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靜思茶道 靜思花道 以佛法會人心

靜思茶道 靜思花道 以佛法會人心

E-mail 列印
「汲來江水烹新茗,買盡青山當畫屏…….」輕柔的國樂聲,絲絲游移在臺中靜思堂三樓至五樓的教室間。朝著鑲嵌透明玻璃的門片內望去,來自十八國家,四百一十八位海外志工,分散在各間教室裡,靜心參加「2016年慈 濟「靜思茶道 靜思花道海外專班」四天課程(11月15日至18日),共享充滿慈濟人文的心靈饗宴。

小品素雅妝點小圓桌,熱鬧隆盛的花藝布置則於大廳,歡喜迎賓。每一個轉角處、廊道間,茶席、盆花的布置雖各異其趣,但也相互輝映。整個臺中靜思堂裡典雅的意境,莫不引人遐想;所蘊藏的法益,更是讓人駐足長思。

開課前,靜思精舍德(耒來)師父期許所有海外志工,要藉由與花、與茶為伍的機會,來把握學習做人做事道理的殊勝因緣;以茶、花為師,認真、專心學習。德(耒來)師父說:「大家都是一顆種子,期盼大家都能在法水當中,萌芽、成長與茁壯。」

「希望大家,不只學習靜思茶道、靜思花道,更要把從中學習到的法,落實在生活當中。」稱自己特別鍾愛「多肉植物」的德宸師父表示,一路走來,看到很多慈濟人對靜思茶道、靜思花道的嚮往,期盼藉此因緣可以跟花、茶,一起享受自然的美景;藉由課程淨化己心,展現優質慈濟家風。

此外,資深志工薛淑貞勉勵大家,要以「三心—赤子之心、獅子的勇猛心,以及駱駝的耐心,來行菩薩道。談到茶道與花道的學習,薛淑貞也以證嚴上人慈示,以「四修—無餘修、無間修、長時修以及尊重修」,自我期許,因為,所有的結果都是從小累積而成的。

◎清樂繞樑 花舞伴法香

有別於其他的花藝,慈濟的靜思花道是精舍德普師父,依循證嚴上人開示:「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之體悟,將佛法與慈濟精神理念,融入花材的和諧之美,賦予傳統花道新的生命。就如德(耒來)師父提到:「靜思花道是靈性的教育,也是內修外省的最佳典範。」

為期四天的花道課程,課務團隊用心設計每堂課的教案,內容包含證嚴上人靜思語的巧妙運用,或是佛法經典的來源與詮釋,以及教學目標與教學過程等,方便學員學習,並希望他們帶回海外居處,作為在地教學的教案範本與準則。

「吸入心寧靜,呼出口微笑,安住在當下,天地真美妙。」靜思花道包含六種花型:庭園之美、靜寂之美、清雅之美、夢幻之美、空性之美與靜觀之美。六種型也代表者慈濟人修行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在第一堂課「庭園之美-直態」中,教師鍾麗雅先引領班上三十六位學員「靜心」,在餘音裊裊的絲竹樂中,閉眼觀心,讓身心靈完全沉浸在「靜思花道」中。

鍾麗雅接著介紹本次上課花型的概念,及其由靜思語「信心、毅力、勇氣三者具備,則天下沒有做不成的事。」中,所衍伸的意義。並將本堂課所用到的花材—青龍、海芋、火龍果等,詳細介紹其名稱、特性甚至是花語,以及在剪枝、捨枝及插枝的過程中,必須注意的事項,再由學員實地操作演練。班導師、副導師,以及教育志工則在旁提供協助。

「每學一次盆花,認識的花草就會越來越多。」身著慈濟旗袍,更顯端莊典雅的鍾麗雅說:「每次學會一句靜思語,日積月累,也會越學越多。」她指導學員,一起將金黃色的海芋,高舉齊眉,共同「感恩佛恩、天地恩、父母恩、師長恩、眾生恩以及上人。」鍾麗雅說:「因為,我們能拿到手中的這株花,必須要感恩許多人的成就。」

