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最美麗的地方是「人」

最美麗的地方是「人」

E-mail 列印
慈濟大學107學年度新生營,於9月5日在花蓮靜思堂隆重展開,新生營總召李惠勤和親善大使團隊,引領近七百位(包括八十九位國際學生)學弟、學妹,進入莊嚴的講經堂,一百八十位慈懿會爸爸媽媽在講經堂前列隊歡迎 。看到一張張笑臉,聽到一聲聲的歡迎,少數學生揮手致意,多數學生以靦腆微笑回應熱情的陌生人。

新生營開營典禮在溫馨氛圍中展開,教育志業執行長蔡炳坤帶來上人的祝福與期望:期望莘莘學子不浪費青春、不空過時日,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如淨斯鐘一般,每周上緊發條,努力學習不間斷。王本榮校長以優質學生必備五種能力;寧靜、紀律、思考、徹底、謙卑來勉勵新生;學務長謝坤叡告訴新生:時間安排最重要,善用資源,在大學生涯中盡情揮灑。

親善大使以短劇呈現慈大穿制服的規定與好處。人文處林曉主主任提醒:蔬食保健及感恩、尊重、愛的人文核心價值。去年畢業的傳播系校友潘信安,分享在慈濟完成國中、高中、大學教育的經歷,他鼓勵新生:帶著為什麼,努力往目標前進,你會發現超乎想像的力量。劉登下、劉王秀梅動感十足的團康,讓新生營的歡樂指數爆表。

◎最美麗的地方就是人

醫技系新生中,有個熟悉的面孔,她是南非籍的王札瑪同學:「我來慈大第三年了,之前都在華語中心學習中文,所以才升上大一。」在慈大校園,她感受最深的是:不論同學、老師,都很友好。需要幫忙時,他們都很願意幫我。

她覺得:「臺灣最美麗的地方就是人。」求學中,遇到最大的困難還是在語言,雖然中文已經說得好一點了,但是閱讀還是有一些困難,還好同學、老師都很願意幫忙。在南非念高中時,學習的都是跟醫學有關的課程,所以,札瑪選擇適合自己的醫技系。

因腦性麻痺加上調整髖關節、膝蓋的手術,讓她的行動更不方便。從小由外公外婆帶大,個性內向卻很堅強的吳宣萱,即使輪椅代步更方便,但她寧願拄著小手杖、吃力地移動步伐。來到慈大就讀社工系,是希望可以學習與人互動、多了解自己。填寫志願時,老師建議她:「到資源多的慈濟大學讀書,家人也會比較放心。」

小時候,宣萱接受很多社工師、社工系大哥哥、大姊姊的幫忙,譬如:到家裡教她寫作業,陪伴她聊聊天。就是看到他們的用心,而且對心理學比較有興趣;可以瞭解別人的想法,也可以瞭解自己在想什麼?因此,選擇社工系。

這幾天新生訓練的課程,讓沒有安全感、害羞、害怕與人交談的宣萱,感覺自在一些:「因為有一點點緊張,而且從小有什麼事比較不會跟人家說;我是從高中開始才敢跟人交談,覺得這個地方還好……剛開始,懿德爸媽很熱情,有點不太喜歡。」現在呢?宣萱靦腆地說:「後來就覺得滿好的,多個懿德媽媽照顧還不錯。」

◎學習、傳承 處處可見

第一次承擔懿德爸爸的高大正,人如其名,魁武方正、彬彬有禮;在美國受教育、曾是慈青。閱讀了很多關於教育的書籍,發現無論東方、西方的教育,都缺少了慈濟教育的人文,他認為:有人文的孩子,出社會以後才能與眾不同。也發現有些孩子大學畢業後,不知道自己該如何面對社會,所以,他希望透過互動,向資深懿德爸媽學習,也傳承一些經驗給大學生。

學習、傳承,在慈大處處可見。人類發展暨心理學系三年級的李惠勤,第一次承擔大型營隊的總召,責任、壓力相對的沉重。只見她穿梭在靜思堂各個角落,隨時了解團隊是否準時、準確地依循課務規劃的行程,動線是否如彩排時的順暢等等。能夠環扣各個細節,惠勤歸功於:「學務處的生輔組的師長、人文處的議鍾大哥的協助,以及宿舍幹部、親善大使、系隊輔三個團隊的副召和幹部們,都非常的團結,所以籌備過程中相當順利。」

