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2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環保做不及 燃起初發心精進

環保做不及 燃起初發心精進

E-mail 列印
在美國、中南美洲的賑災上,幾乎都能看見邢敏踏上災難國土,安撫人心,運籌帷幄不辭辛勞,用愛付出的身影,這一切行動要源自於三十年前……

邢敏在臺灣服完兵役,也做了事業,但他覺得還是不足,應該出去開闊視野 ,選擇前往美國讀書,然後家人也移民到美國;居住美國,因此有緣進入慈濟,在慈濟十七年來,他發揮了生命的良能。

◎因好奇而認同慈濟

1987年邢敏到了美國,開始忙著賺錢,然後成家立業,一心想在異國打出一片天,他不斷努力讀書、讀書,追求事業,並沒有去接觸慈濟。

「上人所說,到底夠不夠用!那時候我還都想不通,記得與我有生意往來的師姊一直跟我講慈濟,說慈濟,可惜我都沒有體會到。」

邢敏的好朋友殷正洋,2001年到北加州義演,不認識慈濟的邢敏,去參加純粹為了捧場。殷正洋跟他說,「邢敏啊,你可來試試看,認識慈濟,來慈濟看看。」之後,邢敏開始主動去接觸慈濟,研究慈濟,到底慈濟做了些甚麼事!

就因好奇,而有機會看到慈濟的好,又剛好有個因緣,邢敏把五歲的女兒從別的中文學校轉到慈濟的聖荷西人文學校,邢敏成為人文學校的家長之後,承擔的第一個工作,就是環保志工。

「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愛心化清流,清流繞全球。」這宣導,在華人學校有了影響力,帶動整個學校將近三百多位孩子的家庭,大家一起做環保,小孩子上課,家長來做環保分類,他們會將能夠回收的資源做沖洗,「那時,帶動整個學校的家長,我做得非常歡喜!」

在學校成立環保站,回收塑膠瓶、玻璃瓶、鋁罐、報紙,邢敏承擔環保工作約有四年的時間,邢敏欣喜地說:「我的女兒已經二十一歲,她常說爸爸你會進慈濟,都是因為我!」

◎推廣環保到國際上

這次,邢敏會從美國總會慈發處回來參加3月30日「全球環保幹事精進研習」,是因為過去十年,都跑國際賑災、美國境內的賑災,他從賑災中發覺,「除天災之外,在災難後的寶特瓶、水瓶也會是很大的垃圾問題,在環境上造成第二次的災難。」

到底要如何可以把上人的環保理念推展到美國,以及國際上!再次回來跟全球的環保幹事學習,邢敏謙虛地說:「也許是投入訪視、國際賑災、其他功能,似乎怠惰了環保,所以特別回來重新學習,燃起自己更精進的心,又讓我再想起當年的初發心。」

過去幾年,從夏威夷水災、塞班島地震,一直到墨西哥地震,包含休士頓的哈維風災,到波多黎各的風災,這些島國災難之後都有很多的寶特瓶,到底要怎麼解決?美國聯邦政府也意識到這些寶特瓶的問題,在一、兩個月前,邀約美國慈濟來思考。

災後,第一個層面的問題,需要盡快去幫忙災區解決一些較急難的救助;第二個層面,就是要繼續深入帶動。

尤其在國外,不是中文的國度,甚至西班牙語系的國家,慈濟人都抱持上人的法「感恩、尊重、愛」才能夠讓慈濟人穿著藍天白雲的制服,不斷深入到其他國家的社區,接引更多的志工一起來共善力。

◎環保是慈濟人的寶

美國環保的政策雖然很健全,但因美國有五十幾個州,法律都不大相同,政令的理念也不一樣,絕大多數的洲,由政府來管制環保回收,會在社區放兩個桶子,一個是垃圾桶、一個是回收桶。沒有分類,沒有像臺灣分類的如此細項、整齊,因環保回收是一個很大的資源,政府有一套機制來管理。

以加州而言,美國慈濟人在加州環保的分類非常清楚,居民去超級市場買一瓶水就已經付給政府五分美元。若是不做回收的動作、不去換錢,等於是把這錢給了政府,也因有這個政策,加州的回收率可說是美國最高,大約佔了六、七成。

在小社區,邢敏的住家就是一個小回收點,可是美國很多州的政府有規定,不可以去鄰居的回收桶裡面拿,當丟入回收桶的東西就屬於政府的財產。雖然以前都有去撿,但後來有公告,就不能去做犯法的動作;所以只能不斷宣傳慈濟環保理念,居民認同理念後才可能會有所準備。

美國聯邦政府,有美國最大急難救助的團體「紅十字會」,還有很多其他深入社區的教會,都非常認同慈濟的環保理念,毛毯、香積飯、福慧床、福慧桌椅,這些都是慈濟人的寶!經過美國慈濟人不斷推廣,很被認同。

尤其毛毯,在美國總會地區做過一些方法,去跟當地中低收入戶的小學說:「你們收集來的寶特瓶,一大袋可以換成數條毛毯,我們會以你們這所學校班級的名稱及想要捐給的單位,把毛毯捐出去,去幫助有需要的人。」

美國慈濟人不多,要克服人力斷層,這次邢敏回來精進,也是要把慈濟在美國提倡多年的環保理念,找回那分初發心,邢敏還語氣堅定的跟美國執行長說:「我最愛的──就是環保!」

想當年,邢敏一開始的初發心,以教育結合環保;國際賑災後,環保融入慈善,發心想辦法將慈濟的環保經驗,從社區推廣到國際,令人看見「大愛共伴有情天,寸步鋪路護大地。」的精神。

圖左 :在圓緣的課堂上,邢敏用心聆聽臺上志工分享的環保經驗,以及志工們的學習心得。[攝影者:林鼎傑]
圖右 :在精進研習營的「知心相契」時間,邢敏與同組的環保志工交流環保經驗。[攝影者:林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