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苗栗 廣結眾生緣 分享慈濟大愛

廣結眾生緣 分享慈濟大愛

E-mail 列印
6月13日,中部第六聯區委員暨慈誠見習課在苗栗園區舉行,來自臺中市沙鹿、清水、大甲等地區,共有七十五人參與,動員四十二位志工服務遠到的學員。安排「集諸煩惱,造無 明因」、「募心募愛,廣結眾生緣」溫馨座談、「依法無礙,引法落實」等多樣化課程。

人生學不完,學做人,人很複雜不清淨、不單純。「集諸煩惱,造無明因」,由志工張煥奇主講,人會造無明因,起瞋心、起貪心、起疑心、起慢心、如何淨化內心呢?

「法譬如水潤蒼生,洗滌人們內心汙垢。佛法就像一帖良藥,能治心靈的苦痛。」對生命的寄託,要找一個慈善團體,去除習性,修行就是超脫自我的迷茫。付出愛心幫助別人,捨小 愛,走入大愛的菩薩道。張煥奇提醒大家,人時常在等待中空過人生,要把握時間行善,千萬不要空等待。

「眾生煩惱未斷,才會怨天尤人,無常一到,後知後覺,覺得為什麼是我?不知不覺,造無明因,起煩惱心。」眾生畏果,菩薩畏因,慈濟是清淨愛,眾生是煩惱愛。學佛要有定力, 才能消除無明煩惱,如果不做慈濟,張煥奇認為自己依然在集煩惱苦,造無明因。

在大甲工業區上班的郭怡欣說:「雖然我五歲就失去爸爸,但是把思念爸爸的心,用在照顧媽媽身上,現在與媽媽一起生活,日子還算平順。如果每個人都有知足的心,就不會產生無 明煩惱。」

◎慈心鋪路 廣結善緣

「募心募愛,廣結眾生緣」溫馨座談,由吳玉金、劉嬌鑾、吳素芳三位資深志工分享做慈濟心裡的法喜。

吳玉金舉例,一個七十多歲的方伯伯,家裡庭院紅花綠葉,第一次居家訪視時,向他介紹慈濟四大志業(慈善、醫療、教育、人文),離開時,拿了一本「慈濟月刊」給他。

第二次再去關懷時,方伯伯拿了六千元要繳功德款;九二一地震那一年,他捐了一百萬元給慈濟基金會,要蓋學校希望工程。方伯伯說:「錢要用在正當處,再窮也不能讓學校窮,再 苦不能讓學生苦。」吳玉金說,這是一個很好的人品典範,大愛永留人間。

劉嬌鑾分享她做慈濟與人結好緣,今生永不後悔。她說:「去年(2015年)慈濟風暴,我到會員家收功德款,她有一位女兒住在美國,情緒不穩,會員心急如焚。我打電話請美國 的師姊去關懷,後來,女兒慢慢走出陰霾。」會員很訝異又驚喜,慈濟人這麼無私付出愛,於是發心捐了二個慈濟榮譽董事。

吳素芳不會騎摩托車,不會開車,如何持續做志工二十年呢?她回想一九九七年,半夜婆婆往生,第一次面對親人死亡,只有難過痛哭。有一位好心先生來家裡,協助念佛關懷,吳素 芳包了一個紅包給他;對方卻說,慈濟人沒有收紅包。

第二年,吳素芳的先生腰酸背痛,查不出原因,本來要到醫院開刀,很有福報,遇到貴人,用民俗治療法,把先生治好。吳素芳說:「我喜出望外,包了一個紅包,聽到同樣一句話, 慈濟人沒有收紅包。」二次人生大事,巧遇都是慈濟人,所以她發願要當別人的貴人,如今已有十七位受證委員,邀約十三人加入環保志工行列。

「慈濟緊做心緊開,十方會員就緊來,得到大家多祝福,遇到萬難排得開,老老幼幼來合作,世代兒孫孝又賢……」吳素芳感性用閩南話腔調,帶動學員唱自編的歌曲〈快樂人生〉, 現場掌聲不間斷……

學員林寶鳳家住苗栗縣苑裡鎮,聽三位志工分享後表示,以前生活沒有目標,渾渾沌沌過日子,去年(2015年)開始早起薰法香,做環保做得很歡喜,她說:「每一次資深師姊打 電話叫我參加活動,我都說好,很少說沒有空參加,目前也正在募款,希望未來能夠參加委員培訓。」

