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團康遊戲 人人是重要的一員

團康遊戲 人人是重要的一員

E-mail 列印
在灰濛濛的天色中,大巴士往當格朗的公路上奔馳......當格朗的慈濟志工,早已準備好營養早餐在Ehipassiko佛教學校等著慈青團隊,待大家「充飽能量後」,即進行這一天的交流行程。

印尼Ehipa ssiko佛教學校,是繼2017年後,慈青第二次來人文交流。平時,印尼慈濟人深耕社區,也帶動學校老師成立一個協力組,除了參與慈濟社區歲末祝福、浴佛活動外,也協助社區做捐血活動,並帶動學生以「竹筒歲月」精神,來行善助人。

◎虔誠禮佛 靜心相見歡

8月8日慈青團隊進入Ehipassiko佛教學校,走上二樓莊嚴的佛堂裡,九十五位小學生和慈青交流團成員,在校長Indi Y Wirawan帶領下,以恭敬虔誠的心禮佛三拜後,即進行相見歡。校長歡迎大家:「感恩慈青團隊給學生有機會學習,這是殊勝的經驗,希望今天的活動,對學校和學生有很大的助益,很歡迎大家來帶動,祝福教學愉快、圓滿。」

領隊張政慶也致詞表示,團隊帶著證嚴上人的祝福,跨越種族宗教,來跟大家學習,一起發揮生命良能,把愛傳出去。並以感恩卡和2017年慈青人文交流的書札贈與校長。十二位慈青以慈濟人文手語和美麗的笑容,唱出動聽的〈手心外的天空〉歌曲。穿咖啡色系、打紅白領巾童子軍制服的二十位佛教學校可愛小學生,則合唱〈Breathing In Breathing Out〉靜心歌曲作為回應,讓人聆聽當下,心也「靜」了。

◎團康遊戲 培養默契

上午慈青以熱情、輕快的帶動唱歌曲,和四個班的小學生暖身互動,再以「勇渡紅溪河」、「愛的接力」、「大愛網」等團隊合作遊戲,讓小朋友學習如何發揮個人專長、互助突破困難,並能以「人多力量大」的團隊合作精神,來幫助更多的人。

團康遊戲也是啟發學生彼此接納想法,每一隊經過共識,朝共同方向行動,才能達成任務。其中「愛的接力」遊戲,乒乓球代表物資,而寶特瓶蓋、筷子、叉子、吸管等,代表運送物資的多種工具。

工具用來象徵每個人的特質,慈大學生陳貞均協助學生從中體會每個人都是團隊不可缺少的一員。雖然每隊的乒乓球不斷落地,失敗很多次,但失敗後更懂得互助合作的重要。

比賽後,第一名團隊推代表分享:「一開始有人不想聽對方的話,後來知道不能自私,要溝通與合作,才能很快完成。」遊戲可啟發小朋友團結的精神及互助的善心。

下午有「能源大富翁」遊戲課程,讓孩子知道哪些是我們在浪費能源?哪些是可節省能源的生活習慣?並了解再生能源的重要,以及非再生能源對地球環境的破壞。「為什麼地球會有地震、水災、火山這些災害呢?」慈青拿出印尼天然災害的照片來問小朋友:「地球受傷了,我們要怎麼辦?」

慈青將日常生活中,人們不知不覺浪費能源,或環保節能圖片展示出,圖上各有警告及節能標章提醒,這些圖片在教室地板排成四方型,孩子們圍坐在旁,再透過能源卡、賓果紙、機會命運卡、骰子,來玩「大富翁」遊戲。小朋友分小組各代表一個家庭,來計算花費了多少能源,去省思如何節能減碳。

「今天學到這麼多,可以當守護地球的人嗎?」小朋友熱情回應:「好!」慈青又問:「知道保特瓶可以做什麼?」最後讓大家摸看看大愛感恩科技把回收寶特瓶,從塑膠顆粒、抽絲做成給人溫暖的賑災毛毯。這時,孩子們都睜大眼睛,不可思議地說:「怎麼可能呢?」

◎欣喜受益 感恩分享

課程結束,一位四年級小男生Billy說:「我平常一直開燈,以後要節省用電。我上學都帶水,不喝飲料和礦泉水。」同班的Vino則說:「保護地球,不能亂丟垃圾,隨時關燈、少看電視。」

小學五年級老師Sukardi全程陪伴學生參與慈青的教學活動,並用手機錄下教學過程,希望日後可以應用在教學上。他很讚賞慈青活潑生動的教學,希望慈青能每年帶來創意的教學方法。