◎茶道合一 知禮達禮

「靜思茶道是取茶水為法水,以茶器為法器,就是希望大家好好來泡這一杯茶,將茶水化為法水,來自度度人。」因為體認到「茶道」是一個很好的法門,進而對茶道有一份關注和使命感。負責茶道文史編修與布置的邱淑珍提到,靜思茶道用的茶,全部都是來自靜思茶園的茶;所用的茶具,也都是用經典的大壺泡或小壺泡、蓋碗杯,而不會用很貴的或是所謂名家的茶具。

邱淑珍又說:「如果沒有落實在佛法跟修行上面,就算是再好的茶具、再貴的茶葉,那也是沒有意義。」

2006年,靜思精舍德(人凡)師父以《無量義經》為中心思想,設立「靜思茶道八禮法」,教導學員「以茶入道,以道入茶,茶道合一」,進而將慈濟的禮儀規範與美感,落實於生活中。

邱淑珍表示,茶道裡面很容易呈現出「禮節」。「知禮達禮」,每一項物品都有定位,先做什麼再做什麼,都有章法可循。行茶的目的是在教定位跟規矩,有規矩就會讓所有的動線都非常流暢,規矩和收納也都在「禮節」當中。她說:「靜思茶道兼具茶學專業與慈濟人文,透過行茶與品茶,將法入心,引導學員深入茶道的時空,享受心靈的輕安與自在。」

「不要小看一杯茶水的力量,我們可以用它來改造世界,用它來促進世界和平,這是海外志工必須帶出去的使命。」對於靜思茶道,邱淑珍不但有一份使命感,更鍾情於茶道中所蘊藏的深層涵義,她說:「靜思茶道不一樣的地方,就是要分享。它可以自修內省,也可以度眾生,達成上人想要淨化人心的使命。」

◎慈濟人文 泰國發光

在曼谷完成大學學業,返回臺灣進入慈濟基金會工作的黃雅純,2007年受證,目前由基金會派駐在泰國清邁慈濟學校,協助推動校務,以及發展該校慈濟人文教育以及華語文教育。

前後算算,已在泰國待過二十四年的時間,黃雅純這次是陪著清邁慈濟學校校長,以及三位該校泰籍教師,回臺參加2016年「慈濟靜思茶道靜思花道海外專班」課程。

早在泰國念書時,就已加入慈濟大專青年聯誼社的黃雅純,在當時就已知道,慈濟將在清邁當地建慈濟學校。2002年清邁慈濟學校動土興建,2005年小學部開始招生,黃雅純就一直參與其中。

如今,學校已邁入第十二年,從小學、中學到高中,共有九百多名學生,六十位泰籍教師。黃雅純致力帶動該校校長和教師,推動慈濟人文教育,以及將慈濟精神的教育理念,融入該校課程,可謂不遺餘力。

清邁慈濟學校的建立,是延續慈濟「泰北扶困三年計畫」,慈濟人看到當地教育的需求,在偏遠的清邁省覓地建校。該校在建校之初,即將慈濟人文教育,定為學校本位課程,包含茶道、花道、手語以及靜思語教學等,著重在品德教育的落實。

慈濟人文教育課程,由該校教師負責教學。學生學習「禮」的教育,不只獲得學生家長的認同,更獲得泰國皇家的認證,這在泰國教育界,可算是一項很高的榮譽。

此外,清邁慈濟學校也多次受泰國教育當局邀約,為其他學校分享該校推動人文教育的情形。許多泰國當地學校,也常到該校取經,希望學習清邁慈濟小學推動人文教育課程的方法和內容。

有感於學校本身課程內容設計的不足,以及師資培育的不易,今年,黃雅純決定帶領該校教師直接回臺參加四天的課程。希望將學得的內容,帶回學校,成為該校推動慈濟人文教育的種子教師,並將靜思茶道、靜思花道的縱向課程,作系統的設計及推廣。

