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臺灣資深志工江月霞回憶過往,傳承三十年的慈濟經驗。[攝影者:廖偉辰]](/community/./images/community/65DA8D90A93A11E9B5288061D0B56DFF_0.jpg)
走 出美滿舒適家庭,江月霞什麼事都願意做,三十年來在慈濟歷練協力組長到和氣組長,還再將豐富的經驗傳承。這次慈濟全球四合一幹部精進研營承擔五樓寮房清潔,身段柔軟,讓學員們打從心底讚歎不已。
馬來西亞學員鄒曉玲提問資深志工,難忘的「莫忘那一年,那一念?」江月霞思索了一下:受證當年,是唯一有委員證書的一年,民權舊會所文史館有呈現出來。第七組學員曾國雄也好奇提問:上人給妳的感動點是什麼?讓你一路走來超過三十個年頭?「是上人的平等心跟毅力。」江月霞回答地簡單有力。
因為不諳華語,另一位學員官蘇玲用著生澀的中文提問:這麼多佛教團體,為什麼選擇慈濟?江月霞細說緣起,憶起當年證嚴上人每個月初一來臺中講《四十二章經》,早期的臺中民權舊會所前身是老舊的日本宿舍,聽經的人潮擠滿庭院,甚至有人爬上圍牆,爬到樹上聽經。江月霞曾到附近的廟寺學經藏,後來沒有再去的原因是:「覺得選擇做慈濟是有意義的。」
江月霞也分享:「在慈濟要學會做兩樣工作:募款及訪視。」一開始募款,江月霞膽怯不敢開口;後來突破心裡障礙,因為她相信慈濟,朋友的錢不會白捐。早期志工人數不到一百人,江月霞個人最多有4-500戶會員。至於訪視的範圍很廣,不會開車的慈濟志工,經常四個人包一部計程車遠到苗栗看個案,早早出門,天黑才回家。
學員也請江月霞分享個人重要的經驗,傳承給新進志工。當年從聽廣播的因緣,自己找來,沒有月刊,只有徵信報告。回花蓮精舍沒有鐵路,只能搭遊覽車,一趟路來回要兩天的時間。功德會從慈善源起,後來貧困越救越多;證嚴上人研究原因:發現是因貧而病,因病而貧,於是決定在偏遠地區興建醫院。江月霞與所有慈濟志工戮力募心幕募愛,在偏遠的東海岸建立了救護病患的綜合醫院。
合心、和氣、互愛、協力四合一,志工團體沒有上與下,合心就是協力,協力也是合心。三十年的經歷,跨越世代傳承;「以前的資深志工心念單純,明白是非,現在人耐心不足、慈悲心不夠。」江月霞深深體會。學員為身旁年輕人提問:「年輕人如何看慈濟的未來?」江月霞篤定且直接地回應:「跟著資深走,就是了。」勇於承擔、世代傳承,菩薩道上隊伍綿延浩蕩長。


圖左 :馬來西亞學員仔細聆聽臺灣資深志工經驗分享,歡喜互動。[攝影者:廖偉辰]
圖右 :馬來西亞第三十三組學員鄒曉玲提問資深志工,難忘的「莫忘那一年,那一念?」[攝影者:廖偉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