◎引法落實 化苦為愛

「依法無礙,引法落實」這一堂課,志工陳翠娟訴說,如何落實佛法在生活中,轉變人生命運。

過去,陳翠娟是一位自以為是,無法無天的人。她提早離開校園,因為要經營餐廳,所以喝一箱啤酒和十六種不同的酒,是很正常的事;在飯店擔任公關時,有人找她喝酒,自己就喝 一瓶高粱酒,也是正常的事,這是她過去的人生。

陳翠娟十七歲結婚,希望創造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在十八歲生下大兒子,沒想到他是身心障礙兒,智能障礙、語言障礙、過動兒,跑遍全臺灣治療。在他五歲那年,被醫師診斷出一 輩子不會好的病,當下覺得孩子被判刑,為人母親椎心之痛,情何以堪。

後來又懷孕第二胎,在懷孕時很害怕,因為害怕又生一個不健康的小孩。小兒子也不好帶,非常依賴陳翠娟,她經常一手抱孩子,一手開車。

因為要專心照顧大兒子,小兒子三歲時有想要送給人家,對方是電力公司的處長,原本約好下午要送的,但是早上起床,陳翠娟就後悔了,最後還是把小兒子留在身邊。心想,如果自 己走不出去,孩子們也會受苦,所以唯一能做的,就是調整心情,微笑面對。

大兒子經常出家門後,就不見了,後來又找到,小兒子說:「我們可不可以打哥哥?」陳翠娟就說:「如果打哥哥會讓他變好,我們一起打他,但是這樣做,並不會讓哥哥變好啊!」

小兒子讀小學二年級時,跪在陳翠娟面前說:「我到底欠哥哥多少?可不可以一次還完?」因為他的生活除了照顧哥哥之外,沒有屬於自己的生活。陳翠娟跟小兒子說:「你沒有欠 他,我們上輩子說好要一起把這個禮物照顧好。」

有時候覺得生活在糞尿地獄中,因為大兒子無法控制大小便,所以還是要幫他清理。在變數中考驗智慧,就會歇斯底里自言自語地說:「送去教養院吧!」於是將大兒子陸續送了四間 教養院,不管未來會怎樣,陳翠娟總是告訴大兒子,這是你的第二個家。對孩子只有祝福,沒有埋怨。

有因緣走入慈濟,找到生命依歸處,生命的困難處卻是最大的恩惠,不是因為幸福才愛,而是因為愛一定會帶來幸福。「我的先生和小兒子都說,媽媽你什麼事都不用做,你只要把慈 濟的事做好,就好了!」法無處不在,要用心體會,修行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揚起頭才會迎向陽光,陰影才會逐漸消失。

學員王秀鳳以前是慈青(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目前在嘉義大學當教授,十分感動地說:「陳翠娟師姊大兒子有嚴重的身心障礙,她每天處理大小便,幫忙洗身體,剛開始生氣又難 過,後來沒有埋怨,選擇面對它、處理它,最後是以感恩心對待大兒子,這是很困難的轉變。」

王秀鳳的媽媽江富足一邊哭,一邊說:「陳翠娟師姊以真實的故事呈現,如何轉換心境,如何面對挫折,這是最感人的地方。沒有看過這麼偉大的母親,很了不起,聽了她的分享,讓 人很心酸。」

委員暨慈誠見習課程,開啟了豐富的生命,鞏固一念善,造福在人間,讓內心充滿愛的氣流,不起無明風浪。

圖左 : 「集諸煩惱,造無明因」,由志工張煥奇(拿麥克風)主講,人會造無明因,起瞋心、起貪心、起疑心、起慢心、如何淨化內心。[攝影者:顏人鵬]
圖右 : 「依法無礙,引法落實」這一堂課,陳翠娟(拿麥克風)訴說,如何落實佛法在生活中,轉變人生命運。[攝影者:顏人鵬]

圖左 : 王秀鳳(右)說:「陳翠娟師姊大兒子有嚴重的身心障礙,她每天處理大小便,幫忙洗身體,剛開始很生氣,後來沒有埋怨,選擇面對它,最後是以感恩心對待大兒子,這是很困難的轉變。」[攝影者:顏人鵬]
圖右 : 學員們參訪苗栗園區自然生態,聽志工彭桂珍(拿麥克風者)導覽。[攝影者:顏人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