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12月0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鐘鼓警世 誓弘正法遍乾坤

鐘鼓警世 誓弘正法遍乾坤

E-mail 列印
「淨斯菩提鐘鼓」是遵循證嚴上人的環保理念所研發,每七天要上緊發條,是提醒自己恆持清淨心,把握分秒,時時精進。證嚴上人曾開示:「鼓不打不響!法鼓要有人敲,法脈也要 有人傳,這就是慈濟人『鐘鼓傳法』。」

一進入位於辦公大樓十六樓的慈濟臺北市松山聯絡處,就聽到宏亮的聲音伴隨著〈勤行頌〉令人震撼的音樂。一百八十多公分高的身形,卻演繹著剛柔並濟的身體語言,志工葉德澤將 鐘鼓傳法的精神無私地與學員分享。

從6月27日起將有五次的鐘鼓體驗課,每週一次,今晚參與練習的學員約有四、五十位,年齡層分布很廣,有國中生、滿頭白髮的資深志工,更有全家一起出動的老、中、青三代。 雖然身份與背景各不同,但精神理念相同,即是人人發願入法與傳法。

◎鐘鼓齊鳴勤行道

葉德澤說明鐘鼓是東西方的樂器,也是佛寺的法器,此次演繹,加上東方的舞蹈意涵,透過在慈濟靜思精舍主堂前面的鐘鼓型態,縮小成菩提鼓和菩提鐘。而在〈勤行頌〉演繹的時 候,初始第一聲就是「鐘、鼓、齊、鳴」。鐘鼓的意義就是「晨鐘起,薰法香」,透過鐘鼓,象徵在早晨最清醒的時光,開始一天的早課,讓大家一早就整個身心靈都獲得沉靜。

鐘鼓演繹加上肢體動作,與之前的手語、妙音演繹有很大的差異,是一種創新,推廣到每一個社區,希望每個社區都會有鐘鼓的呈現。慈濟是一個不斷創新的團體,加上新元素、新活 力,透過不同嘗試,讓大家的視野更廣、更寬闊。不管是年輕人、老年人,或中年人,慈濟需要不同年齡和階層的人一起來投入,才會壯大。

葉德澤強調這是一個體驗、運動,希望大家來流流汗,用歡喜心來嘗試。他認為不限定年輕人,只要有一顆年輕的心,就能來參加;因為在慈濟有很多人並不年輕,但是卻有一顆年輕 的心,驅使著自己勇於承擔各種慈濟事。

葉德澤分享,〈勤行頌〉這首歌是前所未有的,以靜思法脈勤行道,來講慈悲喜捨、誠正信實,將慈濟宗門結合立體琉璃同心圓,把慈濟五十年來要走的路,都包含在歌詞裡面,並且 結合交響樂,聽起來氣勢很磅礡、震撼人心。

◎老少揮汗願精進

佛堂內,大家在做完柔軟操後,身體面向正前方,保持上身挺直,拉開弓步,跟著分解動作,一一慢慢練下來,還不時穿插鼓棒、筷子的掉落聲此起彼落,與歡喜的笑聲。從剛開始輕 鬆的表情,到後來額頭冒出豆大汗珠,就可以知道用心練習,其實並不輕鬆。

葉德澤鼓勵學員們,其實任何事情做熟了,就不困難,不管什麼型式的演繹,只要用心去投入,肯花時間多練習,就會很好。

六十多歲的志工陳慈心,在家裡就開始練習柔軟操,對著鏡子練習,希望自己的姿勢可以熟練一點。剛開始有點跟不上節拍,有些挫折,但後來想明白了,不可以被困難克服,她說: 「只要有心,就多練習,就是多練!歌詞和音樂真的要記住,就會進步。」

慈心笑著分享,敲鐘雖然只有十七下,可是哪個時刻要敲,大家要整齊,真的不容易,也因此學習到要合和互協。〈勤行頌〉的歌詞更涵蓋慈濟宗門與法脈,配合鐘鼓、身體語言,可 以吸引年輕人來參加,至少從這裡來了解慈濟,之後再常常來接觸、再帶動,就會來參與慈濟。

七十三歲的劉孫玉活到老,學到老,家裡沒有鼓棒,還特地帶來煮麵棒,因為打鼓需要蹲馬步、弓步,覺得像是運動,感覺很舒服、很棒!所以即使穿著護腰也要來,練習時一直認真 跟著老師比劃,她認為還能練習鐘鼓的自己很有福報、很法喜,笑咪咪說:「我會勤學,我會認真地學。」老菩薩歡喜又堅持的精神,實在值得學習。

◎展現道氣力與美

陳美格與先生廖學登都是慈濟志工,雖於去年遭遇喪女之痛,如今慢慢走出傷痛,她與小女兒廖韋妍同時報名參加,是難得的母女檔,最感動的是近九十歲的婆婆陪坐在後面,看得津 津有味,三代同堂令人羨慕。

陳美格覺得〈勤行頌〉很觸動人心,歌詞中誠正信實、慈悲喜捨,都是弟子要跟隨去做的。因為外面社會很有吸引力,所以讓孩子來慈濟,都是善的環境,她很放心,她期望未來家人 們生生世世都能走慈濟菩薩道。國三的廖韋妍趁著暑假陪媽媽、阿嬤來,她說:「把握這樣的機會,行善行孝不能等,不要等到失去,才後悔沒有好好珍惜,能做要趕快做。」

排練時,大家分批上臺去敲鐘排練,年輕的韋妍覺得每個人都做得很好,動作很整齊,很開心、感動,尤其是當聽到自己敲鼓的聲響,很有真實感,雖然動作很大,要維持很久,但整 體畫面實在很好,她還是忍耐著酸痛努力來完成。她高興地說:「邊唱著經文,配合打鼓動作,呈現力與美,與經文相呼應,覺得好有道氣。」

剛放暑假,第二堂課才來參加練習的張諾亞,是慈濟中學國三的學生,為了趕上進度,平時練習前,會先去跑操場,再回來看著電腦邊學邊練習。諾亞在學校學習武術,對她來說打鼓 要蹲馬步,跟國術的基本功很像。完成今天二小時的練習,很驚訝自己可以專注於當下,她分享:「如果打歪,鐘鼓的聲音是不一樣的,可以感覺出來是分心的,所以要很專注,萬事 皆能成。」

上人曾提及,佛陀時代,佛入滅後,僧團為結集經典,迦葉尊者曾擊板於山谷間召喚佛弟子,其板聲與現在的鼓鳴其意相同,均是要將佛法永傳於世。慈濟五十年,期待以鐘鼓傳承慈 濟的精神與法脈,讓眾人有警世的覺悟,有傳法的弘願,要將佛法永傳在世間。

圖左 : 大約有四、五十位學員,不分老少,揮汗認真練習。[攝影者:鄭茂成]
圖右 : 鐘鼓演繹加上肢體動作,與之前的手語、妙音演繹有很大的差異,是一種創新,推廣到每一個社區,希望每個社區都有鐘鼓的呈現。[攝影者:鄭茂成]

圖左 : 七十三歲的劉孫玉活到老,學到老,家裡沒有鼓棒,還特地帶來煮麵棒,因為打鼓需要蹲馬步、弓步,對她來說像是運動,感覺很舒服、很棒![攝影者:陳素妙]
圖右 : 陳美格(後右),雖於去年遭遇喪女之痛,如今走出傷痛,她與小女兒廖韋妍(前左)一起參加,是難得的母女檔。[攝影者:翁昭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