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11月1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美洲 加拿大 一念悲心慰街友 一杯咖啡傳大愛

一念悲心慰街友 一杯咖啡傳大愛

E-mail 列印
「十年前,電影《The Pursuit of Happyness(當幸福來敲門)》上映時,我對男主角每日帶著兒子排隊等候床位的橋段完全不能理解,那個時候的我難以 想像,居然有人為了能有一晚的容身之所而排隊等候幾個小時。十年後,在加拿大零下十幾度的風雪中,依然有這樣一群人為了一個床位而等候幾個小時……」2016年參與慈濟發 送街友熱飲餐點的加拿大志工肖南,回憶往事有感而發。

從1月26日至3月29日的十個星期裏,慈濟加拿大西多倫多聯絡處的志工每週二都會準時來到多倫多基督教福音堂傳道會(Evangel Hall Mission簡稱 EHM),為在寒風中排隊等候床位的街友們,送上一杯熱熱的咖啡和甜點以溫暖他們身心。

◎苦難人走不出來 有福人要走進去

年初的加拿大雖然迎來了罕見的暖冬,一、二月份的平均體感溫度也只有零下十度左右,寒風暴雪中的街友,時時讓慈濟人為之揪心。酷寒的夜晚,他們可有地方棲身?能否吃上一頓 熱食暖身?在慈濟加拿大分會副執行長莊立仁(濟禮)的啟動下,西多倫多的慈濟志工開始多方聯絡,希望能在寒冷的冬日裏為流落街頭的街友送上一分溫暖。

慈濟西多倫多聯絡處與多倫多基督教福音堂傳道會(EHM)已結緣十四年,想要為街友服務的心念一起,為更深入了解街友的實際需求,與EHM有良好互動的慈濟志工洪友仁(濟 友)與活動負責人Ms. Jo Ann Hislop商談之後,了解到已運行多年的Out of the Cold Program(禦寒計畫)。

此項服務是早年教會團體利用自己的教堂、收容所等地方,提供床位給街友們避寒,EHM是其中團體之一。早期有四十五家教堂參加,而目前只剩有十六個團體參與,各個單位提供 的床位有十五到七十五床不等。EHM的Out of the Cold Program每年從11月至隔年3月實施,每星期二提供三十床位給街友。因為床位有限,街友大約 在下午一點就開始排隊等著領入門卷,為了公平起見,不許離隊,只好忍著寒冷低溫等候。EHM人員約下午三點半發入場卷,之後街友可以暫時離開,五點左右回來即可。

◎感受街友之苦 寒冬啟動街友熱飲服務

EHM的工作人員特別叮嚀,因為從排隊長達幾個小時,街友常常是飢寒交迫導致脾氣暴躁,進門後容易引起口角或暴力行為,甚至等候時就偷偷飲酒禦寒。

EHM建議是否可以請慈濟志工來供應咖啡、熱飲料,再加些小點心,慈濟志工如果能在這個等候的時段,和街友們聊聊讓他們抒發心情,就可以發揮安定人心的力量。

經過討論後決定先從1月26日開始,每週二出動四、五位志工,驅車四十分鐘,來協助Out of the Cold Program,為街友們提供熱飲服務。

◎深耕社區見成果 人文關懷化堅冰

第一天(1/26),慈濟志工準時來到多倫多基督教福音堂傳道會,還沒下車,便看到傳道會的大門口堆了一排大大小小的黑色垃圾袋,志工們便在討論這大概是善心人捐贈的衣物 或是準備要丟掉的垃圾。詢問工作人員之後才知道,這些垃圾袋其實是街友們所有家當。有些街友為了能夠得到一個床位,早早就來到這裡排隊,但是實在耐不住嚴寒,便先將所有的 隨身行李堆放在這裡,找地方避一下風寒,等時間稍稍接近時再來排隊領取號碼牌。志工們十分動容,無法想像加拿大這樣富足的國家,竟然還有人以這樣的方式生活。

在EHM工作人員的指導下,慈濟志工很快學會了如何使用他們的咖啡機煮咖啡和熱茶,並了解了EHM的相關規定和經驗。下午一點半左右,陸續有街友開始在門口車道上排隊,志 工和街友們打招呼,問候他們是否需要熱飲。

起初街友們對志工還抱有防備心,對於問候並未給予回應, 洪友仁和唐嘉濱(本濱)很有技巧的與街友們攀談,有位曾經參加過西多倫多聯絡處每月熱食供應的街友認出了慈濟的標 誌,很熱情地和志工們打招呼,並主動向其他街友介紹慈濟。有了來自街友的認同,氣氛很快變得熱絡起來,很多街友加入了與志工的談話。

在服務中,志工發現街友們對熱咖啡和熱茶各有不同的口味習慣,為了充分表達善意和尊重,細心的詢問每一位街友的要求,依據他們的習慣沖泡符合他們口味的熱飲。彼此了解熟悉 之後,街友們慢慢地接受了志工遞上的咖啡和甜點。經過數次服務後,街友們的態度有了明顯的轉換,有些原本戒備心很強的街友,現在看到也會熱情招呼攀談,一顆顆原本陌生寒冷 的心,正在彼此漸漸靠近、慢慢融化。

◎人生嘆苦苦何在 親身入苦去感受

《佛說人有二十難》中說,富貴學道第二難。生活在加拿大,富裕的物質享受和豐富的精神生活,往往讓大家忘記了輪迴之苦,貪戀於現世享樂之中。這次的茶點服務讓志工們近距離 地接觸到街友,親身體會到了街友的辛苦。

