<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體認慈濟家風 期待堅定傳承
9月14日下午,慈濟香港分會展開新學年第一次的慈少班活動,課程以「慈濟人文」為主題呈現。慈濟志工滿懷笑容迎接著慈少學員和家長們的到來,靜思堂在〈人生要恆持當下這 一刻〉這首節奏輕快的歌曲聲中,綻放著青春氣息。
今年參加的學員特別多,首日課程從「慈濟緣起」開始。現場四十三位新舊學員在慈青學長尤曉思、余嘉進與隊輔帶領下,展開一場別開生面的破冰之旅──靜思堂巡禮。學員透過分 組猜謎完成尋找靜思堂相關擺設、展版、靜思語急口令等任務。
經過一輪歡樂互動後,同儕互助增加團隊默契,瞬間化解彼此的陌生感。第一次報名參加慈少班的郜婕,特別喜愛這個活動,她認為與學員們一起經歷這項體驗式學習後,讓她對慈濟 有了更深的認識。
回到二樓佛堂就座後,慈濟志工黃雪晶與曾水波分別向慈少學員分享「慈濟家風」與「禮儀之美」,擴闊了慈少們心的視界。
證嚴上人堅持「自力更生,不接受供養」,從精舍師父手工製作和種植農作物,自食其力,至救助貧苦民眾的工作,這一切奠定了「克己、克勤、克儉、克難」的慈濟家風,其中慈少 黃曦林希望自己也能把這樣的精神傳承下去,更以感恩、惜福,慈悲的心繼續行善、行孝。慈少林鴻鈺得知「香積飯」全是為幫助那些苦難中人而研發製造的,當下對慈濟更多了一分 敬重。
◎維護清淨本性 勉勵擔導航師
在「行如風、立如松、坐如鐘、臥如弓」此四威儀中,正是君子將品格落實在生活舉止的具體表現,而慈濟人則進一步延伸成美的型態與涵養,是律己敬人的表現,從舉手投足間的生 活行儀中彰顯內在人文之美,「禮儀之美」就是最好的人品典範。學員溫竣裕分享著,「在這個環節裡學到了禮儀代表著對自己和別人的尊重。」
現今年輕學子容易受到各種資訊干擾,讓心靈受到污染而複雜,思想行為常隨著社會流行而偏向。「不要放任孩子從小跟著社會的流行而流行,內心的偏差可以從外在的形象看得出 來。」上人曾談及,並期勉老師們要成為孩子心靈的防火牆、導航師,引導他們走對的方向,及維護學子純真的清淨本性。
在《菩提心要──教育從生活開始》影片中,上人指出當今電子世界、網絡世界,使很多人沉迷,導致有許多負面的影響產生,也有許多年青人變得有些自閉,而疏於學習。學員溫竣 裕把上人的教導聽進心坎裡,他說:「不應沉迷於網絡,不讓五花繚亂的虛擬世界迷亂自己心智,要把精神花在現實世界中,應取用網絡之方便去擴闊學習的知識,就如水能載舟,亦 能覆舟。」
溫竣裕的孿生兄弟溫竣暉在聆聽上人教誨後也有所領悟,他說:「若我們沉迷電腦網絡會喪失志向,在有需要的時候才用,以網絡資源來協助自己才是。」
◎點燃智慧心燈 恪守公約承諾
在「慈少」標誌上,一顆正點燃著的智慧心燈,寓意「燈傳燈,心連心」。慈少們一一許下願意恪守「慈少公約」的承諾,也紛紛寫下了今天課程的心得。
慈少許佑姍寫著:「這是我參加慈少班的第一個活動,很榮幸能夠加入這個大愛的家庭,每一位師姑、師伯都十分和藹可親。希望在未來的活動中能夠再多深入了解,也期待著下一次 的活動。」
「在過去的一年,接觸許多有關環保的資訊外,透過不同體驗,體會助人為樂的道理,志工經常勉勵和扶持學弟、學妹,視彼此為親人般對待。」第二年參加慈少班的劉關清也分享一 番真摯感言,他也深刻感受到慈濟就像一個大家庭,是特別的溫馨與親切。
圖左 : 志工曾水波向慈少們解說慈濟禮儀之美,從舉手投足間的生活行儀彰顯內在人文之美。[攝影者: 李金偉]
圖右 : 「靜思堂巡禮」環節中,隊輔們與慈少一起研究提示重點,尋找靜思堂內相關擺設。透過互動,瞬間化解彼此的陌生感。。[攝影者: 李金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