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1月1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高雄 杉林鄉親扶老攜幼 參加高雄首場祈福會

杉林鄉親扶老攜幼 參加高雄首場祈福會

E-mail 列印
7月31日星期六上午九時,高雄仁武旗山和氣組隊在杉林大愛園區的活動中心,舉行高雄區第一場「平安吉祥」祈福活動。

一場溫馨又別具意義的平安祈福活動,在眾人合掌誠心祈願聲中結束。[攝影者:林景河]
◎用心籌劃 彩排演練

7月31日星期六上午九時,高雄仁武旗山和氣組隊在杉林大愛園區的活動中心,舉行高雄區第一場「平安吉祥」祈福活動。

由於活動中心的場地是第一次使用,為了確保流程進行能夠順暢,音控組蔣文魁、蔡廷泰師兄前一晚即進駐,將音響設備裝置妥當後,就地打起地舖,整夜守候。

司儀呂美雲師姊挑大樑掌控全場,彩排時她耐心教導工作人員,舉凡捧燈的手勢、獻供的腳步、音樂的起落、字幕的銜接,甚至上台分享者拿麥克風的動作與走路儀態,都逐一叮嚀、 逐項演練;在一遍又一遍的練習後,彼此有了默契,行進間充滿威儀,有了道氣,感覺大不相同。

活動組吳秀霞師姊說:「我們是高雄區第一場的平安吉祥祈福活動,主要用意在能夠破除農曆七月民俗傳說的迷信,將佛典中所說七月是吉祥月、歡喜月的概念在杉林這邊宣導。」由 於這次活動由各互愛區分層負責,共同合作,反而運作得很順暢;活動前挨家挨戶邀約,也都有很好的回應。

◎親身經歷 見證幸福

九點不到,會眾們也慢慢來到活動中心,兩旁走道上的等待區也都坐得滿滿,「讚仰三寶」的樂音已在禮堂中緩緩響起,大家在師兄、師姊們的引導下依序進場就座。

八八水災後,那瑪夏鄉親曾秀喜搬到杉林大愛園區居住,今天她穿上灰衣藍褲擔任獻供人員,也上台見證幸福。她說:「住在山上的時候,家和家的距離遠;來到這裡,距離近,感情 也越來越好。以前家人和族人喜歡打獵吃肉,都有痛風的毛病,現在吃素後,都不必再吃痛風藥了!」

也是大愛園區住戶的六龜鄉民蔡金泉,穿著一身灰衣藍褲,在捧燈師兄的行列中,緩步前進。八八水災那天晚上,荖濃溪暴漲,他的鄰居都淹死了,只剩下他一個人,不知道要何去何 從?他上台分享說:「幸好有慈濟師兄師姊的陪伴,才能住在這裡。在這樣設備好,環境好的地方,我也要重新站起來,做一個幫助別人的人。」

◎環保茹素 守護大地

螢幕上播放證嚴上人開示的影片,證嚴上人開示農曆七月,其實是孝親月、感恩月,並將佛典記載「目犍連尊者救母」的典故說給大家聽。民間習俗,農曆七月都要舉辦「普度」的 「盂蘭盆」會,「盂蘭盆」是梵語,意思是「救倒懸」,意指解救眾生之苦,如將被倒懸之人解救脫困;目犍連尊者為救度在世造業無數、落入餓鬼道的母親,在「結夏安居」的三個 月裡,虔誠供養僧眾,仰仗修行者的威德解救母親,也救拔了地獄眾生。「目犍連救母」的典故流傳後,演變成現代的「普度」,民間逐漸遺忘了「救倒懸」的真正意義。

慈濟教聯會陳世璋師兄也分享自己如何以環保的方式祭拜,兼顧傳統習俗。他表示,祖先都供俸在祠堂裡,祭拜祖先時他就先擲筊杯,向祖先稟明:「如果同意不燒紙錢的話,請給個 聖杯。」起初他心裡還有點擔心,沒想到竟然得到祖先們的「同意」,於是家人們不再燒紙錢祭祖。這既不失傳統又充滿智慧的巧妙運用,引來參與祈福的會眾們都發出會心一笑。

立重紙業負責人薛淑真師姊,也分享了在公司裡推動素食的經驗。她的公司裡有七十多位員工,平日午餐都會訂便當,不但製造許多垃圾,也引來清潔隊員的怨言。有一次一位師姊告 訴她素食的好處,她心念一動,便向員工們提起中午吃素的想法,可是卻得不到積極回應,因為有人怕吃素會營養不夠,有人說素食吃不飽,於是便作罷。

有一天,她參觀春木建設公司,看到公司裡的員工中午也都吃素食,原本放棄的念頭又再提起,心中又想要再試一試。這回員工們也就不再堅持,改口說:「試試看好了!」於是就這 樣,她一步步慢慢地改善素食的烹煮方式,也到處去學習,去上課,想盡辦法變換菜色也顧及營養。兩年多來,員工們都習慣了,也都愈來愈喜歡吃素食食。她說:「吃素以後,大家 的脾氣好像變好了,不會容易生氣,感情也愈來愈好,健康情況也漸漸改善,高血壓、痛風的也慢慢好起來了。」

◎共同祈願 天下無災難

都已八十五歲高齡的葉南妹和張朱偷阿嬤,兩個人笑瞇瞇地,手牽手一起來到活動中心,問他們為什麼感情這麼好,兩位老人家妳看我,我看妳,笑得合不攏嘴,還悄悄地告訴我們 說:「我們晚上還睡在一起呢!」原來八八水災前,兩人在甲仙鄉比鄰而居已經超過四十年了,這回來入住到園區,兩個人又住得很近,老伴不在、兒女又各自獨立,於是兩人就互相 扶持、互相依靠,成為生活中的最佳拍檔。

七十五歲的古新妹、古双妹兩姐妹也一起住在和氣街,兩人安靜坐在圓桌旁,很感恩慈濟人對他們的照顧。坐在一旁喝著茶的潘春貴阿嬤,穿著一件紫色的上衣,膚色紅潤,精神飽 滿,讓人一點也不覺得她已經七十三歲了,感受到大家溫暖的關懷與貼心的照顧,潘春貴阿嬤笑著說:「我也要來當志工,我來洗菜、揀菜、幫忙煮菜給大家吃。」志工趕緊拿出人間 菩薩招生的單子,填上她的資料,大家都好開心。

一場溫馨又別具意義的平安祈福活動,在眾人合掌誠心祈願聲中圓滿結束,期待透過這樣的活動能夠撒下正信的種子,讓環保、齋戒的理念能深入人心,進而戒慎虔誠過生活,敬天愛 地共聚福緣。

圖左 : 上人開示七月是孝親月、感恩月,並將佛典記載「目犍連尊者救母」的典故,慢慢地說給大家聽。[攝影者:孫麗鈞]
圖右 : 教聯會陳世璋師兄也分享自己運用妙法,既可兼顧傳統習俗,又很環保。[攝影者:林景河]

圖左 : 來自六龜鄉的鄉親,扶老攜幼,結伴搭乘遊覽車前來參加祈福會[攝影者:林景河]
圖右 : 八十五歲高齡的葉南妹(右)和張朱偷(左)阿嬤,兩個人笑瞇瞇地,一起來到活動中心,參加平安吉祥祈福會。[攝影者:林景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