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高雄 說得多、難感受 志工受邀辦環保體驗

說得多、難感受 志工受邀辦環保體驗

E-mail 列印
高雄前金區建國國小,為讓環保教育從小落實,於是主動與新興區慈濟志工聯繫,於3月11日共同籌辦「與地球共生息」的體驗活動。透過活動,全校師生與愛心媽媽都獲益良多,不僅輔助學校教學,加深環保意識,更讓大家明白為何要力行環保。

看板解說區,教聯會李光榮老師,說明大地被破壞,山河很脆弱,呼籲大家敬天愛地聚福緣,拯救地球。[攝影者:陳燦鐘]
高雄前金區建國國小,即將於5月推動每週一供應蔬果午餐,並希望能成為「心靈環保午餐教育」,於是主動與新興區慈濟志工聯繫,於3月11日共同籌辦「與地球共生息」的體驗 活動,希望透過活動,不僅加深環保意識,希望更能堅定人人力行環保的決心。

穿著紅背心戴著一副眼鏡的建國國小愛心媽媽說:「就好像甲仙的地震一樣,驚嚇的剛過去,今天的體驗活動真的感覺災難就會發生在我們身邊。」

「希望孩子的心念上有轉變,除了素口、素心,這個基礎教育要從小落實,希望我們的用心與規劃,能讓孩子生活得更好,讓地球能生生不息,大家一起共同生活。」校長李政雄積極 愛護地球與照顧學生,希望他們成為身心靈都健康的學生。

短短一個上午,建國國小師生與十六位愛心媽媽,在慈濟志工的協助下,體驗了人類過度使用資源,讓地球持續暖化造成的影響。

身材瘦高,眼睛從不離開學生的林宗正主任分享,為舉辦這次活動,從1月份編學期課程時,就希望藉由慈濟的實際行動來啟發學生,因為在課堂上講的很多,從來沒有這種大規模讓 學生親身體驗的活動。

「因為有親身的體驗才會有感受、推課程就能有效果呈現,就跟學校主任、老師們與組長說明,辦活動讓學生們體會;所以就和慈濟單位接觸也聯繫上。」林主任說。

從事前規劃、籌備等等活動,志工也邀請學校愛心媽媽一起做,從一個點慢慢擴散到面。過程中,必須設計、規劃所有器材和動員人力進校園協助,了解校方的用心,並由建國國小與 社區的慈濟志工共同策劃課程,讓學生深深體會從內心感動,並知道怎麼做才是最實用的。

慈濟志工在聯繫過程中,提供學校設立五個站,包括:溫室效應、惜水體驗、看板解說、環保十善、「與地球共生息」影片賞析。每站的意義在於實際體驗、感同身受,輔助學校教 學,讓環保深刻留在學生腦海中。

重見災難現場的「看板解說」站,呈現從人類亂砍伐樹木,而風災來臨使大地破碎,家鄉一片汪洋大水,必須敬畏天地才能保平安;慈濟人誠懇之愛與溫暖送毛毯,再到八八風災自己 的鄉親受難,並關心眼前的海地、智利、甲仙等地的災情,讓學生有切身的感受與回饋。

地球暖化造成的災難並不遠,透過這站的解說,可以感受到,災難就在您我身邊,用行動拯救地球,不能是口號。所以,若要消弭災難,更需要人人用虔誠的心,舉手之勞做環保,廣 聚福緣。

「帶手帕、水壺,多喝白開水少用寶特瓶,如何辨別寶特瓶回收標誌,在家會做到電視、電燈拔插頭,多做資源回收、少開車多走路上學,用蓮篷頭洗澡省水,水開小一些,多吃蔬菜 少吃肉,減少碳足跡,因為生產一公斤的牛肉要消耗很多資源。」這是大部分學生都已經知道的減碳常識。

環保減碳的教育,最重要的是生活中的改變;像是從丟棄的寶特瓶中,看見剩下的一滴水,就能聯想到水資源有限,應更加珍惜。而愛護地球的方法也很多,可以從生活小地方做起, 也可以結合宗教和科學來保護山林。就像泰國是佛教國家,為保護山林,避免濫砍濫伐,甚至會用僧侶的袈裟包住小樹,讓人因敬畏僧侶而不敢砍樹。

獲知校長林政雄的家人也是慈濟教聯會志工,他分享教育局上星期開始,積極推動希望學童在午餐規劃每個星期一蔬果餐。而建國國小也預計從5月份開始,和大同國小每週一午餐以 蔬果餐供應,希望讓學生了解蔬菜和水果,對身體環保的重要性。

因此,會加上課程設計讓孩子充分了解蔬菜和水果的重要,而且透過學校班親會、家長會、志工媽媽和學校刊物來宣導,讓家長了解現在的飲食習慣應該做調整,會讓孩子更健康。同 時,透過活動安排孩子體驗「與地球共生息」的重要性,身心靈都受影響 。

林校長認真準備,確定5月份在校內推動每週一蔬果餐的必要。透過這場「與地球共生息」的體驗活動,不僅加深環保意識,希望更能堅定人人力行環保的決心。

圖左 : 建國國小全校師生小至幼幼班幼童,透過活動,深深體會到溫室效應讓地球暖化的現象,就像走進帳篷感受到太熱了一樣。[攝影者:陳燦鐘]
圖右 : 在環保十善站,同學用心聆聽分享。朱彥瑜(左一)洪士鋐(左二)。[攝影者:陳燦鐘]

圖左 : 建國國小五年二班導師張冠中,親自體驗挑水的辛苦,希望大家要珍惜水資源。[攝影者:陳燦鐘]
圖右 : 認真的林宗正主任(左一)與用心的慈濟志工工作團隊,大家來個會前會讓活動更順暢。[攝影者:陳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