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科技布展 回眸慈濟故事

科技布展 回眸慈濟故事

E-mail 列印
2016年10月31日,來自新加坡的培訓學員八十三人提早報到,三重的課務組趕緊把握時間,即刻安排導覽課程以及陳美玲老師的「用音樂說慈濟故事」。

◎方便人生 污染海洋

三重靜思堂的布展,非常科技化內 容又豐富,有「靜思語」疊疊樂、環保區、上人出家因緣及四大不調,學員分成四組,平均一組二十人,由三重的導覽志工分別解說分享。

導覽環保的志工葉明珠,拿著無線的鍵盤,由手操控牆壁上螢幕,很科技也很環保,螢幕中出現海洋垃圾造對環境影響非常大。葉明珠透過螢幕解說這些文明垃圾,到底是從那裡來?結果,答案都是由我們的日常生活而來的。

在場的學員們,莫不以點頭來回應。葉明珠說,因為一次性的東西太方便了,用過就丟,方便性的人生,污染了海洋和大地。互動中,葉明珠問學員們說:我們要如何減少垃圾?她說:少用一次性的東西,只要大家願意隨身攜帶環保杯、筷子等,改變生活。她最後和學員們大聲地說:「願大家共知、共識、共行,多『素』少『塑』、一『筷』行。」

◎七十九歲配藥師 來臺為了要受證

來到另一站,是講述上人出家因緣。新加坡學員駱明水,專心看著導覽螢幕,他在第一組中很明顯。雖然七十九歲了,精神還是非常好,不累不累,他能來臺灣參加研習很高興,因為除了可以受證也是要來淘寶的。在四大不調站中,看到臺灣的八八風災,讓他知道生命無常。看完各站布展後,一幕幕的故事讓他感動,他看到慈濟從無到現在,在臺灣有好多的寶,志工們無私的付出讓他感動之餘也要化為行動。

駱明水表示,感恩慈濟家人的照顧和引導,他七十四歲考上配藥師的執照後,在新加坡義診中心擔任配藥師,在參加慈濟的義診及往診中,見到了許多病患的苦,有的截肢、癱瘓不能動等,因為在慈濟學到見苦知福,一切的一切只有說感恩。

同一組的學員歐世國,他坐在輪椅上稍做休息,陪伴在側的學員沈建平,是他此趟行程的最佳幫手。歐世國提到,這一路上的生活起居,因為有大家的關懷,所以行程順利。歐世國表示,加入慈濟幾年後,他在待人接物上改變了很多,也知道要做善事,他以前脾氣暴躁,常常罵小孩,也不會做好事,是慈濟改變了他,他很感恩慈濟。

◎用音樂說慈濟故事 感動社工師

下午,學員們身心寬暢後,一堂由陳美玲老師——「用音樂說慈濟故事」的課程。一開場,講師以一首基督徒及非基督徒都耳熟能詳的詩歌〈奇異恩典〉,優美的歌聲令人動容。

接著講師提到,慈濟五十年來也有許多故事、譜出動人的音樂。此時講師向學員提問說:慈濟的第一首歌是那一首呢?大家你看我我看你的,猜不出是那一首。當音樂一下後,大家「喔!」的一聲,原來是〈慈濟功德會會歌〉。

從音樂的源頭,話說慈濟的因緣。陳美玲老師列舉慈濟歌曲〈飛越地平線〉、〈當一滴燭淚落下來〉、〈渡化人間〉創作的音源及因緣,有的像明月指引著方向、字字故事洗滌人心,音樂悠揚令人感動。

其中,〈渡化人間〉敘述上人忙碌奔走為眾生,讓新加坡的莫志平非常感動。他是醫院的社工師,他喜歡幫助弱勢的人,在醫院有困難的人問題特別多,可是工作五年下來卻讓他的煩惱與日俱增,無法去除,直到有一天他參加慈濟活動,聽到一句《靜思語》――「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慢慢地他改變態度,開始用心傾聽病人的困難,用同理心對待病人,他聽完陳美玲老師分享的「用音樂說慈濟故事」之後,他發現佛法除了去做外,也可以用唱的。

圖左 :坐在輪椅上的學員歐世國表示,加入慈濟幾年後,他在待人接物上改變了很多,也知道要做善事。他以前脾氣暴躁,常常罵小孩,也不會做好事,是慈濟改變了他,所以他很感恩慈濟。[攝影者:陳振義]
圖右 :駱明水表示,感恩慈濟家人的照顧和引導,他七十四歲考上配藥師的執照後,在新加坡義診中心擔任配藥師,在參加慈濟的義診及往診中,見到了許多病患的苦,有的截肢、癱瘓不能動等,因為在慈濟學到見苦知福,一切的一切只有說感恩。[攝影者:陳振義]

圖左 :陳美玲老師在「用音樂說慈濟故事」的課程中,向學員提問「慈濟的第一首歌是那一首呢?」結果大家你看我我看你的,猜不出是那一首。只是當音樂出來後,大家才「喔!」的一聲,原來是〈慈濟功德會會歌〉。[攝影者:陳振義]
圖右 :新加坡的莫志平是醫院的社工師,他喜歡幫助弱勢的人,可是工作五年下來卻讓他的煩惱與日俱增。直到聽到一句《靜思語》――「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才慢慢地改變態度,用心傾聽病人的困難,用同理心對待病人。[攝影者:陳振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