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志工們將柚子上的紙袋撕掉,一顆顆擦拭乾淨後再裝箱。[攝影者:涂鳳美]
「接好喔!掉到地上就不好了。」
「哇!這麼高,要怎麼採啊?」
「踮腳尖啊!要不然直接爬到樹上也可以嘛!哇!好多黑螞蟻又好多蚊子喔!」笑聲、驚叫聲、草根性的言談,在三峽園區的柚樹區對流著。六十四棵的柚子樹,比起去年又高了些。 沒有人刻意記得,這些果樹究竟採收了幾年?只知道每年農曆的白露過後,也就是柚子成熟的時節。鄰近地區包括土城、樹林、三峽的慈濟志工,總會在這個特別的日子齊聚三峽園 區,享受採果的樂趣。
◎童年的記憶
今年的第一個颱風「凡那比」來勢洶洶,志工擔心已經成熟的柚子,會受到颱風的威脅,因此,提早在今天(9/18)邀約志工們一起來採收。清晨五點半的天空,灰得令人難以捉 摸,厚厚的雲層散了又聚。斗大的雨點才剛打下來,太陽光又從另一邊推移而至。志工們脫下剛穿了一半的雨衣,帶著籃子往柚子樹的方向走去。
梯子、椅子、鋸子、手推車都是園區採柚子必備的工具,雖然一年才採收一次,但這群沒有經驗的農夫,幾年下來也練就一番功夫。不論男眾或女眾,幾乎都會爬樹,他們站在高低不 一的樹枝上,雖然茂盛的樹葉擋住了視線,但因為每一顆柚子都用白色紙袋套著,所以目標十分明顯。只見他們左一顆右一顆,動作之迅速,連站在樹下傳遞的志工都有點手忙腳亂 呢!
「慈濟就像一個大家庭,師兄、師姊就如兄弟姊妹一般,甚至比兄弟姊妹還要親。」第一次來園區採柚子的黃泳家爬樹爬得好開心,只見他剛採完一棵隨即又爬上另一棵樹。他爽朗地 表示,看到慈濟人自動自發分工合作的精神,讓他想起小時候農村的景象,每次農忙時節,鄰居都會互相幫忙;但那種感覺,在現在的大都會中已經找不到了。
「來園區的感覺真好,到處都綠油油的,置身在這裡,連心胸都變得開闊了。」汗水爬滿黃泳家的臉龐,但他沒有空去擦,就如他所言,童年的記憶是珍貴的,就如今天到園區採果的 因緣一樣。
「爬樹已經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鄉下的孩子哪一個不會爬樹啊!重溫兒時夢的感覺真的好棒!」慈濟志工林中賢兩腳跨在樹幹上,汗水就如他手中的鋸子一樣沒有停過。
◎人多好做事
「再找一台推車來,這邊好幾籃都裝滿了,趕快幫忙送出去好讓她們擦拭。」
「沒有推車沒關係,我們兩個人可以用抬的。」說話的是位名叫林文程的年輕人,他和他的同事都是第一次參與慈濟的活動。
「我向來很少做家事,今天來採柚子好開心。想到自己假日都出去玩,既花錢、花時間又熬夜傷身,真的不夠聰明。」林文程有點不好意思地表示,原來付出可以讓人這麼開心,以後 一定會邀約朋友、同事一起來幫忙,順便分享付出的喜悅。
不算寬廣的柚子園裡,四十幾位志工穿梭其間,除了採收、搬運外,還有人負責鋸樹幹、除雜草。不同的聲音充塞其中,宛如一曲動聽的交響樂。
「為什麼柚子剛採完樹幹就要鋸掉呢?」有志工好奇地問道。
「為了來年能結更豐碩的果實,同時也是為了方便套袋及採收,否則果樹越長越高,要攀爬就不容易了。」對栽種十分有經驗的劉峻丞談及,順勢鋸掉樹幹是必要的,因為任何一種植 物都有它固定的開花、結果期,在對的時間作對的農作,才不至於影響它的生長。至於除草,則是慈濟人一向的做事風格,能一次完成的工作,絕不花兩次的時間。更何況雜草沒了, 不論至志工接下來要鬆土或添加有機肥都十分方便。
◎心存感恩
從進入果園開始,太陽始終沒有再露臉,但是志工的衣服卻因為汗水的肆虐而變了顏色,那黏貼在身上的的除了豐收的汗水,還有一份感恩的心。
「今天來這裡可說是一兼二顧,運動又賺健康。」已從明德高中退休的前學務主任蔡廷華,推著單輪車來來回回也不知載了幾趟了。衣服已經溼透,但他卻捨不得稍作休息。他坦言, 早上五點半就出門了,他不斷感恩:「到這個時候(年紀)還能做是很有福的,而有地方、有事可以讓我們做更是福報。」
除了慈濟志工外,現場還來了幾位老人家,以及幾位小朋友,她們雖無法親自去採果,但卻在一旁默默地擦拭著每一顆柚子。在經過了兩個半小時的收成後,七千顆柚子推積的有如小 山一般,志工們將擦拭後的柚子以每三十五顆為一箱,在封箱後分別送給慈濟各個志業體同仁分享,以感恩他們一整年的付出。
三峽園區的柚子,因為不噴農藥的關係,所以長的不如市售的好看,但一顆柚子即代表一份感恩、一份祝福,衷心期願普天下的人,都如中秋的月亮圓圓滿滿。 .


圖左 : 三峽園區的柚子每年在農曆白露過後開始採收。[攝影者:張燕娥]
圖右 : 柚子樹高矮不一,不論梯子、椅子、鋸子全派上用場,再不夠高就只能爬樹了。[攝影者:涂鳳美]


圖左 : 三峽園區今年的六十四棵柚子樹,總共採了近七千顆柚子,收穫頗豐。[攝影者:張燕娥]
圖右 : 蔡廷華推著單輪車來來回回載了好幾趟;衣服已經溼透了,但他卻捨不得稍作休息。[攝影者:涂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