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FUN大視野 青年創業也作公益

FUN大視野 青年創業也作公益

E-mail 列印
慈濟走過半世紀證嚴上人關心未來這社會還需要甚麼?慈濟FUN大視野想像未來企畫活動之一「青年公益實踐計畫」,重要推手馮燕教授二年前受邀任慈濟的董事,因緣際會下計畫開始蘊釀,希望不管在國際或國內,都能夠讓 我們下一代的年輕人看見未來,願意出來創造未來。

馮教授希望大家來幫助他們把公益實現又可以永續經營,因為永續經營是要把公益做好非常重要的主軸思想。年輕人的創意無框架,入圍的十組有代表性,是多元的,善用贊助經費能夠作公益同時也在創業。

Demo Day來看看到底大家在做甚麼?這天,產、官、學貴賓,媒體、來賓及志工共一百一十位出席,聆聽入圍者的執行內容。

提案「兒童早期療育計畫」——「找到所有的遲緩兒,並穩定地接受療育。」本身是職能治療師的陳力磑如此說他們的實踐計畫,目前已由新竹山區進行此療育計畫,很感謝慈濟基金會挹注資源,展望未來能延伸至其他外縣市。

臺灣發展遲緩兒童的發生率是百分之六到八,而在偏遠地區則為此的二倍;透過校園篩檢而發掘的疑似發展遲緩兒,訂定家庭療育目標,設法改善不利於孩子發展的因素,包含生活作息調整、改變教養方法,甚至協助照顧者本身的生活品質等等,這些亦能協助提升家庭功能。

提案「Skill for U (用技能與社會對話)」——黃偉翔本身是讀技職體系學校畢業爾後繼續深造,目前是獨立記者也是「技職3.0」新媒體負責人。期望透過技職團隊展開、連結不同公益實踐計畫,好讓社會看見「原來技能可以不只是賺錢,技能可以作公益,技能可以回饋社會。」技能有它的高度跟層次。

藉由各領域技職國手的世界級技術,協助修繕、活化老舊與閒置校園空間,並在活化的空間融入聯合國十七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元素之一「永續城鄉」。首先目標鎖定在「不山不市」——不在山區(偏鄉)、也不在市區的,長期被忽視又資源匱乏的學校,希望給學生一個更棒的學習環境;期待體制內的高職,讓學生的技能培育跟社會接軌,連結到社會公益。

提案「改變世界大推手(老屋新生 守住南郭)」——南郭國小老師陳宥妤帶著孩子們改造彰化郡守官舍,創造老屋新生、營造共學圈。

陳宥妤表示在過去接觸到文化資產的議題、或者是老屋的議題,通常跟經濟開發會有所衝突,其實是非常撕裂的一個過程。所以希望這一次透過孩子的力量,從教育、從關懷、從人文的角度來看待社會發展,其實會有更多所謂的「溫和的力量」;然後用溫和的堅定,讓這個社會可以走得更踏實。她說我們不是為了要守舊,守一棟老房子而已,其實守護的是那個屬於我們在地本土的價值,我們大家的核心價值,為了一個理想的社會這樣子的價值。

提案「格外農品-全國第一座共享工廠」——游子昂經營自有品牌農品加工廠三年,發現臺灣每年有五十噸不合賣場賣相規格的農產品(格外農品),他有遠憂未來糧食危機的發生,近慮則希望每一個食物都被很珍惜。

游子昂表示推動共享工廠,能滿足協助農民處理農產品加工等,增加其收入與提升農產利用率,也成為小量或實驗性產品研發的場所。也支持農民租借使用農產品加工工廠的設備與人力,農民暫不需要投入大成本來設廠;同時開辦食安、食品標籤、行銷與通路開發等課程。

提案「Ubag二手袋循環計畫」——取自YouBike能夠甲地租、乙地還的概念,希望環保袋在民眾手中,能夠從不需要的甲方手中,過渡到有需要的乙方手中。以推廣環保理念出發,透過平臺讓使用者知道正確的捐袋資訊以及找到使用二手袋的店家。

提案「幸福食間-打造偏鄉弱勢孩童的幸福時間」——曾佳偉說明團隊讓高樹偏鄉的孩子,以在地最基本的農務為事業,給孩子安全學習空間和健康的食物。執行內容為行銷善導書院生產農產品及農產加工品,並協助高樹偏鄉弱農、老農民種植無毒自然農法作物作整合行銷;讓孩童能夠在各種產業體驗,從事農業、加工業、餐飲業等等。

提案「遠山呼喚」——深入尼泊爾震央廓爾喀,為貧窮地區永久翻轉教育環境,而且以能夠「交由當地人自主經營」的教育發展計畫。「我們想要幫助人,還是他們想要被幫助?」是團隊思考的軸心;有別於輪番進場的服務模式,追求「退場」為目標,賦予弱勢族群改變自己的能力。

第一屆「青年公益實踐計畫」入圍的十組,2018年6月8日在臺北市西門紅樓二樓劇場,是正式對外發表,而將於2018年12月15日提交2018年度公益實踐成果報告。

Impact.Hub.Taipei社會影響力製造所是活動的協辦單位,該所創辦人之一陳昱築,也是今日主持人,覺得臺灣有非常多有實力的年輕人,願意返鄉去解決社會問題,甚而到國外去,透過慈濟這樣實踐計畫可以被大家看到。也希望這樣的計畫能延續下去,相信第二屆會有更多的團隊來提案,選出更好的團隊,讓這青年做公益的理念更加擴大。

圖左 :「青年公益實踐計畫」,重要推手馮燕教授希望馮教授希望大家來幫助他們把公益實現又可以永續經營,因為永續經營是要把公益做好非常重要的主軸思想。[攝影者:陳昭賓]
圖右 :主持人陳昱築鼓勵公益平台可以相互交流,每個組隊的資源使用也可以互相鏈結。[攝影者:陳昭賓]

圖左 :南郭國小老師陳宥妤表示不是為了要守舊,守一棟老房子而已,其實守護的是那個屬於我們在地本土的價值,我們大家的核心價值,為了一個理想的社會這樣子的價值。[攝影者:陳昭賓]
圖右 :黃偉翔期望透過技職團隊展開、連結不同公益實踐計畫,好讓社會看見「原來技能可以不只是賺錢,技能可以作公益,技能可以回饋社會。」技能有它的高度跟層次。[攝影者:陳昭賓]

圖左 :游子昂發現臺灣每年有五十噸不合賣場賣相規格的農產品(格外農品),他有遠憂未來糧食危機的發生,近慮則希望每一個食物都被很珍惜。[攝影者:陳昭賓]
圖右 :「找到所有的遲緩兒,並穩定地接受療育。」陳力磑說這是他們的實踐計畫。[攝影者:陳昭賓]
圖左 :十組公益團隊,每一組都有自己的圖騰牌子。[攝影者:陳昭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