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發光地菩薩 布施割愛 心地清淨光明

發光地菩薩 布施割愛 心地清淨光明

E-mail 列印
1990年,林王錦緞師姊參加證嚴法師的幸福人生講座,在聽聞上人呼籲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之後,即開始以手推車在住家附近的社區收集回收物。1992年林崑泉,加入環保志工行列,與同修一起守護地球,並將自家車庫騰出來做為定點,做資源回收。夫妻倆結緣於中和莒光社區,轉眼時間已有二十載。

林王錦緞(明鎏)與林崑泉(本鈊),攜手共同為環保盡心盡力二十年,是慈濟環保志工之元老及典範。(攝影日期:2009/03/22)[攝影者:王寶國]
1920年,林崑泉、林王錦緞夫妻倆同年出生於台南縣安定鄉。兩人結婚超過六十年,大部分的時間是聚少離多。

林崑泉為台灣省水利局工程師,服務的地點是全省每個地方,林王錦緞只好留在台南跟公婆住在一起;1957年夫妻倆搬到板橋居住。林崑泉退休後,還接下了水利局顧問的工作, 常要到南部出差,還是生活在忙碌中。

林王錦緞師姊於1990年參加證嚴法師的幸福人生講座,在聽聞上人呼籲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之後,即開始以手推車在住家附近的社區收集回收物。

錦緞師姊所回收的資源是越來越多,而自己的住處離中和莒光社區的環保點又有一段距離,林崑泉特地將車子停放在馬路邊,將自家車庫騰出來,做為資源回收定點;爾後,王錦緞認 識陳張梅子師姊,兩人相約一起做環保,回收量也日漸增加。

1992年的某一天,林崑泉看到錦緞師姊做環保這麼辛苦,才辭去工作專心幫忙師姊,夫妻兩人才有比較多時間相伴。因為在水利局工作,常為河川遭受垃圾污染而體悟環保之重 要,林崑泉辭去顧問之職務,加入環保志工行列,與同修一起守護地球。在夫妻同心經營之下,附近公司行號及機關團體、民眾皆主動送來回收紙。二人每天從清晨五點忙到晚上九 點,而環保車兩天來載運一次,卻都有兩輛二噸半貨車的回收物。

由於數量實在太多,造成部份居民抗議,與兒女的反對;幸好當時所屬的深丘里陳廉誠里長全力支持,並大力宣傳推廣環保,大家漸漸地接受了。更由於夫妻倆對環保的付出,深得鄰 居與里長的肯定;林王錦緞與林崑泉於1994年獲頒模範夫妻及模範母親。

進入慈濟後,林昆泉將「五專」--煙、酒、打麻將………等習性逐漸戒除,全心地投入環保志工行列。他認為環保志工必須堅持理念為大眾,曾經在環保量多時,有一屆的里長建議 收回環保站,由里民自己承做,成為當地里民福利;但林崑泉並不認同,他認為應該以慈濟大愛為主,才可以協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而非僅為少部份人。

林崑泉於2000年受證慈誠,法號本鈊;三年後(2003年),夫妻同時受證委員,林王錦緞的法號為明鎏。

林王錦緞與林崑泉攜手共同為環保盡心盡力二十年,是慈濟環保志工之元老及典範。林昆泉由於腎功能逐漸退化,在2008年開始每星期二、四、六需前往醫院洗腎;因血管纖細, 一個月必須通一次血管,他才漸次地減少環保志工之工作。而林王錦緞因為擔憂同修的身體,竟然有了失智的症狀,也無法再為環保付出。

現已九十歲的林王錦緞與林崑泉,與環保結緣於中和莒光社區,轉眼時間已過二十載。他們所經營的環保點,現在由陳張梅子承擔,環保工作之瑣事,並秉持著積極及竭誠的心做環 保。另林崑泉最感動的是,梅子師姊的精神,二十年來她無悔的付出,即使先生極力反對她做環保,她仍然利用空檔出來參與,不曾中斷。

林崑泉的住家易主,而堅持做環保的心念並未改變,在多方的協助之下,取得房子新主人的同意,於原車庫旁的小屋為定點,繼續環保點的運作,錦和環保站仍每週一、四前往載運回 收物。

雖然,房子賣了,環保點變小了;但是,林崑泉與王錦緞愛護地球的心念,不會因為環境的變遷而有所改變。 .

圖左 : 林王錦緞(明鎏)師姊於1990年參加證嚴上人的幸福人生講座,聽到上人呼籲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之後,即開始以手推車在住家附近的社區收集回收物。(攝影日期:2008/05/13)[攝影者:張傳三]
圖右 : 為了做環保,林王錦緞與林崑泉,將自家車庫騰出來,做為資源回收定點。(攝影日期:2010/03/17)[攝影者:王寶國]
圖 : 林王錦緞與林崑泉,力行環保二十年,致力資源分類回收,踏實付出不求回報。(攝影日期:2008/05/13)[攝影者:張傳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