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2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參訪三義茶園 深入有機教育

E-mail 列印
「慈濟心,慈濟情,慈濟茶山好風景」2018年萬華靜思堂第十六期第八次的社區志工課,於10月20日舉辦戶外踏青,參訪「慈濟苗栗三義茶園」及「新竹靜思堂」。讓學員們更瞭解慈濟在每個角落的耕耘,及致力於環境 的保護。

一早,秋高氣爽的好天氣,帶給大家歡喜的心情。一百三十位學員和志工們,共乘三輛遊覽車,兩個小時的車程,來到三義雕刻博物館。進入四月雪小徑登山步道,沿著木棧階梯拾級而上。小徑沿途綠樹成蔭,微微的涼風,讓人不由得深呼吸著清新的空氣,陽光和藍天不時的探出頭,鼓勵大家往前走。

◎自然生態 來自有機

登上世外桃源的茶山,大家依序進入茶園小屋。志工們早已準備好香醇的早春烏龍茶,不管是熱的或冷泡的烏龍,都受到大家的讚賞,解除了大家爬山的勞累。

茶園負責人陳忠厚與志工吳文忠分別為大家導覽茶園。陳忠厚分享,順應自然生態就是有機的根本之道,要復育先天不良的二十九公頃土地,有很多的考驗。為了解決水資源的缺乏,他用雨水回收的概念來做「水撲滿」。今年臺灣沒有受到颱風的影響值得慶幸,但遠處的雪山山脈擋住了雲,加上氣流造成的焚風,對三義茶園卻造成了很多不利和威脅。

陳忠厚將茶山分為三個區塊。比較貧瘠的土地,讓它生長雜草曬乾後,覆蓋在茶樹兩旁,茶樹根才不會曬到太陽,這叫「在地草耕農法」。他強調,覆蓋草的好處是,水分不容易蒸發,可變成有機肥。自然生態長大的茶樹,是利用果皮與黑糖浸泡而成的有機酵素,來替代動物型的有機肥料。

「我最驚訝的是,有機酵素可以分解地下的毒素,可以減少蚊蟲來侵害這一片茶園。」學員陳寶秀對酵素的效果,有非常深刻的印象。學員李慈儀聽了陳忠厚的分享,才知道茶園的水得之不易,「水撲滿」不是一口口的井,是用來蓄水用的,她深深感受到水資源的重要。

◎春夏秋冬 都有好茶

第一次承擔導覽的吳文忠帶大家認識茶樹的生態。他提到,為了保護地球的理念,採小面積栽種茶樹。做好水土保持,防止土壤流失,茶樹下長滿小黃花的「蔓花生」是最好的幫手,不但能增加茶樹的氮肥,又可以抵擋雜草,也是最好的有機肥。

來到新的栽種區。吳文忠說,因為做有機的耕作,將厚厚的稻草蓋在樹根上可保暖。他也提到,茶樹分小葉種與大葉種,一年四季都可採收,各有特色,都是按照季節去做適合的茶。茶樹也分早生種、中生種、晚生種,已試種兩年的「大葉種紅玉」只能做紅茶,最好辨識的是它有大波浪紋。

五月以前採的都是春茶,一般春茶採下來,會做成烏龍茶也可做不發酵的綠茶。七、八月採的是夏茶,夏天與秋天都做成小葉紅茶比較多。一般冬片都是四季春,是早生種一年可採六至七次。

吳文忠解釋,每年十月茶樹會開花結果,可以看到花與種子同時存在。這幾年因氣候異常產量不多,能榨油的種子也很少。在介紹茶樹當下,他說有機耕種的嫩葉,可採來咀嚼。當下有學員試了小葉紅茶、大葉紅玉、四季春等嫩葉,只有四季春會回甘。

學員姚政忠說,茶園比他想像的還大,「茶園是採用自然生態的方式栽種,這片茶園不僅提供生機飲食,也是健康大地。」他摘了一片嫩葉咀嚼一下,雖然比他想像中要苦一點,但他很放心,因為它是有機茶葉。

平常推廣靜思書軒的產品,志工鄭桂金第一次參訪三義茶園。在課程中學到很多有機茶的知識,回去後可以更清楚地,向前來靜思書軒的客人,推廣「靜思茶品」。

◎有機認證 成為標竿

午齋後,陳忠厚分享他經營三義茶園的緣起與經歷。即使在九二一大地震,歷經他經濟狀況最差的時候,依然全心投入茶園,秉持與自然共生息的理念。多年來,他堅持有機耕作,讓他的茶,不僅通過SGS檢驗,更獲得中興大學農產品驗證中心有機認證的肯定,成為有機茶的標竿。

