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1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參加慈籃承法脈 親子同行家庭更和諧

參加慈籃承法脈 親子同行家庭更和諧

E-mail 列印
今天(9/11)是中和區慈籃隊第六期懇親會,活動中激勵小菩薩品德兼修,透過打球和父母親溝通,以慈籃為媒介,營造幸福美滿的慈濟家庭。

五年前加入慈籃的魏玉明助教及三個小孩,因為受到慈藍人文薰陶,改變互動模式,現在持一念善心,過得自在快樂。[攝影者:杜進添]
今天(9/11)是中和區慈籃隊第六期懇親會。正午時分志工們已提前來到中和聯絡處,安排座椅、茶點、簽到處等事前準備工作,還有師姊帶來自己醃製的梅子。又是一陣午後大 雨,兩位慈誠志工淋雨抱著一箱箱的球衣和籃球,依照組隊排列放好。晴時多雲偶陣雨,是這幾天天氣的寫照。

原本中和區慈濟籃球隊都是在華夏技術學院練球,但從本學期開始,練球場地因故而改至中和國中體育館的室內籃球場。利用等候的時間,佛堂裡的家長和小菩薩看著這五年來慈籃大 小活動和外區的聯誼賽的回顧帶,以及一些漏網鏡頭,大家指著螢幕上的畫面,笑得樂開懷。 ◎慈籃道場 承法脈

慈籃大家長李鼎銘師兄原本受邀參與此次活動,但突然接到變化球,臨時趕回花蓮。於是活動中由歐國祥(濟祈)師兄代為介紹慈濟籃球隊(以下簡稱慈籃)的宗旨。

歐國祥說:「慈籃成立宗旨以籃球為平台,(引導)讓孩子向上、向善。人文課採用靜思語教學,推動淨化人心,並以三不原則 (不打、不罵、不威脅 )為輔,激勵小菩薩品德兼 修,透過打球和父母親溝通,彼此增進感情,也誠懇呼籲家長,參與慈籃家族認養隊輔媽媽、助教爸爸,珍惜孩子童年,重視親子關係,以慈籃為媒介,讓彼此間有共同語言、共同活 動,營造幸福美滿的慈濟家庭。」

◎心不難 事就不難

助教魏玉明來自軍人家庭,兄弟姊妹多,從小父親就用帶兵方法管教,凡事只有服從,任何一人有錯,即採連坐法處罰。現今兄弟姊妹雖無光宗耀祖,亦無變壞且均已成家。

魏玉明本身是火爆浪子的性格,又延用父親那套打罵管教三個小孩,最終卻形成反效果,親子關係越來越疏離,求好心切的他,試用多種方法效果不彰。後來,透過前來收取功德款的 志工接引加入慈籃,經過五年靜思語的人文熏陶,全家人歡喜接受,秉持一念善心,過得和氣自在快樂。因為參與這個團隊,親子間有共同話題。如今魏玉明身兼數職,不僅是父親、 籃球助教、兄長、還兼當顧問,指導小孩交友要慎選。無後顧之憂後,他變得心寬體胖,體重往上飆,「君子不重則不威」魏玉明笑著自我解嘲的說道。

◎把握當下 就是用心

家長成員賴銘新分享表示,我在2007年初,因要幫已經就讀小學五年級的大兒子找一個固定的活動,又聽別人說慈濟有(特別為青少年的學童成立)慈籃活動,遂自己上網查詢, 發現中和區就有(華夏技術學院慈濟籃球隊),於是聯絡林淑惠(慈懇)師姊,就報名了。我也加入當助教,打球是運動又健身。

這一年多,對小孩子來說,藉著每週固定的打球活動,認識不同學校的同學,結交不少好朋友,互相研究球技。而每次的人文課程,都是師伯、師姑精心安排,內容豐富,對青少年的 小孩很有幫助。

對家長來說,不管是參加助教或隊輔,藉機會跟自己的小孩多些相處時間,參與他們的成長過程,將是難忘的經驗,同時也利用機會觀察孩子在別人面前的進退應對,適時去導正他 們。師兄師姊又都是慈眉善目,有菩薩心在做善事,所以要與人為善,與善人為伍。感覺上,這裡清靜無污染沒壓力,精神和體力都非常充實。

◎同耕慈籃大福田

介紹各功能組時間,志工團隊成員一字排開,每位承擔志工都簡單扼要介紹自己的職掌,接著是甜甜圈時間,團隊與學員互相認識、雙向溝通。最後在「愛與關懷」的歌聲中,大家互 相牽手圍個大圓圈比手語,願有緣參與團隊,人人都能啟發善念深植菩薩道。 .

圖左 : 慈濟志工歐國祥(濟祈)師兄分享「慈濟籃球隊」成立的宗旨。[攝影者:杜進添]
圖右 : 各功能組介紹時間,志工團隊成員一字排開,每位承擔志工都簡單扼要介紹自己的職掌。[攝影者:杜進添]

圖左 : 甜甜圈時間,團隊與學員互相認識、雙向溝通。[攝影者:杜進添]
圖右 : 學員的家長也是球隊助教賴銘新,藉打球和小孩多些相處時間,參與小孩的成長過程,這將是難以忘記的經驗。[攝影者:杜進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