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大開環保眼界 動手分類記憶佳
根據Caram教授的說法,他們特別選擇慈濟功德會作為承辦的機構,是因為聽聞慈濟在社會服務方面有廣泛的經驗,Caram教授說:「我們相信學生們可以從他們的經驗中看到且學習到許多!」
來到慈濟教育環保站,確實也讓學生們大開眼界,尤其透過分組時做,也讓大有有著更多的體會。透過分成五組的進行,學生們輪流依照各種不同類別,把回收物分門別類,拿掉塑膠瓶的蓋子和標籤,拆解3C產品和其他用品,折疊整理捐贈來的衣服。儘管實做分類的回收品有些部分顯得骯髒,但是學生們戴著手套仍是樂意學習,並仔細的進行分類工作。
看到學生們的認真,Caram教授很高興利用這個回收工作的機會,讓學生們正式生活中的垃圾問題,以及眼前所見的真實情況。希望學生們看到這些垃圾如何被處理時,能在往後的購物中再多加思考一下,想一想這是必需品嗎?或是這項產品對環境是友善無害的嗎?又或是將來在丟棄物品之前能做好回收分類。
◎參訪中得省思 物品再用不浪費
特別是大馬尼拉地區每天的垃圾產生量大約九千兩百多公噸,也由於欠缺合適的處理設施,這些垃圾最後通常是污染海洋河川,或是堵住城市的下水道,造成嚴重地淹水。
於是自從1999年開始,菲律賓的慈濟志工們就盡力在推廣垃圾分類和資源回收,以減少垃圾和保護環境,志工們到各社區學校,甚至在亡人節時到義山墓地去教育大眾。
也因為慈濟的環境保護方案,透過販賣回收物的所得,做為慈濟的慈善濟貧基金,更是嘉惠了菲律賓的貧苦人。十九歲的Mark Joshua Napiza說:「我們真的須要在家裡實行垃圾分類,學會回收物資,而不是毫不在意地丟棄垃圾!因為從回收當中,我們可以完成兩件事:一是幫助貧窮的人,二是保護了環境。」
就讀菲大土木工程系二年級的 Napiza發現慈濟這部分的工作令人感動和欽佩,又騎看到回收中心堆積如山的垃圾,讓他了解到許多一般人認為是垃圾的東西,其實都還是可以再利用的。
◎減少購買慾望 夠用知足生活好
在回收中心的另一邊,電機工程系四年級學生Paul Ibabia看到那麼大量的電子產品垃圾,讓他想到這個世代的過度消費主義,一邊翻著電子用品,Ibarbia表示:「當你擁有一件精巧的電子用品就該滿足了,因為你蒐集得再多,將來它們都還是會變成為垃圾!」
另一個工程系的學生Kate Suzana 則是對慈濟志工感到印象深刻,在這次做志工的機會中,讓她從慈濟志工全程耐心地指導陪伴中,感受到特有的慈濟人文,Kate 說:「能遇見慈濟志工們是很美妙的經驗,因為我可以感受到他們的世界觀。雖然我只是一個學生,而他們看待「人生」,有比我更偉大的想法。這是這次活動我最喜歡的部份:我可以了解他們的想法。」
看著這些菲大的學生們透過志工活動,在回收中心有著許多的領悟,明白落實資源回收才能減緩地球資源的消耗,保護地球環境;尤其人人減少物欲貪念,才能逐漸導正人心。種種的心得分享,讓Caram教授相信未來的他們也將以一百八十度翻展的態度,將這些新觀念帶回家中,影響身旁的親朋好友!
圖左 :菲律賓環保講師向非大學生介紹慈濟的環境保護方案,表示透過販賣回收物的所得,做為慈濟的慈善濟貧基金,更是嘉惠了菲律賓的貧苦人。[攝影者:李佳美]
圖右 :來到慈濟教育環保站,確實也讓學生們大開眼界,尤其透過分組時做,也讓大有有著更多的體會。[攝影者:李佳美]
圖左 :透過分成五組的進行,學生們輪流依照各種不同類別,把回收物分門別類,並仔細的進行分類工作。[攝影者:李佳美]
圖右 :As part of their National Service Training Program, 菲律宾大学學生會參加慈濟志工做環保分類. 他們將在連續三個星期一在慈濟環保教育站當志工[攝影者:李佳美]
圖左 :電氣工程學生體驗環保物拆解。[攝影者:李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