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關懷戶阿吉的親友余添壽(穿白襯衫等),也一起協助整個拆除工作[攝影者:歐正雄]
晨曦中,一群慈濟志工陸續會合於南港區九如里山中,人手一件不是掃帚,就是鏟子、推車,眾人的配備手套、口罩、帽子全都戴上,今天(9/22)五十多位慈濟志工,利用中秋 節難得的假期,要幫居家關懷戶潘女士,拆除已傾倒的危屋。
◎舊屋重建 清除物品
住在半山腰的潘女士,大家都稱呼她為阿吉(台語),多年前,媽媽往生後,她一人就獨居在簡陋的木板屋,凡那比颱風前,屋子後半端因太老舊倒塌,一牆而隔的阿嬸家,正在整修 房子,看到阿吉的房子這樣的危險,表明願意為阿吉搭蓋簡單的新屋,但因個性封閉,親友很難與她溝通,因此借助訪視志工廖玉女、林翊平等人,終於讓阿吉答應,由慈濟志工協助 拆除原有的木板屋,讓新屋的重建能夠順利進行。
木板屋內堆滿阿吉多年來,捨不得丟棄的衣物、傢俱等五花八門的東西,幾乎連走路、睡覺的空間都沒有,拆屋前的物品整理,對這群志工來說就是一項大考驗。
長期關懷阿吉的廖玉女、陳慧育等人,就站在阿吉身旁,像哄小孩一般,輕聲細語的陪著應對,廖玉女說:「阿吉最乖了,妳就在旁邊看,當指揮官,我們來處理就好了。」但阿吉還 是不太放心地穿梭屋內屋外,就是擔心大家把她的東西給亂丟棄。成堆過期的藥物,數大袋浸水的棉被、大衣,擺置太久而產生斑點的衣褲,還有一堆烏黑的醬瓜罈子等等,志工陳月 卿等人,都要苦口婆心的規勸,她才願意扔掉。
師姊們將屋內取出的物品,一袋袋小心翼翼慢慢檢查,就怕把重要的資料給丟了,「六百元耶!撿到六百元!」師姊喊著,從廢棄的紙屑中發現紅包袋,裝著舊紙 鈔,接著志工高鳳 英,打開兩袋很重的塑膠袋,原來裡面都是十元、五元的舊硬幣,志工也趕緊把它交還阿吉本人,還有老舊的相本,阿吉也已經說不清裡面年輕的身影,眾人打掃的細心,從每一處小 地方就可察覺。
◎不怕辛苦 全力以赴
屋內重要物品清出後,師兄們開始用拔釘器、鐵鎚拆除木屋,沒想到兩三下老舊屋子就應聲倒地,大大的梁柱,要數十位志工才抬得動,成片的柏油屋頂,也要幾位大漢 才有辦法抬 上車,此起彼落的相互提醒:「小心!有鐵釘喔!」「師兄!小心頭上的木棍!」就是希望拆屋過程,大家都能平安順利。
志工個個汗流浹背,師姊們更是女人當男人用,排成長長的人龍,再重再大的物品,都賣力地一棒傳過一棒,每個人的臉龐上看不到累的痕跡,而是堆滿了歡喜的笑 容,志工吳招財 全身更如澆過大雨般濕淋淋地,但他說:「今天我特別請假來投入,真的是讓我『見苦知福』,相信大家居住的環境,比這裡要好上幾百倍,心中真 的很感恩!很知足!」
第一次參加慈濟活動的志工張立德,今天帶著太太和兒子一起來,看來瘦瘦不是很強壯的他,拿著鐵鎚拆房子,架式卻十足,大小汗珠直流著,一點也不喊辛苦,他 說:「我第一次 來參加這樣的清掃工作,雖然很累但是很快樂,尤其看到這麼多的師兄師姊,真的讓我很感動,如果有機會,我一定還會再來參加。」他接著又說: 「我就住在山腳下,常常看到阿 吉不分白天、黑夜,一個人走在這條山路,也拒他人於千里之外,真的很可憐,幸虧有師姊們長期的陪伴關懷。」
大小貨車共載運拆卸的十多台木料及垃圾到山腳下,再搬運上環保局的垃圾車上,方便清理至垃圾場。當場志工也整理出鐵、鋁等可回收物品,分別立即載到回收廠,將其販賣的金 額,交由阿吉本人處理。
◎訪視接力 信任關懷
隔壁阿嬸的女婿余添壽,志工都稱呼他為姊夫,一大早就跟著大家努力,協助開車載運垃圾,就提起說:「師姊們都很有愛心,無論颱風、下雨都來關心她,現在也只有妳們才有辦法 跟她溝通,真的要謝謝大家。」志工廖玉女連同床鋪及衣櫥,都為阿吉準備好了,讓大家看了備感窩心。
從2003年至今的關懷,已長達七年多,訪視志工們不斷接棒努力,由初期只能在屋外與她互動,至今阿吉對志工的依賴,都是大家在不斷溝通互動中,讓她對志工產生了信任感。 阿吉也因個性因素,對許多的事情,時常是出爾反爾的讓師姊們疲於奔命,但所有的包容與努力,都含藏著一份尊重及關懷,期待她有個舒適的居住環境,迎向嶄新的未來。 .
圖左 : 志工廖玉女對著居家關懷戶阿吉,輕聲說明打掃狀況,請她不用擔心[攝影者:歐正雄]
圖右 : 全身溼透的吳招財師兄,今天是特別請假來參加的[攝影者:歐正雄]
圖左 : 師兄將垃圾等物運到山腳下,等著環保局車輛來載運[攝影者:歐正雄]
圖右 : 小小空間,志工用人龍接力方式,傳遞木棍等大小廢棄物[攝影者:歐正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