而四年級老師Tri Widiastuti也隨班進行拍照,她覺得慈青帶動小朋友很有耐心又熱心,就像家裡的哥哥、姊姊一樣和氣,讓小朋友更有效率的學習。

交流活動中,校長Indi Y Wirawan到各教室關心孩子和慈青互動情形。她很肯定慈青人文教育交流,可以讓學生學習正確的價值觀和互助情操。「只要有災難就會看到慈濟人,前幾天龍目島地震,慈濟即時去援助,只要慈濟人發動募款活動,我的學校已準備好了,一定響應愛心。」

結束佛教學校活動,到當格朗慈濟環保站用晚餐後,慈青感恩印尼志工為大團用心付出,適逢8月8日父親節的日子,慈青們向二位志工爸爸獻上祝福和擁抱,唱出:「看那天上彎著那半邊月,像那父親的笑臉一樣帥,感恩這幾天有您們在印尼交流為我們付出……」惹得印尼志工林建良和梅文斌師兄非常感動,而紅了眼眶。

夜幕低垂的雅加達,霓紅燈閃爍,車水馬龍。在回程往印尼靜思堂的大巴士上,雖然疲累欲睡,但慈青們仍把握時間在車上分享心得。

王品翔說:「我們到每個學校,都受到歡迎,要感恩印尼的師姑、師伯用心耕耘和鋪路,我要將每一次的交流經驗,化作成長的資糧。」

「佛教學校很乾淨明亮,學生衣著整齊,上完課,學生會有禮貌道感恩。上課時,三年級的小學生,可能聽不太懂全部內容,但很投入活動中。」慈青黃智筠更讚歎學生們在行進間,很有儀軌。張沛琪說:「來到佛教學校,看到學校硬體設備不錯,學生素質也很好。」

泰國籍慈大學生柯妮春第一次到海外交流,她要學習慈青的創意,希望未來盼能與臺灣慈青多互動與學習,將來邀請更多青年到泰國發揚,接引年輕人來做好事。

◎父親節驚喜的祝福

晚上,印尼靜思堂感恩六樓的交誼廳特別溫馨。慈青秘密策劃很久,要給從集訓、出團交流一路陪伴的「慈懿爸爸」,在父親節有一個驚喜。

「親愛的爸爸,臉上有溫馨的笑容;可愛的爸爸,每天都充滿著熱情;帥氣的爸爸,搞笑幽默給我們歡樂,溫暖的爸爸,陪伴我們一同成長。」十九位慈青、七位慈大同學以〈天地好像大課堂〉改編歌詞,唱出他們對慈懿爸爸們的感恩和祝福。

在海外,慈青團隊把握每一當下,步步踏實地增廣生命的厚度,人人互相配合,成就團體的美善。「這張感恩卡,是以慈青制服配上慈誠領帶,希望『爸爸』永遠年輕健康」賴勻汝帶動起溫馨的氣氛,讓六位慈懿爸爸感動在心懷。在這特別的日子,慈青的「印尼大愛行」,就是給自己父親最好的祝福獻禮!

圖左 :慈青帶動團康遊戲,也是啟發學生彼此接納想法,每一隊經過共識,朝共同方向行動,才能達成任務。[攝影者:張如容]
圖右 :佛教學校的學生,讓呂祉葳感受到他們都能不斷回應每一個問題,這也是對慈青團隊的回饋。[攝影者:張如容]

圖左 :把握早餐後的空檔,一起練習〈手心外的天空〉,希望帶著更好的默契上臺表演,獻給佛教學校的師生。[攝影者:張如容]
圖右 :「大愛網」遊戲,每一隊都失敗過很多次,失敗是成功的墊腳石,所以要共識好的方法,才能一起到達目的地。[攝影者:張如容]

圖左 :領隊張政慶(右)代表致詞後,與校長(INDI Y Wirawan)互贈結緣品。[攝影者:張如容]
圖右 :慈青將日常生活中,人們不知不覺浪費能源,或環保節能圖片展示出。[攝影者:張如容]

圖左 :學生都能踴躍回答問題,慈青李沛芸(左)及印尼慈青Felix(中) 注意聆聽學生分享的心得。[攝影者:林惠芳]
圖右 :慈青賴勻汝說這感恩卡,是以慈青制服配上慈誠領帶,希望「慈懿爸爸」們,永遠年輕健康[攝影者:張如容]
圖左 :適逢8月8日父親節,慈青們向一路陪伴的慈青學長林煒喬獻上祝福,在父親節給他一個驚喜。[攝影者:林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