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亞省林火賑災 開啟善緣
2016年5月,加拿大亞伯達省東北方麥克莫瑞堡發生森林大火,延燒面積達五十九萬公頃,約三千多棟建築因焚毀或煙燻而無法居住,將近八萬八千人被迫撤離,是該省史上最嚴重的自然災害。
一年過去,災區尚在復原中。曾經參與救災的素里市議會多元文化諮詢委員會主席、議員邁可(Mike Starchuk)回憶,他在災區首次見到慈濟志工,就對這群身穿「藍天白雲」制服的志工感到好奇,尤其是對志工發放的環保毛毯,更是印象深刻。
今年(2017)初,邁可有機會參訪素里連絡點,志工葉盈良(慮盈)、郭夢麟(濟明)詳細介紹慈濟志業的緣起,並告訴他:「慈濟志工走遍社區每個角落,除了定期關懷老人院、成立食物銀行,在助學計畫、急難救助及國際賑災等慈善工作,也都能見到志工的身影,就像您這次在重災區愛明頓(Edmonton)看到的。」
葉盈良繼續說,二十五年前,慈濟加拿大分會執行長何國慶(濟亨)從臺灣來到加拿大,帶著證嚴上人的祝福:「頭頂別人的天,腳踩別人的地,要懂得回饋當地社會。」邁可聽後深受感動,想要多了解慈濟,更希望介紹給素里市議會的議員們認識,希望邀請何國慶代表至多元文化諮詢委員會演說。
◎竹筒歲月精神 匯聚善念
5月16日,慈濟加拿大分會執行長何國慶一行人至素里市議會交流。主席邁可熱情地歡迎慈濟志工,致詞時表示:「感謝你們的到來,很高興把你們介紹給議員們認識。我們很好奇,慈濟是一個佛教團體,如何將慈善帶入?」
何國慶說,慈濟是一個助人不分宗教、國籍、膚色的慈善團體,人人平等,只要哪裡有需要,志工就會去幫助他。「就像慈濟在印尼幫穆斯林蓋大愛屋、在海地幫修女蓋教堂,志工出國賑災都是自費,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不求回報的。」
除了由衷感佩慈濟志工的善行,席間有位非洲裔議員提問:「我們知道慈濟做了很多善事,但是我比較好奇,你們的經費是從哪裡來?」何國慶回答:「我們的錢,都是志工一點一滴募集而來。慈濟的慈善精神是從『竹筒歲月』開始,我們除了向十方大德募款,更鼓勵人們每天發好願,投入一個銅板來幫助人。」小錢存竹筒,日積月累就能積少成多,用於行善助人。
知道每一分善款得來不易,這位女士接著說:「我想捐款響應慈濟的藍天助學計畫,補助那些孩子早餐,可以嗎?」素里志工葉盈良馬上拿出臨時收據本,大聲回答:「沒問題!感恩您!」會議室中一陣笑聲轟然。
◎助人平等對待 大愛無疆
一次性大額捐款,不論金額大小,只是一次善念;每天把愛心投入存錢筒,就能持續行善。邁可很認同慈濟的「竹筒歲月」精神,現在每天早上出門前,他都會發一個好願、投入一塊錢;如果早上太忙忘記了,晚上回來都會補上,就是不要讓自己的善念斷掉。
慈濟志工做資源回收,撙節善款,也讓邁可留下一個深刻印象。「慈濟志工回收寶特瓶,再製成環保毛毯賑災,實在很不簡單。」邁可對環保毛毯讚歎不已,稱讚這是慈善與科技結合的環保產品。
雙方相談甚歡,原本何國慶預計報告十五分鐘,延長到三十分鐘結束,好讓議會接著進行下一個議程。慈濟志工行善不分宗教、種族,無私的大愛精神贏得在座議員的熱烈掌聲。
圖左 :素里市議會「多元文化諮詢委員會」委員讚歎慈濟志工在社區服務,為社會帶來正面影響。[攝影者:吳群芳]
圖右 :素里市議員邁可(Mike Starchuk,左三)參與亞伯達省林火賑災,對慈濟志工發放環保毛毯印象深刻,在交流後與慈濟志工合影留念。[攝影者:吳群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