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周素珠〈前一〉把握每次付出的機會,參加世界地球日掃街活動。[攝影者:陳 義]
1946年周素珠出生於台北市松山區,家中父嚴母慈,五個手足中她排行第二,父親曾任松山、螢橋國小校長,學養兼備的家風,培育出周素珠在品學上皆表現優異。中興大學經濟 系畢業後,參加考選部金融人員特考及格,分發到中央再保險公司會計處服務,她認真、負責的敬業態度,晉升為單位裡傑出的主管,更是公司高層的得力助手。
不只在職場上有傑出的表現,周素珠的才華也發揮在靜態的休閒活動,插花、烹飪、書法、國畫、橋牌均拜師習藝;動態活動以桌球最為拿手,常代表公司參加比賽,生活非常充實, 是個快樂的單身貴族。
◎慈濟的因緣
1979年是周素珠生命中的一個重要起始點。同事吳長壽的太太──慈濟志工吳鄭美(慈慇),經常於吉林路道場出入,該道場離周素珠服務的公司非常接近。一日,經由她的引 見,周素珠首次聆聽到證嚴上人開示,及藥師佛經的講解,因這份因緣,開始對佛教及慈濟有了初步認識,也啟發了心中善念,開始繳交功德款,為家人及自己植福。
1989年吳鄭美師姊不幸因淋巴腺癌往生,後由劉月娥(靜宗)帶領素珠加入幕後見習,開始參與慈濟行善的行列。在劉師姊的循循善誘、鼓勵下,終於成為她的第十九位小雞。菩 薩道起步已晚,周素珠期許自己:應把握當下,恆持剎那,「善心時時生,慧命日日增」,修行路上精進不懈怠。
◎走入幸福門
單身生活直至年逾五十,周素珠因家父往生,媽媽常常要她表明未來的打算,好讓她萬一離開這個世間時能放心。為及時行孝以慰慈母,也或許緣份已至,周素珠的大哥介紹他的同事 許南春與之結識,倆人於1997年結婚,「姻緣、因緣」,她走入了生命的幸福門,成了三個兒子的現成母親。
有了上人「法語」的潤澤,清淨的愛感染著這個家,許南春與三個兒子也都成了慈濟的會員。1999年7月3日,劉月娥帶領著他們夫妻,搭乘慈濟列車回花蓮靜思精舍尋根,這是 周素珠與許南春第一次來到心靈的故鄉,從此,一家人與慈濟結下不解之緣。
◎付出的力量
跟著劉月娥的腳步,周素珠一步一步踏實地走在菩薩道上。她用心學習付出,曾為「九二一大地震」於公司發起捐善款活動,由於她熱忱、積極的態度,同事深受感動。接連三天的募 款,素珠感念同事們發揮高度愛心,行善不落人後,更激發了她參與慈濟的決心與執著。
「行善、行孝要及時」是周素珠一貫的信念。在職場服務屆滿三十五年,她認為因緣已俱足,便申報提前退休,與許南春全心投入慈濟的志業。退休後,她把握機緣即時加入培訓行 列,用心體悟上人的法,不只聽經,也「行經」,於2004年她受證委員,同時,許南春也受證慈誠。
周素珠認為世間財她不缺乏,生活夠用就好,家中經濟也並非是負擔,她願意捐出部份退休金,幫助濟貧多一分行善的力量。翌年,周素珠圓滿榮董,付出之後,心中更覺踏實。
2006年,周素珠承擔新莊中港和氣互愛二協力三組組長,開始承擔起幹部的責任,她不僅要帶人做,也要跟著一起做,「多做多得,少做多失。」她點點滴滴累積自己的慧命。 「大愛媽媽成長教室」、「社區志工研習」、「委員培訓」都是須要扎根的教育工作,周素珠用心在這裡,也在這裡學習。
◎人生的方向
除了用心於培訓教育,在慈善、醫療大愛的共同體裡,個性隨和的周素珠,也用謙卑的心與組員們共同學習,她領略到「資深是智慧,資淺是力量,智慧搭配力量,才能圓滿任務。」
周素珠與許南春夫妻二人同耕福田,一齊追隨上人共修菩薩道,他們發心立願:「佛心、師志」為今後人生的方向,永不退轉,生生世世做上人的好弟子。


圖左 : 周素珠(前排右四)圓滿榮董,在新泰聯絡處留下合影。[攝影者:周素珠提供,<林美宜翻拍>]
圖右 : 周素珠參與大愛媽媽活動,承擔隊輔。[攝影者:周素珠提供,<林美宜翻拍>]


圖左 : 新泰聯絡處舉辦骨髓捐贈驗血活動,周素珠與民眾親切互動。[攝影者:周素珠提供,<林美宜翻拍>]
圖右 : 周素珠與許南春夫妻二人同耕福田,誓願一齊追隨證嚴上人共修菩薩道。[攝影者:周素珠提供,<林美宜翻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