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慈濟是以茶會起家,透過茶,一杯溫暖的茶,介紹慈濟。慈濟人「以茶水汲取法水」,喝心茶,傳心法,看似 簡單的飲茶,卻蘊藏有很多的法;也「以茶會祥和社會」,希望天下祥和沒有災難。
◎有緣續緣 涵養禮法
美國德州奧斯汀(Austin)聯絡處繼去年(2017年)辦過第一期的靜思茶道班後,深受學員們的喜愛;在舊學員的期待下,臉上永遠笑咪咪的志工李淑錦(慮雅)擔任講師,籌辦了第二期的靜思茶道課。
3月4日,李淑錦和八十八歲的母親、三歲的小孫女和先生,一大早就已經來到會所,為第一堂課做準備。這次的學員共有十六位,其中,有好幾位是第一次來到會所的。上課前,李淑錦先跟大家介紹了一下會所,也介紹慈濟及淨斯產品。
課程一開始,講師讓大家先靜心,把剛從外面進來一顆浮動的心,沉靜下來。課程中,講師說明靜思茶道與普通茶道不同的地方。
「靜思茶道,慈濟人文,只有一個字概括,那就是『禮』,上人告訴我們『有禮就有理』,也就是說如果有禮,走到那裡,理都會很圓滿。」李淑錦接著說,一般人常常是理直氣壯,得理不饒人。但證嚴上人說,「理直要氣和,得理要饒人」。人要有禮有涵養,才會受人尊敬。
◎繫茶修心 靜思好緣
宗教是生命的「宗」旨,生活的「教」育。當心有餘力時,可以幫助別人,也透過茶道中奉茶或行茶中的點點滴滴,落實在生活中,而不是只在茶道中。
最簡單的事,也有最深刻的法。要能泡出好的茶,一定要從溫杯,溫壺很細小的動作開始。做任何事,最小的地方都要用心注意到,在做人處事上才會受人尊敬。
茶為媒介,水為因緣,人是主體;有茶沒水,也泡不出茶。不同的茶葉,泡茶的水溫也不一樣,就像人一樣,每一個人的性格都不一樣,所以盡量跟每一個人結好緣,就是碰到惡緣,也要想辦法把他轉成善緣。
「靜」字分開來是「青」跟「爭」。學青山的開闊,人與人間不要爭你大我小、我對你錯;當人ㄧ旦靜下來,就不會有亂象,對很多事情就會看的很清楚。所以,要隨時保持心的平靜。
「思」由心跟田兩個字組合,田裡要種何種種子,完全由自己決定。所以做任何事,都要有個正思惟。心靜喝好茶,智慧隨心轉,與人無爭即人和。
藉茶事練心,繫茶緣修心,隨茶道養心。這堂課中,讓大家從靜思茶道中學到如何修心養性,廣結好人緣。
◎親子習茶 以身作則
學員們泡完茶後,李淑錦的小孫女替每桌端上茶食,年紀雖小的她,奉茶食卻是那麼的有禮,讓大家都非常的讚歎,也真的發覺到身教的重要。
因為這期的學員中,很多人彼此不認識,李已深淑錦請學員自我介紹。學員王明當她講完自己的一生時,大家都非常的感嘆,怎麼有這麼苦的人生?許晴晴說道:「自己常抱怨東抱怨西,聽完這位師姊的人生,才知道自己是多麼的幸福。」
張寒璐及步迺璇分別帶著兩位女兒一起來參加,兩位母親的相同想法就是,希望自己的女兒們能從靜思茶道中學到做人處事的方法。
這期的茶道課共有九堂課,大家可以從上課中學到茶葉的種類,如何選茶葉,茶具的使用,小壺茶的泡法,行茶的禮儀,及靜思茶道的涵義;大家從茶道學習中也能充滿喜悅。
圖左 :小茶人奉茶禮儀一點都不馬虎。[攝影者:陳宗坤]
圖右 :張寒璐帶著兩位女兒一起來上靜思茶道課,希望兩位女兒不但能學到如何泡茶,更能從靜思語中學到做人做事。[攝影者:陳宗坤]
圖左 :志工李淑錦(慮雅),向第一次到聯絡處的學員們,介紹會所及靜思小築。[攝影者:陳宗坤]
圖右 :志工李淑錦(慮雅)教大家奉茶,食的禮儀。[攝影者:陳宗坤]
圖左 :李淑錦五歲半的小孫女,主動跟奶奶李淑錦說,要替每桌奉上茶食,年紀雖小的她,奉茶食卻是那麼的有禮,讓大家都非常的讚歎,也真的發覺到身教的重要[攝影者:陳宗坤]
圖右 :楊雅芽年紀雖小,但在聽完課後的實際操作上,也是能那麼的用心和專心。[攝影者:陳宗坤]
圖左 :許晴晴分享,有時對很多事情抱怨東、抱怨西;當下忽然發覺到,原來自己是那麼的幸福。[攝影者:陳宗坤]
圖右 :課程一開始,大家先靜心,把剛從外面進來一顆浮動的心,沉靜下來,用最平靜的心來上茶道課。[攝影者:陳宗坤]
圖左 :講師李淑錦叮嚀,要時時提醒自己,口說好話,心想好意,身行好事。[攝影者:陳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