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謹慎翻譯 精準傳法

E-mail 列印
2018年外語隊尋根暨研習營,課程進行至下午(3/24)第一堂課,靜思法脈暨慈濟宗門文史結集研修中心編纂處主任洪素貞(靜原),以法脈宗門大願行為題,為學員講述「法脈宗門探源」。

為什麼慈濟人常常說, 不只是要救助他,還要教他布施?是希望讓他能捐一些錢,在他心田種下善種子。靜原老師舉例,一次在馬來西亞聽到的一個故事:一個年輕的女孩,因精神方面問題,不斷地進出警察局,慈濟人耐心陪伴,送她到一個機構安頓下來。

女孩的疾病慢慢得到控制,能夠去做清潔工作,領到一點點的零用錢。當慈濟人向她募款,她卻不願意捐款,因為這些錢要買麵吃。慈濟人告訴她:我們買麵給你吃,你把錢捐出去。這是多麼有智慧的事啊!

◎念念清淨 學謙卑

「各位也許也會想『我們就是翻譯嘛!』為甚麼還特別回到花蓮來受訓?」靜原老師為眾釋疑:透過一個路程,透過一個過程,感受才會比較深刻。今天我們走到一個時代,一個聖人出現的時代,一個與上人同在的時代;當我們說「與佛同在」的時代,是多麼神聖的四個字,所以我們要非常的珍惜。

我們的生命就像一條河,不斷的輪迴,不斷的流浪,慈濟就像一艘法船,考驗的是,你要不要上船?這艘船上有覺者,有智者,有專家,有凡夫,什麼樣的人都有;從此岸到彼岸,帶著我們離苦得樂,雖然很難。靜原老師肯定地說:當你認識慈濟,年齡不是問題,因為上人開了一間『壽量銀行』,讓大家把五十歲存起來。

生命中離不開的就是「愛」字,也就是佛陀的「慈悲」。上人的教導讓我們長慧命,所以法要入心;慈濟讓我們耕福田,所以法要入行。做慈濟讓大家年年容易過,從浴佛、入經藏、歲末祝福、賑災、環保、訪視、助念,可以讓你永保青春,念念清淨,做慈濟也能讓大家學會謙卑。

再說師徒之約,印順導師給上人「為佛教、為眾生」六個字,上人給弟子「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兩句話。靜原老師勉眾:法要入心,只要找到路,就不怕路遙遠;相遇就是緣,就怕轉身而過,一定要把握因緣。提到經藏結集,整理上人講述的經文,是經過多人不斷的聽打、聽校,討論,才定案。外語隊翻譯時如果將宗(School)與派(Sect),的意思翻錯了,法也會傳錯,因此,翻譯和經藏結集的責任一樣重。

◎謹慎翻譯 精準傳法

蘇紀豪2014年開始加入外語隊,已參加外語隊尋根研習三次。他說:每一次的課程內容雖然差不多,但是每一次來的心情是不一樣的,所以每一次都會碰撞出新的火花。這一次是他第一次穿藍色制服(藍天)來參加,穿上藍天白雲,覺得自己的責任很重,行住坐臥也要非常小心。

除了明白責任加重,蘇紀豪更體會:佛法是身體力行,靜思家風、慈濟宗門,就是身體力行的法門。對於外語隊來說,常常會遇到像靜原老師說的:宗(School)與派(Sect)的差異。而他的翻譯原則是:上人怎麼講,就照上人講的翻譯出來就好。他想起上人的指示:要按照原意來翻就對了,不用拘泥於它的形式。翻譯出來的文字(語言)如果是上人的意思,那就對了。

施文豐聽了靜原老師所說,深有同感:我們可能因為要忠於原著,佛法在解釋的過程中,常常被誤解,或加入自己的意見,在翻譯過程也可能有此情況。靜原老師說的:翻譯宗門跟宗派的時候,會有分歧的意見,但是外國人所認知是受翻譯者的引導,所以在翻譯的時候要別謹慎,才能精準的傳揚靜思法脈、慈濟宗門。

圖左 :洪靜原老師提到經藏結集,整理上人講述的經文,是經過多人不斷的聽打、聽校,討論,才定案。外語隊翻譯時如果將宗(School)與派(Sect),的意思翻錯了,法也會傳錯,因此,翻譯和經藏結集的責任一樣重。學員認真作筆記。[攝影者:呂瑞源]
圖右 :蘇紀豪(右二)覺得,對於外語隊來說常常會遇到靜原老師說的宗(School)與宗派(Sect)的差異,翻譯原則是:上人怎麼講,就照上人講的翻譯出來就好。。[攝影者:呂瑞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