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環保站有新家 續發揚十七年良能

環保站有新家 續發揚十七年良能

E-mail 列印
當大家高興地拉開絲帶時,彩布包內的鋁罐頓時嘩啦啦灑落滿地,人人歡喜地踩扁地上的罐子,全場好像炮竹聲乒乒乓乓響個不停……這是慈濟志工將回收的彩色袋、紅布,設計一個 裝滿鋁罐的彩包製成一個大彩球,再繫上長絲帶,讓新邦令金環保教育站啟用時,喜氣洋洋。

別開生面的啟用典禮,在2016年6月25日晚上八點,位於馬來西亞柔佛州居鑾縣的新邦令金小鎮,聚集約二百五十位村民與慈濟志工,大家高興地參與「地球是我家,環保靠大 家」,見證慈濟在當地的環保教育站暨活動中心的啟用。

◎環保十七年 成果豐碩

傍晚七時許,志工們整齊列隊唱誦 〈歡迎歌〉,迎接來賓、大德的到來。有的志工忙著接待,有的則帶領民眾參觀環保站的有機菜園、惜福區、閱讀區、拆解區、各資源分類區等, 並用心講解如何做好環保分類,更為遠道來祝福的馬六甲和新山慈濟志工,安排了特別的導覽說明。

早在1999年,居鑾志工借用新邦令金的端本華小學,進行環保回收活動;偶爾學校有特別活動,環保回收就必須暫停或更換地點。隨著當地志業活動量的增加,及方便村民在平日 也能送回收物予慈濟,志工們希望能尋得一個適中地點以成立環保站。

經由多方努力尋找,終於在2012年以低廉租金租下位於美麗花園、面積約一千二百方英尺的單層店屋做為環保站。因志工們努力經營和村民的積極嚮應,回收物的儲存空間漸漸不 敷使用。

◎眾人來護持 發揮良能

有心、有願,貴人自會湧現。四年後,志工劉國佑及黃美瑛(慮萓)夫婦倆發心將擁有約一畝的廢棄廠地,自費進行清理、開溝、圍籬、再修建整個廠房,然後以特惠租約讓志工使 用。此地比之前的回收站,超過數倍以上的使用空間,而且地點亦適中。

規劃新的環保教育站空間,時間超過半年;這期間不少志工發心捐獻及同心協力流著汗水投入建設工程。更難得的是,不少熱心商家和居民也共襄盛舉,為環保站奠定根基,實現志工 們多年來的心願與夢想。

志工希望在籬笆邊種香椰,即有人開車送來了二十棵;要種有機蔬菜,也有商家承諾長年免費供應菜苗及有機肥料;廁所的地磚、儲存衣服的集裝箱、鐵架、抽水馬達等,都是有心人 的護持。

在典禮中,慈濟居鑾聯絡處負責人王成耀(濟掀)致歡迎詞時,除了感謝劉國佑和黃美瑛夫婦,發心撥出地段充做環保教育活動中心,以及用心投入整體建設的策劃;同時也感謝當地 商家和熱心人士長期對慈濟的護持。

環保站有了寬敞的空間,就要發揮良能,王成耀勉勵志工,「帶動當地居民做回收,並善加應用這個道場,多舉辦活動讓村民有機會更瞭解慈濟人文。」

新邦令金村長戴美祿說:「在1999年就開始參與慈濟的環保回收活動了,當時要借用地方做環保不容易,現在能有一個寬大整潔的環保教育站,希望村民能懂得愛惜。」所以希望 民眾能一起來付出,落實清淨在源頭。

◎福田眾人耕 護持新站

環保幹事林華金(惟通)從1999年就開始投入做環保,一做將近十七年。有了新的環保站,地方夠寬大,他非常喜歡,做環保是他每天的最愛,他期盼新的環保站啟用,能夠接引 及帶動更多民眾參與。

新環保站的啟用,志工蔡明耀心中有著無限喜悅。因在建設期間,他曾帶領自己的員工投入搬運物件,到處載回收物,同時也教育員工要愛護大地。新的地點需要更多人力、資源的投 入,蔡明耀期盼未來會有更多民眾投入志工行列。

「六年前第一次做回收分類時,看到垃圾如山的回收物,便頭痛不知要如何下手做?」因戴金玉非常心疼太多仍可用的物件,被當作廢物扔掉,希望人人能夠珍惜資源愛惜物命;然而 看到志工們卻能快速做好分類,當下好開心,「也因為大家分工合作,互相尊重,沒有惡言惡語,讓我越做越歡喜。」

住在附近的關家貴大叔,是位退休的務農達人,退休後有較多時間為環保站開墾一片綠油油的有機菜園,園區內種植十多種蔬菜、瓜豆及水果。他每天必到菜園用井水澆水或施肥,經 過幾個月的耕耘,已多次採集並分給環保志工們享用。

關家貴說:「以前是用化學肥,現在需用有機肥來種植,其實對我來說是個挑戰!我很感恩有如此機會讓我摸索與學習,更高興能種出好吃且健康的瓜果、蔬菜給大家吃。」

有趣、有意義的活動,安排在最後環節,志工邀請眾人到分類區聯合開幕,大家一起從天花板垂掛一個裝滿鋁罐的大紅色彩包拉開,揭幕同時踩扁鋁罐;就像放鞭炮一樣地熱鬧,歡慶 環保站啟用,也為當地環保教育帶來新氣象!

圖左 : 志工帶領與會者們到環保站各區域參觀及解說。[攝影者:劉寶聆]
圖右 : 志工介紹新邦令金的環保團隊給民眾認識,並誠邀大家在固定時段將環保物送來,也一起做分類。[攝影者:劉寶聆]
圖 : 退休的關家貴是位務農達人,為環保站開墾了一片青蔥綠油油的有機菜園,每天到菜園澆水或施肥。[攝影者:劉寶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