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9月1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因為緣深 永隨師志不退轉

因為緣深 永隨師志不退轉

E-mail 列印
2016年11月4日,來自馬來西亞的何翊斌,在新北市三重志業園區,用虔敬的心接受上人授證,恭敬聽聞上人諄諄教誨。當下立定宏願,將秉持佛心師志,精進勉行在慈濟道上,生生世世共行菩薩道。

任職於馬來西亞 吉打公益醫院內科住院醫師的何羽斌醫師,與慈濟因緣源自於就讀醫學院學生時期,在網路聽聞到上人的開示,對於上人守護生命守護愛的醫療的理念很感動也很契心。大學第四年後,選擇到花蓮慈院實習約一個月,接受慈濟專業醫療培育及人文教育。當下無限感動,但回到居住地後,卻因為忙碌而懈怠,直到三年前進入人醫會,乃再續慈濟因緣,更在大家祝福之下,參加培訓和受證。

再次回歸慈濟大家庭,是何羽斌參與人醫會服務,大部分的對象是當地和較偏遠地區的緬甸難民,人醫會提供簡易的醫療服務及資詢。今年(2016)十月,至緬甸參加義診,他感觸十分深刻。

當天何羽斌到一位病患家往診,原刻板印象認為,全世界的貧窮大都是一樣,直覺病患是身處在家徒四壁的屋內躺臥床上,等待醫護人員去膚慰他。但是當何醫師走入病患家中時,映入在眼簾的景象,卻讓他百般不捨、不勝唏噓。因為在破舊不堪的屋內,病患嬴弱的身子曲臥在地上,見到他們到來,使勁力量起身。

透過師姊的解釋與翻譯,初診認定應是中風狀況。當他把聽筒放置病患胸口時,這原在醫院每天重覆的例行看診動作,卻引起病患眼淚直潄而下。醫護人員及志工都嚇到了,以為弄痛了他,透過翻譯,才知道是太感動而忍不住掉下眼淚。

病患說不相信有醫師會為了醫治他,而親自走入他家來為他醫病,而且是親切又貼心的和他說話。因為當地醫師極少,看診量多,醫師從未耐心對待病人。這番話,讓何羽斌醫師感觸極深,便提醒從醫的他,立志要學習悲心的菩薩,「頭目腦髓悉施人」,視己身如病人的想法。

只要緣深,不怕緣來得遲;只要找到路,就不怕路遙遠。這次培訓尋根,是何羽斌第四次回去靜思精舍。每一次回精舍,總覺得像是倦鳥歸巢一般,回到母親的懷抱裡,在心靈的故鄉裡再一次充電,以前是以人醫會身份回到精舍,這次是以弟子身份回到精舍,尤其感動。

每次回精舍,看見師父們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生活,領悟到精舍師父除自力更生以外,並將上人的法融入生活中。提醒自己要學習靜思家風――克己、克勤、克儉、克難的精神,反思日常生活中是否常造成浪費的情形。

上人殷切的開示中,讚揚緬甸志工學習的精神,因在觸及緬甸醫療志業時,就常聽聞他們的故事而十分感動,這又再次親自見證,是大家學習楷模。「甘願做、歡喜受」,是何翊斌醫師最喜歡的靜思語,他要以初發心,誠心承擔師父教誨,以師志為己志。

回到馬來西亞後,何翊斌醫師表示,要積極邀請家人,共同學習,承擔並精進入法,誠摯薰法香,永保心靈的富有。也付出心力,不怕辛苦,克服種種困難去幫助別人,從見苦知福中,知足、感恩。

菩薩心,不忍眾生苦,何翊斌表示,將以所學之專業,視病如親的心情,前往義診。不只醫病也要醫心,建立慈悲等觀的平等心。

圖左 :何翊斌師兄與新受證和資深委員,在三重靜思堂福慧廳的小靜思前合影。他表示,每次回靜思精舍,看見師父們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生活,領悟到精舍師父除了自力更生之外,也將上人的法融入生活中,令他相當感動與敬佩。[攝影者:陳靜惠]
圖右 :2016年11月4日,來自馬來西亞的何翊斌醫師(中),在新北市三重志業園區,用虔敬的心接受上人授證,恭敬聽聞上人諄諄教誨。當下立定宏願,將秉持佛心師志,精進勉行在慈濟道上,生生世世同行菩薩道。[攝影者:陳靜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