陳忠厚說既然走入慈濟,也將女兒帶進慈濟繼承他的志業。會眾捐錢給慈濟不是理所當然,慈濟要永續,也要有人承擔。他要用茶撲滿的概念做慈善,要推廣到全球。「慈濟不是最好,但有慈濟會更好。」他要讓茶園成為靜思的後盾。

陳忠厚教大家做茶撲滿,女兒茶,狀元茶,結婚稱為雙喜茶。先找一個容量約兩斤的甕,放備長炭與宣紙舖滿邊緣,再放入茶葉用手搖,將甕外殼輕拍裝滿後再拍,讓空氣跑出來。封甕前放一張許願卡,再用花布封起來。甕外殼寫日期及名字,十五年後才打開,宣紙旁邊有亮光,那是茶油,是好茶才會出現,可當作傳家寶。

◎綠建築 是環保指標

下午時刻,來到新竹靜思堂參訪,志工們熱情地歡迎,引導大家參觀靜思堂每個樓層。志工陳營基分享,新竹靜思堂2014年元月正式啟用,它是引用綠建築原理建造,但沒有達到標準。整個建築物四面採光,包括天井,如果沒有大型活動,是不須開燈。

新竹靜思堂是南來北往,志工們歇腳的好地方。前面的綠地可供會眾們做活動,後面還有寬廣的環保站。它是社區推廣終身學習的好地方,也是最好的救災中心。靜思堂每個空間都布置得非常典雅,讓人流連忘返。

學員薛芳芝分享,走進茶園好像回到很久以前的臺灣,很乾淨,山上的空氣很新鮮,很多的生態都復育了。聽到陳忠厚分享,走進慈濟接掌茶園到證嚴上人給他的責任,一路傳承讓人很感動。參訪新竹靜思堂,喜歡它的綠化建築,利用大自然的能量去採光,非常環保。

學員林耀彬分享,茶山行學到用酵素讓土地活化,慈濟不只是在行善,也照顧到所有宇宙間有生命的萬物。就像我們在看的《地藏經》裡面的經典,上人將它融入生活中。沒進慈濟之前,不知道慈濟做這麼多,對社會人類宇宙有貢獻的事。

三義茶園以茶體悟人生,是大自然的無聲教育。新竹靜思堂的綠建築是環保指標。一天的課程,在大自然的洗禮下,讓大家的心都沉澱下來,也見證了靜思人文的堅持與承諾,是兼具知性與感性之旅。

圖左 :2018年10月20日萬華靜思堂舉辦社區志工課,共有一百三十位學員和志工參訪慈濟三義茶園。[攝影者:胡輝庭]
圖右 :慈濟志工與學員,進入四月雪小徑登山步道,沿著木棧階梯拾級而上。小徑沿途綠樹成蔭,陽光和藍天不時的探出頭,鼓勵大家往前走。[攝影者:潘朝清]

圖左 :大家進入茶園小屋,志工們準備好香醇的早春烏龍茶,不管是熱的或冷泡的烏龍,都受到大家的讚賞。[攝影者:胡輝庭]
圖右 :陳忠厚站在茶園的「水撲滿」上分享,為了解決水資源的缺乏,他用雨水回收的概念來做「水撲滿」。[攝影者:楊麗淑]

圖左 :陳忠厚告訴大家,一桶桶的有機酵素,是利用果皮與黑糖浸泡而成的,來替代動物型的有機肥料。[攝影者:潘朝清]
圖右 :陳忠厚(左)要用茶撲滿的概念做慈善,推廣到全球。「慈濟不是最好,但有慈濟會更好。」他要讓茶園成為靜思的後盾。[攝影者:潘朝清]

圖左 :下午時刻,慈濟志工與學員們來到新竹靜思堂參訪。它是引用綠建築原理建造,是社區推廣終身學習的好地方,也是最好的救災中心。[攝影者:胡輝庭]
圖右 :學員林耀彬(中)分享,茶山行學到用酵素讓土地活化,慈濟不只是在行善,也照顧到所有宇宙間有生命的萬物。沒進慈濟之前,不知道慈濟做這麼多,對社會人類宇宙有貢獻的事。[攝影者:潘朝清]
圖左 :學員薛芳芝(左前一)分享,走進茶園好像回到很久以前的臺灣,很乾淨,山上的空氣很新鮮,很多的生態都復育了。聽到忠厚師兄分享,一路傳承讓人很感動。[攝影者:潘朝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