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布展參訪 更瞭解慈濟

布展參訪 更瞭解慈濟

E-mail 列印
時值盛夏,昨天是尼伯特颱風過境,今晨卻是微風輕拂,令人心曠神怡。2016年7月9日慈濟第六聯區志工,在慈濟板橋志業園區舉辦慈濟榮董(慈濟榮譽董事)聯誼活動;特別 安排了慈濟50布展導覽、《無量義經》經藏演繹、環保宣導及茹素推廣,包括榮董、實業家、志工、會員等近五百人參與。

◎慈善是社會的正向力量

導覽動線分為為六大隊,一、二樓六個館(緣起館、教育館、環保館、慈善館、人文館、醫療館),以及一樓環型劇場和二樓咖啡區,共八個參訪點。導覽志工無不拿出看家本領,盡 其所能地為參訪者細說慈濟古今。

「這裡是大愛屋,大家看得到的物品,在災難發生時,可以及時的救援,像香積飯、福慧床、火箭爐、淨水法船……」走進大愛屋實境,志工詳細的介紹慈善館的大愛屋空間及裡面的 擺設。慈濟累積無數救災經驗,除了讓受災的人得到更好的救援,同時也是救災人員的堅強後盾;香積飯,在災難現場只要有水,就可以沖泡食用,相當方便……

年輕的李育賢在慈善館駐足許久,並仔細看著牆上的文字說明,育賢說:「今天來參訪覺得很棒!之前社會媒體不會講得這麼詳細,自己來看過後,比較清楚慈濟這一路來,做了多少 事。」跟著阿姨一起來的他,今年二十一歲,是高雄海洋科技大學三年級學生,育賢又言:「覺得慈濟為社會做了很多的事,所以,現在很多人都願意投入這個團體,而自己以後有了 能力,也要為社會盡一份心。」

讓呂曼綾特別有印象的是在慈善,聽到導覽志工說明,慈濟會長期關懷需要幫助的人,還有急難救助,當有災難發生時,慈濟人都是第一時間去關懷,給予受難者需要的物資,並照顧 他們的心靈,讓她很感動,同時很肯定慈濟在慈善這方面的作為,可以給社會一些正向的力量。

◎福慧雙修 心富足

1986年8月16日,花蓮慈濟醫院啟業前一天,證嚴法師為感恩當時贊助建院捐款滿百萬元臺幣的大德們,特頒給慈濟榮譽董事聘書。他們之中,有些是成功的企業家,有些是市 井小民,卻都是生命的富翁,為了感恩他們的奉獻,志工定期舉行聯誼活動,邀請他們回來敘敘舊。

李素桂夫妻倆都是榮董,除了捐款護持慈濟;2003年,素桂更把先生尹相侯推出來當慈濟志工,當時尹相侯較年輕體力好,除了參與環保、福田工作,還帶動福田志工做早課。素 桂自己也參與環保、福田、募款的工作,從未間斷;素桂表示,每天都看大愛臺、慈濟月刊,很清楚慈濟在做什麼。所以她會去說慈濟給別人聽,讓人更瞭解慈濟。

聽過人文館志工導覽後,素桂分享:「慈濟不只是做好事,而且還要提升大家的人文,食衣住行都要有人文。很感恩上人開闢了慈濟這畝福田,讓大家可以付出,大愛臺每天都有上人 說法,可以學佛真好,而且看大愛臺可以知道全球的脈動。」

素桂的姊姊亦是榮董,只是平日忙於事業較少參與慈濟活動,今日聽了志工導覽,讓她感覺很震撼,素桂姊姊強調:「原來慈濟做了這麼多利益大眾的事!慈濟人很有人情味,二十年 前捐了榮董至今,慈濟人每年都邀約聯誼,不曾忘記。」

◎愛地球就要清浄在源頭

「曾經的青山、綠水、美麗的晚霞,現在呢?」環保館的志工林瓊茹以「守護地球 心善人人愛」為導覽主題,她說:「因為大家不經意的小小動作,可能會累積成大災禍,而且就發 生在我們生活周遭,所以我們能不戒慎虔誠嗎?這是值得大家好好思考的一門課題。」

上班族的林玟伶,只能利用例假日跟著媽媽到環保站去做環保,對於環保館印象最深,因為志工的導覽,讓她更瞭解做環保這個方向是對的;玟伶分享:「今天學到『瓶、瓶、罐、 罐、紙、電、一、三、五、七』環保十口訣,記住這個口訣之後,往後做分類的時候,觀念會更清楚,這些物資經過分類後,可以充分利用,不用一直買新的,增加地球的負擔。也瞭 解到慈濟在做環保這方面是這麼用心,希望大家可以一起投入做環保,從自己家裡開始做,要鼓勵同事茹素,一起愛護地球。」

六十五位經藏演繹人員,將《無量義經》的〈說法品〉融入了螢幕的畫面,表達出因人類的慾望,導致地、水、火、風四大不調,災難頻仍,大家怎能不顧好自己的小小慾望呢!精彩 的演繹,引起大家的共鳴,並回以熱烈的掌聲。

雖然颱風過境,感恩北部地區未傳出災情大家都平安,使今天的活動能順利舉行;期望大家一起發好願、做好事,匯聚善的力量,讓社會祥和。

圖左 : 李素桂大德(右二)夫妻都是榮董,除了捐款護持慈濟,更在2003年將先生尹相侯(右一)推出來當慈濟志工。[攝影者:黃秀琴]
圖右 : 經藏演繹志工對著螢幕做推車手勢,讓人如同身歷其境,感受慈濟草創時期訪視的坎坷困難。[攝影者:楊福在]

圖左 :  精彩的演繹,引起大家的共鳴,並回以熱烈的掌聲。[攝影者:陳先元]
圖右 : 志工陳秀琇(中)強調:「大家齊聚一起實在不容易,所以希望大家珍惜時間,交換心得,發好願做好事,事事圓滿。」[攝影者:陳先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