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東 歲末感恩會 減災「心」希望

歲末感恩會 減災「心」希望

E-mail 列印
「我們要開歲末感恩祝福會,有反霸凌、反毒、反黑劇場、很多很多唱歌、跳舞的節目,內容相當精彩,師姑!你一定要過來看哟!」臺東知本國中學生田芳綺和劉倉意,搶著對慈濟志工說。

12月25日一早,臺東九所慈 濟援建減災工程學校之一的知本國中,全校師生湧向風雨教室。這裡將進行他們一手籌辦,行之多年的感恩會。慈濟志工第一次應邀參加,這樣別開生面的盛會。

活動一開始,教務主任楊明甄說明舉辦歲末感恩會的意義。「『平安就是福』,多年來敘利亞內戰不停,幾百萬難民,為了逃避戰亂,離鄉背井,到處逃竄,受盡種種的痛苦……我們在臺灣,風調雨順,大家都很平安,每天快樂上學,歡喜回家。」

楊明甄主任提醒大家要檢討過去,策勵將來,同時,人人要學會感恩,感恩這一年來父母的養育;感恩師長的用心教導;感恩同學的陪伴學習和成長;還有社會上,許許多多人的幫助。「尤其要感恩慈濟基金會,要為我們建造舉重體育館,讓我們風雨無阻,安心上課。」

◎教育不能等 減災工程聚愛心

慈濟志工蔡春蘭,應邀上臺說明慈濟援建學校舉重館的因緣:證嚴法師在全省行腳,發現許多學校,校舍老舊,鋼筋裸露,已超過使用年限,安全都有問題;擔心未來臺灣若發生大地震,孩子在裡面讀書,就可能成為大災難。證嚴法師:「房屋倒塌可以重建,生命在裡面走不出來,那是真災難。」

面對這樣的危樓,慈濟協助臺灣多所學校援建;在臺東援建九所減災希望工程中,知本國中是唯一的例外。

學校有知名舉重隊,但無正式場所練習,也沒有住宿空間,同學都在簡陋的設施裡住宿、練習,連續四年榮獲冠軍,表現非常優異,受到地方和縣府的肯定,而提議慈濟援建舉重體育館。

接著蔡春蘭為師生說明,慈濟不是有錢,只是有心,把點滴募來的錢,親手送到貧民、災民的手中,歷經五十年竹筒歲月,從花蓮到臺東,到全臺灣,把大愛的光芒,照亮全世界。

她更說明此次減災工程援建的經費,就是來自全世界慈濟人,捐助八八水災重建,點滴愛心匯聚的餘款。「我們要珍惜援建經費的點滴,希望同學們也能夠學習竹筒歲月的大愛精神,日存一塊錢,為學校建設出一點力;將來舉重體育館建造完成,人人的愛心將會永永遠遠留在校園。」

◎埋下感恩種子 等待開花結果

「謝謝慈濟基金會,贊助我們舉重隊鞋子、腰帶還興建舉重館。我們會更珍惜、更努力,讓我們的成績更好。」

「感謝慈濟基金會的補助,讓我們的明天會更好,有你們的鼓勵,便是我們的大力量,我們會更加努力。」……

十三位舉重隊學員,一一上臺列隊致意,感恩慈濟對他們的援助。

擔任舉重隊教練二十三年的林文達老師,表示,孩子們上臺說的,都是他們自己想、自己寫、自己說出來的心聲。他說:「感恩慈濟援建舉重館,這是全校師生多年的盼望,現在美夢即將成真,小朋友的心中都非常感恩。學校舉重隊的成員,有些來自單親家庭、隔代教養或家庭貧困的弱勢族群,他們的學雜費、住宿生活費和練習經費,都是社會愛心團體的資助,在他們心中,早就埋下感恩的種子。」

林文達表示,當教練,希望教導學生,除了舉重運動、讀書之外,人格教育最重要。「我常告訴學生,現在接受人家的援助和照顧,將來有機會,一定要懂得回饋,去照顧更困難的學弟、學妹,讓他們也能一樣勇敢地站立起來,快樂成長。」

舉重隊隊長,九年四班湯峻生,對慈濟援建舉重體育館表示,在舉重隊已經兩年多,練習的場地都是利用學校閒置的教室;人數太多,場地不夠使用,常常會造成練習的困擾;場地小,很危險,學員容易受傷。「聽說慈濟基金會要幫助我們蓋舉重館,我們都很開心。有好的環境做訓練,我們的成績才會愈來愈好。我們會好好珍惜,更加努力;希望下一次比賽,再次拿到團體冠軍,和慈濟師姑、師伯分享我們得來的榮譽。」

◎踩著愛心步伐 走出亮麗人生

教練林文達和其他兩位教練,日夜關心、照顧這一群學員。也是從貧苦家庭中長大的林文達在國中畢業時父母都雙雙離開人世,靠著社會大眾的善心,才有現在的成就。「今天我有能力,我願意幫助我的小朋友,把我的境遇和心情告訴小朋友;也希望以後大家,從手心向上變成手心向下;向樂於助人救人的慈濟人學習。」

圖左 :教務主任楊明甄(左),說明舉辦歲末感恩會的意義「平安就是福」;慈濟志工蔡春蘭,應邀說明慈濟援建學校舉重館的因緣。[攝影者:張漢倫]
圖右 :全校師生,熱熱鬧鬧的在風雨教室,舉辦由學生一手籌辦的感恩會,這是學校行之多年全校性的大活動。[攝影者:張漢倫]

圖左 :活動結束全校師生,在慈濟人的祝福下,都致贈了靜思好話,希望打開人人心中的智慧與愛心,攜手走向亮麗的人生。[攝影者:張漢倫]
圖右 :舉重隊的學員,一一列隊上臺致謝,感恩慈濟對他們的援助,興建舉重館,他們希望以卓越的成績表現,來報答對慈濟援建的回饋。[攝影者:張漢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