承擔總召之後,學習最多的是:「能屈能伸,因為必須當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橋樑,有時候師長的出意是好的,可是對於同學來說,必須轉個彎來向同學表達,這是在一般課堂上體會不到的。」訪談結束,惠勤鞠躬道謝後,一個轉身又趕到二樓知心相契區了。

◎迎新 世代交替

迎新,迎接的不僅是大一新生,也迎接世代交替;每一屆的新生,年齡大概是十八、十九歲,而懿德爸媽的年齡一直往上加,心理年齡雖能保持年輕,但因成長背景的不同,與世代存在的一些想法、觀念,造成世代文化的差異。這個文化差異的存在,並不只有慈濟大學三軌輔導中看得到,其實是社會的普遍現象。

兩年前,人文處就已經意識到:文化差異這個部分是必需提早做因應。所以,在慈誠懿德的續任或是新任的相見歡,一直到每個月返校的精進課程規劃,不但邀請諮商中心師長,來協助懿德爸媽瞭解新世代青年,人文處也開闢了「慈大一點靈」,一個可以有互動、有討論的交流平臺;引導懿德爸媽如何站在孩子的高度思考,如何把自己降到十八歲這個半大不小的年紀,回到青春時代。

林曉君主任針對這個方向,研擬邀請懿德爸媽提供妙錦囊,協助調整活動模式、設計創意方法。懿德團隊有非常多的人才,曉君主任希望把大家的創意發想集結起來,提供給所有的班級運用。她強調:「慈濟人文是很重要的核心價值,不能以傳遞、灌輸的上課模式;活動模式不但要蘊含人文,還要能寓教於樂。」

人文處籌辦的慈懿咖啡館講座,和教務處職就組合辦的慈懿業師學堂、業師引航計畫,暑假參訪企業,這些不斷開擴出來的平臺,就是讓懿德爸媽在班級輔導之外,把多元的社會角色和學校接軌、串連起來,將愛擴大到慈濟大學每個學生能資源共享。

今年新生幾乎是2000年出生的千禧寶寶,想法可能更不一樣,面對社會整體的世代差異愈來愈大。曉君主任相信:「只要我們有心,就能找到溝通的管道跟平臺,找到年輕人心目中的契合點。」藉重懿德爸媽的專長,未雨綢繆、及早因應,和老師們共同創新方法,一起為新世代學生的努力為目標。

圖左 :南非籍的王札瑪同學來慈大第三年了,在慈大校園,她覺得:「臺灣最美麗的地方就是人。」[攝影者:張進和]
圖右 :人文處林曉君主任相信:只要我們有心,就能找到溝通的管道跟平臺,找到年輕人心目中的契合點。[攝影者:張進和]

圖左 :新生營總召李惠勤(中)和親善大使團隊,引領近七百位(包括八十九位國際學生)學弟、學妹,進入莊嚴的講經堂。[攝影者:張進和]
圖右 :王本榮校長帶領師長們,蒞臨新生營典禮。[攝影者:張進和]

圖左 :學務長謝坤叡告訴新生:時間安排最重要,善用資源,在大學生涯中盡情揮灑。[攝影者:張進和]
圖右 :劉登下、劉王秀梅動感十足的團康,讓新生營的歡樂指數爆表。[攝影者:張進和]

圖左 :去年畢業的傳播系校友潘信安,分享在慈濟完成國中、高中、大學教育的經歷,他鼓勵新生:帶著為什麼,努力往目標前進,你會發現超乎想像的力量。[攝影者:張進和]
圖右 :這幾天新生訓練的課程,讓沒有安全感、害羞、害怕與人交談的吳宣萱(第三排右四),感覺自在一些。[攝影者:張進和]
圖左 :醫資系大家族在迎新也是第一次班聚,留下美好的回憶。(後排右四:高大正)[攝影者:張進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