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震撼教育 只吃白粥
6月3日上午,小朋友一如往常地上學,並沒有發覺平常傳出香噴噴餐食味道的廚房有點平靜。每日負責洗米煮粥的幼教中心主廚陳泉豐,内心不捨孩子吃得簡單說:「今天的比較特 別,克難一點,只是白米和水而已。」
課室裡氣氛凝重,這天的午餐小朋友吃得很慢,甚至不再要求第二碗。陳建宏小朋友意興闌珊,吃了幾口,把頭靠在手臂上滾動,賴著不想吃,「不好吃,沒有菜!」陳建宏一邊抓頭 一邊嘟著嘴。桌子另一頭的小朋友劉冠宏不愉快地說:「不香!」
漫長的午餐,好不容易等到最後一名小朋友在鼓勵聲下「吞」完碗中的最後一口粥,大家馬上報以熱烈掌聲。
◎感同身受 發願助人
在體驗課之前,各班老師用心鋪陳,先樹立小朋友正確的觀念。從圖文並茂的資料,談到非洲的小孩,「為什麼這些小朋友身體瘦弱、肚子大大?」、「為什麼他們要撿地上的食 物?」、「為什麼他們的臉上這麼多蒼蠅?」老師不時向小朋友提問。
為了加深小朋友的印象,老師事先請小朋友從家裡帶來各類的容器,再經自己設計製作成撲滿,透過當天體驗白粥餐食後,大家感同身受,了解到原來世上還有很多不幸的人,於是老 師請小朋友輪流上來為天下苦難眾生發願,接著請他們把零錢投入自製的撲滿中。
「我願天下人無災無難。」、「要給別人吃一些飯。」小朋友個個投下愛心,發好願後,開心地笑了。
接著四歲班的老師陳佳妤進一步解說「竹筒歲月」故事。慈濟從三十位家庭主婦,在證嚴上人的帶領下,日存五毛買菜錢,存入由竹筒而製成的撲滿,讓小錢行大善,成就了今日的慈 濟世界。
幼教老師陳佳妤拿起大海報,指著說:「這些媽媽,決定每天要投五毛錢,幫助這些可憐的人,對不對?」四歲的吳定南看到海報上的貧苦人們說:「這些人很可憐,他們吃垃圾、沒 有家住,我要發好願、做好事。每天放一點點錢(投竹筒)。」
陳佳妤老師認為,「現在的小孩子感覺比較為自己,希望自己有很多玩具!我希望來到慈濟的小孩子,可以幫助別人,富有很多、很多的愛心。」
◎學做環保 惜福造福
幼教小朋友也在6月22日和23日早上來到慈濟環保教育站。透過志工的講解,孩子們認識了可回收的資源,也動手做分類。這些實做的新體驗,讓孩子們在玩樂中學習,同時體會 到做環保是「造福」,並且能減少碳足跡,間接減少天災。
在實做課裡,小朋友需要在時限內把雜亂的物品分類成寶特瓶、玻璃類、鐵罐、鋁罐、紙類等。指著各類的回收箱,學生許芯瑜信心滿滿地說:「碟放這裡,盒子放這邊、紙放這 邊。」
隨後,小朋友向高難度挑戰。六歲班的孩子拿著剪刀,把雜紙的彩色部分剪去,好讓剩下的黑白紙可以賣個好價錢,同時可以節省回收過程漂白劑的使用,節省資源。五歲班的小朋友 則需學習把光碟分類成紙類、塑料類和光碟。
六歲的黃暐捷認真地剪紙,沿著彩色邊剪,盡量增加黑白紙的面積。他說:「今天是來學做環保的,而塑料瓶與報紙皆可以回收,但若我們沒有落實環保,地球會很痛。」
新加坡慈濟大愛幼教中心重視小朋友的品德教育,希望身在富裕國家的孩子也要「知福,惜福,再造福」,讓孩子們從小慢慢培養悲天憫地的胸懷,進而引導他們思考如何付出愛心幫 助他人,天天日存善念的好習慣。
圖左 : 午餐只吃白粥,這是幼教特別體驗課。老師讓小朋友體驗沒有東西吃,並引導他們許下幫助別人的願望。[攝影者:吳佳翰]
圖右 : 四歲班的老師陳佳妤,為孩子解說「竹筒歲月」故事。[攝影者:吳佳翰]
圖 : 幼教中心小朋友來到靜思書軒(沈氏道店),園長許毓寶向小朋友解說香積飯的來由。[攝影者:周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