參加過三次服務活動的張月卿(慈愔)分享:「這次服務讓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街友生活的艱辛。尤其是3月1日那次服務,前一天剛剛下過大風雪,儘管是中午時分,氣溫也低至 零下十五度,出去服務的時候雖然每次只有短短的十幾分鐘,我都覺得難以忍受,可是這些街友,卻要站在風雪中幾個小時。」張月卿說,親身入苦才能用同理心去感受街友的苦,十 幾分鐘的服務,她的手指就已凍僵,看著街友們因為寒冷而不停的踱步取暖時,她真的覺得十分不捨。

黃錦志(濟惲)看到街友們在等待的床位時十分訝異,這所謂的「床位」其實只是一個二尺乘六尺的榻榻米床墊而已。「這樣一個床墊對於我們亞洲人來說已是又小又窄,而西方人的 身材普遍高大,這樣窄小的床墊對於他們來說並不舒適。」

晚上就寢的時候,這些薄薄的床墊就鋪在冰冷的大理石地板上,稍稍一翻身就會跌落到地上,黃錦志說:「即使是這樣簡陋的就寢條件,街友們也要為之排上幾個小時的隊,可以想像 他們平時的就寢條件有多麼的艱苦。平時看到街友時只是很同情他們覺得他們可憐,但今天走入他們的生活之後,才能真正的以同理心去感受他們的苦。」

◎走入人群修忍辱 恒持一念初發心

長達兩個月的服務,志工時常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突發狀況。2月23日雖然氣溫在零度以上,但是風力強勁,負責發號碼牌的Evangel Hall義工比平時略晚出現,所以 街友們的情緒有些焦躁不安。洪友仁看到這種狀況,叮囑女眾志工們儘量留在室內準備茶點,男眾志工服務街友時也要小心安撫。越靠近發放號碼牌的時間,街友們的情緒越發的不穩 定。

此時當洪友仁發放茶點時,一位街友開始向他宣洩不滿,大聲的對洪友仁叫囂,質問他為什麼他們要在寒風中等待兩個小時,知不知道這樣的規定讓他們很辛苦。雖然濃重的酒氣撲面 而來,對方的語氣也極不友善,洪友仁也只是笑笑地安慰他,並不與之爭辯解釋。也許是洪友仁謙遜的態度感染到了旁邊的街友,一位街友拉開正在發脾氣的街友,並解釋規定與慈濟 人無關。

面對誤解,洪友仁並沒有在意,他說走入人群不僅能跟大眾結好緣,更加能夠有機會修習忍辱。既然已經決定要為街友們提供服務,那就要做到「甘願做歡喜受」,無論街友們用什麼 樣的態度對待我們,我們都要打開心量恒持發心。慈濟緣起於慈善志業,洪友仁希望志工能通過這個看似簡單的服務,重溫當初發願做慈濟的那顆初心,並在日常生活中恒持這一念善 心。

◎知福惜福再造福 把握因緣耕福田

自從1月26日開始執行街友服務起,很多志工都希望能夠把握因緣,參與這項服務。吳鳳霞和趙阿娥早早的就向洪友仁報名參與服務,可是幾次都因為其他活動撞期而一再延後, 在3月29日的最後一次服務中,兩位志工終於能夠有機會參與。

服務結束後,八十一歲的吳鳳霞由衷感嘆道:「街友們生活的如此艱辛,而自己雖已到耄耋之年,還能走入人群付出為他們服務,真的是太幸福了。」剛剛從臺灣返回加拿大的陳志鋒 (濟暠)也馬上投入服務的行列,他感慨道:「這些街友們是在為我們示現苦相,我們要反觀自己,把握因緣勤耕福田。」

平時要照顧家中小朋友的吳曉平(慮曉)和謝琇朱(慮純),也趁孩子們放春假的時候把握因緣來付出。吳曉平說,這是她第一次如此近距離的接觸街友,這些街友完全顛覆了她腦海 中的既定印象。她說:「當我端咖啡和甜點給他們時,他們彬彬有禮,謙和且紳士地表達著感謝。甚至有一位白髮阿公利用排隊的時間,主動將散落在地上的垃圾和菸蒂回收至垃圾桶 內。」由此,她想著:「這些街友可能只是遭逢變故而正在經歷人生低潮期,在他們最困頓的時候,也許我們細微的關懷和正能量能成為他們走出困境的緣起。」

◎水滴雖微 漸暖人心

3月29日隨著Out of the Cold Program的結束,慈濟西多倫多聯絡處的街友服務也告一段落。兩個月來志工與街友和基督教福音堂傳道會的感情又加深了 一層。最後一次服務結束時,負責該項目的主管鮑伯先生(Bob Price)說:「這兩個月來你們為街友提供咖啡、甜點,這讓他們看到了有人在關心他們,這些看起來雖然是 小事,但體現出巨大的人文關懷。」

負責發放床位號碼牌的義工特蕾西(Tracey Plum)女士說:「你們與街友親切交談,安撫他們的情緒,讓他們在寒冷的天氣裡得到些熱飲和甜點補充能量,這些都使他們 變得平和、放鬆,這種情緒一直延續到就寢時,避免街友之間的口角和焦慮情緒,這對我們來說幫助太大了。」

服務圓滿結束之後,當志工們走出大廳和街友們說再見時,街友們用掌聲表達了他們的謝意,更有一位阿公走上前來不停的用中文說著謝謝!

兩個月的街友服務雖然已經結束,但是慈濟志工與街友們之間的那分情誼卻不會中斷。每年大雪紛飛時,慈濟志工會依然為他們守候在這裡。

圖左 : 街友們就寢時所用的床墊鋪滿EHM大廳。[攝影者:EHM]
圖右 : 街友們在排隊等候發放床位號碼牌。[攝影者:肖南]
圖 : 堆放在多倫多基督教福音堂傳道會(EHM)門外的一包包黑塑膠袋,是街友們的行李。[攝影者: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