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3月2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化被動為主動 小小力量也有大影響

化被動為主動 小小力量也有大影響

E-mail 列印
銜接上一堂「志工實踐Ⅲ-零廢棄」,7月14日「2019年慈濟教育功能團隊合心共識營」最後一天的第二堂課,由郭至和老師談「化被動為主動--小小志工學習方案」,以零廢棄為主題,學員透過學習單,感受身邊任何 困擾自己的問題,想像美好情境、腦力激盪出可能的解決方法,然後選擇一個方法、擬定計畫、實際行動、不斷修正,再將改變的故事,透過網路臉書分享出來,以啟發更多的人。

◎ 小小的力量 大大的影響

一向將課本知識,也要能活用的郭至和老師,認為要在日常生活中展現知識的力量,具體的作法就是讓孩子動手做,從中了解問題、並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挖掘孩子小小善心,再將力量擴大到全世界,小小的力量,也有大大的影響。

郭至和以全球孩童創意行動挑戰的活動(Design For Change,簡稱DFC)這套方法,延續零廢棄生活,為營隊學員進行一堂活潑有趣的課程,讓平常在各個教育領域的他們,帶回社區學以致用。

講師藉由一張回收的紙,讓三人為一組的學員,利用空白的那一面,用畫或寫的,去發現自己生活周遭的問題,發揮想像力和創意提出解決策略,並且付諸行動,讓世界變得更好。

郭至和運用DFC四個簡單的步驟,感受(Feel)、想像(Imagine)、實踐(DO)、分享(Share),請學員在紙上畫上一個橢圓,中間寫上「零廢棄」,以這三個字為主軸,請學員以日常觀察,分別由人、時、地、物,去感受,提出造成危害環保的事件,激盪解決方案,然後付諸行動,再藉由影像、圖畫或文字,將成果分享出去,透過網路平臺,讓全世界看見創意的力量。

郭至和說,「今天帶來的實作,除了知道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做到,不管是小朋友或大人,我們都是可以改變世界的。」他強調,不見得是要教孩子去改變世界這麼大的事,其實從家裡的冰箱、衣櫥等小地方著手,就是一股改變的力量,不要漠視這小小的力量,它將是對世界有大大的影響。

◎ 腦力激盪 天馬行空

在寓教於樂實作學習單上,學生時代就是慈青夥伴的曾御珽和李達霖,玩得很開心,一致認同這堂課帶給自己的省思,及回社區對承擔親子成長班課程的幫助。

坐在講經堂蓮花椅上的他分享,在郭老師的引導下,強迫自己去思考,他突然發現,很多東西是平時沒有注意,沒有用心去觀察的,經過大家的討論和腦力激盪,激發出很多解決方案。他笑著說,「剛剛我們三個一起討論,才發現,原來大家的想法都不一樣,但是人多比較可以找到實踐的方法。」

針對提出的問題,曾御珽這組列出了三點,慢慢討論出一件最容易、最可能實踐的事,然後每個人講出具體的方法。在社區帶親子班多年的曾御珽興奮地說:「我覺得這堂課很棒,可以帶回去給慈少班的孩子,類似像這樣的討論,或許小朋友會有我們想像不到的思維方式。」

曾御珽覺得應該改變以往課程只有教授,而沒有主動發言權的世代,培養練習自主思考,如何解決問題。

一旁的李達霖也接續曾御珽的說法,「臺灣長久以來的填鴨式教學慣性,從頭到尾都是老師在講,但是今天這堂課,只有引導,沒有干預,全部靠團隊自己討論,而不是由老師教你一步一步做,這樣的學習記憶更深刻、更有效率。」

經過「零廢棄」這堂課的腦力激盪,李達霖天馬行空的跳出一個創想,「我是一個學科技的,為了不使用塑膠袋,每次要帶環保袋出門,常會忘記帶或者是覺得體積太大,用完之後不方便收納。所以我在想,可不可以發明一個像鑰匙圈的東西,要用的時候,拉出來,用完之後放開,它就自動縮回去。」

李達霖的想法是,出門需要鑰匙,如果把環保袋縮小,變成鑰匙圈,大家一定都不會忘記帶環保袋。或是像悠遊卡一樣,用一條鍊子掛在隨身包包,需要的時候,一拉,馬上就變成一件能裝東西的環保袋,這樣就一定不會忘記了。

這堂化被動為主動的小小志工學習方案,以零廢棄為主題,讓服務在慈濟教育志業的志工,在彼此激盪下,提供分享自己的意見與想法,透過相互交流學習,鼓勵夥伴們勇於改變教學,建立孩子們更佳的學習環境。

圖左 :課堂上,郭至和老師強調,不見得是要教孩子去改變世界這麼大的事,其實從家裡的冰箱、衣櫥等小地方著手,就是一股改變的力量。[攝影者:施龍文]
圖右 :寓教於樂實作學習單上,學生時代就是慈青夥伴的曾御珽(右二)和李達霖(右一),玩得很開心,一致認同這堂課帶給自己的省思,及回社區對承擔親子成長班課程的幫助。[攝影者:施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