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3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外島 師姑、孩子齊捏塑 還學與人互動

師姑、孩子齊捏塑 還學與人互動

E-mail 列印
今天(7/31)是暑期靜思捏塑班第四堂課,在澎湖靜思堂進行,有二十七位家長、國小學童參與。陳妙吟老師講解捏塑藝術的由來,同時指導創作陶藝作品,讓志工和學童一起創作。老師說:「讓小朋友在群體中學習,不但可以學到才藝,還可以幫助人格的成長。」

文澳國小一年級顏柔恩同學,在蔡金西師姊的陪同下,二人看似一對祖孫,又像是對忘年的好友,一心只想完成一件屬於兩人共同的作品,真是多麼溫馨的畫面。[攝影者:蔡秋對]
創意捏塑班指導老師陳妙吟說:「讓小朋友在群體中學習,不但可以學到才藝,還可以幫助人格的成長。」今天(7/31)是暑期靜思捏塑班第四堂課,澎湖區志工和往常一樣早已 在門口等候,等待家長陸陸續續帶著小學員前來,志工們則以媽媽般呵護的心迎接著菩薩雲來集。

靜思語:「太陽光大、父母恩大、小人氣大、君子量大。」陳寶粟師姊在上課前先帶領學員們一一念誦靜思語,並告訴孩子們回家要做一個孝順父母的好孩子,希望純真善良的孩子們 將學習到的靜思語,天真而用心的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接著陳妙吟老師講解捏塑藝術的由來,同時指導創作陶藝作品。她說:「人的手是最好的工具,但是一定要動手做,夢想才會成真。」她親自示範了一些做法,並搓揉著陶土、運用濕 海綿修邊等技巧也逐一地傳授。

因為之前上了幾堂課之後,孩子已清楚了解,來靜思堂時,鞋子要放進鞋袋裡,並記得鞋袋上的號碼,然後再將鞋袋擺放在鞋櫃裡,環境的整齊美觀需要大家合心的共同維護,。

上課時,學員們圍著陳妙吟老師的身旁,靜靜看著、聽著陳老師先示範一遍,而小學員們則認真仔細注意著老師的一些動作,亦會踴躍發問問題,然後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並由隊輔 們在一旁陪伴,安靜第創作自己的作品。

長的圓圓嫩嫩的李英瑋同學是第二年參加暑期班,認真雙手並用的模樣,想必是已胸有成竹的想好要創作的模型,即將升小三的英瑋靦腆的與志工分享:「今年有報名參加靜思語成長 班、創意美術班及創意捏塑班,在每一班都很快樂,因為可以學到很多不一樣的東西。雖然每班的隊輔師姑都不一樣,但看到的愛心與溫柔都是一樣的,所以『超』喜歡來慈濟這裡上 課。」

就讀赤崁國小六年級的陳冠瑋與就讀中正國小二年級的郭鎧,兩人雖初次認識但至今已不分你我,沒有年齡之距離,邊做邊互相研究,冠瑋表示在這快樂的氛圍中感覺真棒,可以認識 新的朋友,又可以討論如何完成自己心中最滿意的作品。在一旁的郭鎧聽了以點頭的方式附和著,嘴巴也說著:「嗯!沒錯」

捏起陶土有模有樣,文澳國小一年級顏柔恩同學,在蔡金西師姊的陪同下,二人看似一對祖孫,又像是對忘年的好友,一心只想完成一件屬於兩人共同的作品,這是多麼溫馨的畫面。

外表長得有點壯碩的黃培綸,其實內心是非常細膩的,就讀中正國小六年級的培綸與志工分享:「今天的作品看來像似招財貓,想送給媽媽。」當志工問為什麼時,培綸表示媽媽應該 會很需要,希望招財貓能對媽媽有所幫助,以取代無法幫上忙的培綸。培綸單純稚小的心跟媽媽是那麼的貼近,而更懂得知恩、感恩、報恩的孩子更是難得。

「地球發燒生病了,小菩薩要拯救大地,要愛護地球喔!」莊慧娟師姊在陪伴孩子學習中,不忘呼籲在日常生活中隨手做環保,一人一手、千人牽手共同保護大地,盡量減少物欲,知 足常樂,資源盡量再回收,延續物命,同時說明環保可以使「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清流、清流繞全球」。

捏塑手藝,巧妙創意自行拿捏;重要的是,背後的那分用心。也因為這分用心,讓學員們在每個階段的成長之路,豐富而溫暖。一群志工不只用心,還各有巧妙。而暑期的課程雖短 暫,但人的記憶卻可使生命中的片段化為永恆,期許這群菩提新芽能朝正向的人格而成長茁壯。 .

圖左 : 創意捏塑班指導老師陳妙吟(中白衣者)說:「讓小朋友在群體中學習,不但可以學到才藝,還可以幫助人格的成長。」[攝影者:蔡秋對]
圖右 : 上課時,學員們圍著陳妙吟老師的身旁,靜靜看著、聽著陳老師先示範一遍,認真的仔細注意著老師的一些動作。[攝影者:蔡秋對]

圖左 : 赤崁國小六年級的陳冠瑋(右)與就讀中正國小二年級的郭鎧(左),冠瑋表示在這快樂的氛圍中感覺真棒,可以認識新的朋友,又可以討論如何完成自己心中最滿意的作品。在一旁的郭鎧聽了以點頭的方式附和著,嘴巴也說著「嗯!沒錯」。[攝影者:蔡秋對]
圖右 : 即將升小三的英瑋靦腆的與志工分享:今年有報名參加靜思語成長班、創意美術班及創意捏塑班,在每一班都很快樂,因為可以學到很多不一樣的東西,雖然每班的隊輔師姑都不一樣,但看到的愛心與溫柔都是一樣的,所以「超」喜歡來慈濟這裡上課。[攝影者:蔡秋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