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獨一無二的慈濟人文

E-mail 列印
來自海外的慈青們,12/25下午精舍巡禮後,參訪了慈濟大學,親善大使介紹慈濟大學除了一般的學科外,還多了他校所沒有的「慈濟人文」。

走進書畫教室,親善大使說:這間書畫教室是與自己的對話好地方,今天您 帶著不一樣的心情過來,所寫出、所畫出來的作品,就會不一樣,透過創作的過程,不斷地和自己的心靈做對話,可以更加瞭解自己。茶道教室,則是教大家怎麼做人;教室裡的方桌寓意做人要方正,圓坐墊是待人要圓融,緊連著的是人與大自然對話的花道教室。

在慈濟大學的模擬醫學中心,讓學員認識「無語良師」,無語良師是慈濟大學人文教育中很重要的部分,設立宗旨是為了培養醫護人員。上人決定在東部蓋醫院,是因為早期的東部交通不方便,經濟也不像西部這麼發達,所以醫護人員都不願意來到東部工作。

當醫院蓋好以後,醫院常常缺醫生護理人員,所以上人希望蓋一所學校,培養未來的醫護人員,於是就有了慈濟護專,五年之後成立慈濟醫學院,就是現在的慈濟大學,專責培養醫生,而醫生學習過程中,就需要無語良師。巡禮模擬手術室之後,慈大人文處教育組同仁播放無語良師的感人故事;給予醫學生學習過程的幫助,及學生對待無語良師的尊敬。

學員鄭駿泓觀看無語良師的故事時,眼淚不由自主的流下來,他說:看到大體老師在往生之後,還要造福社會為人群付出,有人甚是要及時趕到慈濟大學,願意放棄化療的機會,真的讓我很感動。」尤其在影片中,曾國藩教授提到的:「這輩子都在用嘴巴教學生,希望以後也能成為無語良師。」也讓鄭駿泓很感動。

之前,鄭駿泓的爸爸希望他加入慈青,還找了學長邀約他參加慈青的活動。當時因為學校沒有他認識的慈濟人,所以一直找藉口不想參加。看了影片之後,駿泓很懺悔:「之前蠻懈怠的,有好好的身體,卻沒有利用健全的身體為社會付出。回到馬來西亞之後,我要開始帶動身邊的朋友加入慈青。」

鄭駿泓計畫從111素食日開始,邀約朋友從一頓午餐或晚餐開始素食,慢慢帶動然後加入慈青活動,再慢慢邀約他們參加更多的營隊,或環保回收之類的活動。他也藉此警惕自己,奉獻給慈大的無語良師,都能在生命的最後一刻為社會造福,自己更應該把握精進,為社會服務。

去年馬來西亞演繹《法譬如水》鄭駿泓就開始茹素,已經一年多了。其實他從小就很愛吃肉,幾乎是無肉不歡,自從爸爸媽媽加入慈濟後,家裡也很少買肉來煮,但是偶而出去還是會吃肉,他發現,茹素其實體力也不會像老一輩的人說的,吃菜的人會沒有力;其實也沒有差,身體反而比較健康。

鄭駿泓一再的說:「希望說可開始帶動身邊的朋友,參加明年的素食日111 邀約他們一起來吃素,藉此推廣茹素的概念。常常聽到茹素可以減少碳足跡,省水節省糧食,他覺得其實茹素有很多好處,會繼續茹素還要邀約更多的人一起來茹素。

圖左 :親善大使介紹慈濟大學除了一般的學科外,還多了他校所沒有的「慈濟人文」。[攝影者:孫保源]
圖右 :無語良師是慈濟大學人文教育中很重要的部分,在慈濟大學的模擬醫學中心,讓學員認識「無語良師」。[攝影者:孫保源]
圖左 :看了影片之後,駿泓很懺悔:「之前蠻懈怠的,有好好的身體,卻沒有利用健全的身體為社會付出。回到馬來西亞之後,我要開始帶動身邊的朋友加入慈青。」[攝影者:孫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