◎花藝妙法 自度度他

已連續六年遠從日本回臺灣參加靜思花道學習的藤本裕子表示:「花道是學無止境的。」

經常承擔僑居地歲末祝福、茶道、花道等活動布置的藤本裕子,希望從精舍師父或教師的花道課程中,把學習到的法語和慈濟人文之美,帶回僑居地。善用巧妙方法邀約學員,讓他們將所學融入在日常生活中,並從中認識慈濟,進而走入慈濟這個美善團隊。

「你綁這部分,你插這個地方……」在與其他志工共同完成盆花作品過程中,藤本裕子經常用這種方法,將慈濟環保、慈善、教育等理念帶入,所使用的材料也不會特別挑惕。大家提供甚麼素材,裕子就善用它來呈現當時活動想要布置的主題,有時可能是鄰居家庭園中的玫瑰,加上裕子自己家中的長春藤,就能插成別出心裁的盆花。

證嚴法師開示「慈濟宗門人間路、靜思法脈勤行道」時,就是希望靜思弟子要走入人間,跟人互動,所以要藉由著各種方便法門,像花道、茶道、布置等,去接引大眾。

所以,透過這種參與模式,可讓他們感受到這次的布置有他們的心意,圓他們一份善的心念,進而讓他們進一步認識慈濟,甚至願意走入慈濟。像這次,她就邀約了三位學員回來上課,其中二位目前還在參加培訓。

在僑居地上三年花道課的藤本裕子,在上完八十五歲的李張玲月教師「空性之美」這堂課後,非常讚歎教師在課堂上,將證嚴上人的法在無形中傳遞,也教學員很多插花的小撇步或訣竅。例如:用牙籤插在玫瑰莖上,讓單株的玫瑰也能呈現挺立而不搖晃等。從李張玲月的長者風範中,也讓自己學到耐心、自謙與自信。

「自己愛插花,不只是喜歡花的美,更重要的是,去細細體會在花道中所呈現的慈濟之美。」藤本裕子期許自己,能將四天課程中所學到的「靜思花道」,原汁原味帶回僑居地,與更多人分享,讓更多人可以知道慈濟,也願參加慈濟。

當佛法和慈濟人文精神理念,與花、茶完美邂逅,化育成靜思茶道與靜思花道,引領傳統的茶道與花道,展現一股祥和與寧靜的新氣象。更開啟一扇善巧法門度化人心,美化自己的生活與心靈,過著有禮的富足人生。

圖左 :靜思花道教師鍾麗雅(坐者)介紹花型的概念,及由靜思語「信心、毅力、勇氣三者具備,則天下沒有做不成的事。」中,所衍伸的意義。[攝影者:簡明安]
圖右 :靜思精舍德(耒來)師父將德普師父著作《靜思花道》專書與學員結緣。[攝影者:葉唐銘]

圖左 :靜思精舍德(耒來)師父(左)期許所有海外志工,要藉由與花、與茶為伍的機會,來把握學習做人做事道理的殊勝因緣;以茶、花為師,認真、專心學習。[攝影者:葉唐銘]
圖右 :靜思精舍德(人凡)師父以《無量義經》為中心思想,設立「靜思茶道八禮法」,教導學員「以茶入道,以道入茶,茶道合一」,進而將慈濟的禮儀規範與美感,落實於生活中。[攝影者:葉唐銘]

圖左 :靜思花道主題布置,以「 靜思鐘鼓」的精神意義,傳承慈濟宗門和法脈。 以庭園之美的意境來表達,尊崇自然為師戒慎虔誠,一念心清淨,切勿放逸。[攝影者:葉唐銘]
圖右 :來自泰國清邁學校的黃雅純致力專程回臺參加「2016年慈濟茶道、慈濟花道海外專班」,成為該校推動慈濟人文教育的種子教師,並將茶、花道作系統的設計及推廣。[攝影者:陳榮豐]
圖左 :靜思茶道文史團隊負責人邱淑珍(右)分享,「靜思茶道是取茶水為法水,以茶器為法器,希望大家好好來泡這一杯茶,將茶水化為法水,來自度度人。」[攝影者:陳麗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