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慈濟志工真的非常熱心,一直鼓勵社區義工如何主辦環保活動。」參訪的西北區市長張俰賓表示,新加坡屬多元種族的社會,需通過各單位的合作,使用英語加強環保宣導,讓各族 同胞瞭解環保的重要性,一起來參與。
◎再度參訪 更認識環保
西北社區發展理事會(North West Community Development Council)繼去年第一次組團參訪新加坡分會於環保教育站所舉辦的工作坊 後,再度邀約更多的社區義工和居民前來學習。2016年7月2日有一百九十五位參訪,參與的社區包括義順南區(Nee Soon South)、海軍部第七分區 (Admiralty Zone 7 RC)和武吉班讓第一分區(Bukit Panjang Zone 1)。此外,新加坡環境理事會、國家環境局代表、西北社理會管 理層,連同西北區市長張俰賓博士也一起全程參與。
策劃團隊共召集十名華語和五名英語導覽員,來帶動近兩百位的出席人數,每位導覽員負責十多人一小組,透過一幅幅海報、數據和實物展示,解說環保如何從個人做起?進而影響身 邊的親友一起來愛護大地,並傳達地球所遭受的汙染、破壞、瀕臨各種災難,都來自人們的欲望和無知。
一開始導覽員沈明賢隨手取出口袋的手帕,向參訪的居民說,「紙巾和衛生紙不可以回收,大家請多用手帕。」他又向大家解釋一張光碟如何分類成塑料殼、紙張和光碟片,三種不同 環保回收物品。參訪居民紛紛拍下環保教育站裡的海報與模型,同時跟著練習環保十指口訣:「瓶瓶罐罐紙電一三五七」,讓自己輕鬆記住回收分類的物品。
會眾問:「醬油瓶,會花很多水來清洗嗎?」面對提問,沈明賢不假思索答道:「只需要用一點點用過的水即可。」導覽員對各種問題都是有問必答。而且資源回收還可以循環使用, 尤其寶特瓶經過一連串的製程,再抽絲轉化成紗線,織出大愛毛毯,用於賑災發放,讓居民陳國芬很驚訝。
陳國芬平日在家會把物資分類,將舊報紙整齊綁好,清洗過後的塑料瓶集中一起,然後放置到組屋樓下的回收桶裡。聽了志工分享後,她更積極,於是請購兩個環保碗說:「希望女兒 用環保碗打包食物,這不但能減少使用保麗龍、塑料,也對身體更有益。」
◎環保分類 市長大贊同
西北區市長張俰賓博士,也特別向大家推薦靜思人文的環保碗筷,輕巧方便,出門時可隨身攜帶,還可以減少使用即用即丟的筷子。張市長說,「部分居民仍會把垃圾丟入組屋底樓的 回收桶,進而污染了回收桶。」所以他鼓勵各社區向慈濟志工學習正確的分類方式。
張市長期許西北社區能從現在的十七個環保點(約五百名環保義工),慢慢延伸到西北所有九十多個社區,「希望所有西北區的居民委員會(居委會)能建立自己的環保點。」
來自武吉班讓第一分區居委會的洪麗雲提及,去年(2015年)在張市長的鼓勵下推動社區環保點,而且環保日與慈濟一樣,同是在每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洪麗雲感恩慈濟志工在環 保日當天都會前來關懷,向義工講解如何分類環保物資。
除了推動社區環保點,身為幼教老師的洪麗雲,她覺得環保意識需從孩子培養與實踐,因此也在幼教工作場所推廣環保。
義順南區清潔與綠化(Clean and Green)委員會主席黃學海說,除在社區推廣環保「三R」:減少(Reduce)、複使用(Reuse)、回收再循環 (Recycle)之外,還可以向慈濟學習另一個R,拒絕(Refuse),不買不需要的東西。
原本兩小時的參訪,由於內容充實而再延長一小時。黃學海主席希望透過環保教育站的工作坊,可以讓義順南區以及兩個分區的環保義工前來瞭解環保的理念;同時,他希望把社區環 保點開設在義順南區的五個分區,讓鄰里有共同的環保意識,一起投入。
圖左 : 慈濟環保導覽志工有問必答,沈明賢(右一)向大家解釋「慈濟環保十指口訣」。[攝影者:王俊璇]
圖右 : 志工向民眾介紹如何製作環保酵素,讓廚餘發揮良能。[攝影者:王俊璇]
圖左 : 來自武吉班讓第一分區居委會的環保義工與慈濟志工一起帶動〈人人做環保〉手語。[攝影者:卓嘉苓]
圖右 : 慈濟志工王威勛向民眾導覽千千萬萬塑料袋和寶特瓶堆積而成的圖片,令大家很震撼。[攝影者:卓嘉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