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轉福慧 李威震物盡其用

2023/05/26| ◎詹大為,張翎慧/彰化報導
列印
「我覺得願意將輔具捐出來的人,很有智慧。而接受且延續輔具物命的人,則很有福。所以,我在心裡給了輔具平臺一個新的名字,叫做『福慧轉運站』。」

外表敦厚不多話的李威震,對於輔具有著特殊情感與使命。他娓娓 說出為「彰化輔具平臺」獨有的定義。

◎良善敦厚渾然天成

「小學二、三年級,學校有同學需要幫助,回家跟爸爸媽媽說,他們都會拿錢給我,讓我帶到學校去幫助同學。」父母親樂於助人,培養出富有愛心的三兄弟。

從小在父母親愛的教育中,李威震身為長子,和弟弟們感情融洽。如今,仍和父親一起經營,已創立五十一年的醬油工廠。

「一開始,我也擔心家人會有掛慮。因此,初將輔具載回來時,我便很快速地放好,用帆布蓋起來。過了很久,家人都還不知道帆布底下放置的,是待修還堪用的二手環保輔具。」

笑著回想當初,背著家人「收藏」輔具的點點滴滴。李威震還是掩不住笑意,直說自己實在是多想了。

原來,家人並沒有反對,連家裡載送醬油的小貨車,而今也成了載送輔具的專車。現在每當公司需要送貨時,反而要先向他預約使用時間。

有了家人默默的配合,全力護持,李威震將自家庭院變成「輔具轉運站」。尤其是太太賴孟均,更是他強而有力的助手。

「當年是我設計他出來培訓的,呵呵……當年(二0一一年),我入經藏,參加《水懺》演繹。心想要先讓他出來培訓,多了解慈濟,以後自己做慈濟阻力才會減少。」

今(二0二三)年承擔互愛組長的賴孟均,講話時笑容滿面。幽默言談間,顯露出夫妻同行,樂做慈濟的幸福味。

◎善用轉念去煩惱

「雖然我到現在還是不明白,他為什麼會投入在輔具這一塊。但我看他忙了一整天家業,到了晚上又摸黑一個人窩在庭院,整理那些載回來的二手輔具。時常忙到晚上九點、甚至超過十點……」

「我本來也會有點起煩惱,覺得他有需要這麼累嗎?後來,我心念一轉,想說他既然做得這麼法喜,我應該要歡喜才是。所以,我再也不會念他,也隨喜他。」

李威震和賴孟均這一對菩薩道侶,最佳默契就是「轉念」。

每當遇到煩惱或是瓶頸時,他們總是可以靈機一動的,將原本懊惱的事情,轉化為一股正向的力量。

二0一三年受證慈濟委員的李威震,從環保站看見輔具再造的價值。

「一臺輪椅也許就壞掉一個輪子,拆解掉了,就成了廢鐵也賣不了多少錢。但是只要修一修,它又是一個堪用很久的輔具。既然是這樣,那是不是應該要想辦法讓這些輔具,重拾再被利用的價值?」

有了這樣的念頭,李威震開始著手「修理」回收來的輔具。有輪椅、有病床甚至是製氧機等等。對於電子基底豐厚的他而言,維修電器類用品,乃是家常便飯。

回收回來的輔具,需要經過仔細的清洗和日曬消毒。對於每一項輔具原有而損壞的功能,李威震總能「維修到好」。

從一臺、兩臺,漸漸地堆置了庭院三分之一以上的空間,甚至搭了簡易儲存室,置放堪用且功能良好的輔具。

◎見苦知福主動造福

原本投入環保的李威震受證後,經同社區目前承擔互愛隊長的范光文推薦。將承擔五年的協力隊長交棒給他。

兩人帶領社區志工投入組隊勤務,互動因而更頻繁,精進篤實的法親情誼,也更深厚了。

「他家庭院空地上堆滿輪椅、電動床、氣墊床、助行器等,常勸他回收掉一些;但是他很勤儉,很多輔具捨不得丟,總想辦法就是要把它修好。」范光文道出,他所了解的李威震,惜福愛物,勤勞又深具責任心。

值得一提的是,志工李宗炳對於輔具的運送,也是配合到無話可說。

「宗炳師兄常常和我家師兄,送輔具出去就是三、四個小時。送到府還要搬,過頭過暗(臺語:意即常常過了用餐時間,兩個人還不見蹤影。)今年起,宗炳師兄去幫忙大舅子水電工程。但星期日或晚上的時間,只要邀請他幫忙,一定都是沒問題的……」

同社區的志工江士偉,之前家裡經營家具行,是專業的噴漆師傅。二手輔具修理好之後,就會請他來噴漆。

「噴漆後,外觀看起來就像全新的一樣。」

李威震希望借到輔具的人,都能感受到慈濟輔具平臺,對使用者的用心和尊重。

李宗炳、范光文、江士偉等幾位志工「見苦知福」,因參與輔具轉運勤務,進而投入。

運送輔具過程中,他們深切感受病患和家屬的需求,自然形成輔具團隊,也成為輔具需求者最大的後援。

◎家業志業兩頭顧

不分四季、無論晴雨。每日一早五點就到醬油工廠洗豆麴,是李威震既定了五十年的家務。

除了延續家中經營了五十一年的事業以外,他還有一項專長,那就是撰寫工商使用的作帳系統程式。

洗好豆麴,備妥所有釀造醬油的工序。到了上午十點左右,他便回到電腦工作室,繼續寫程式。接著,中午一點半左右,再回到工廠,繼續做醬油。

自二0一七年慈濟慈善基金會成立環保輔具平臺之後,社區環保輔具需求愈來愈多;如今,埋首在環保輔具的時間,幾乎也愈來愈滿。

李威震說:「家族事業不能放,環保輔具更不能放。想來想去,只好慢慢割捨電腦程式這一部分的時間。」

「他待人很客氣、謙虛。常常看他一個人忙著輔具的事。」原本在環保站做資源回收的蘇家正,看到李威震除了勤務,又為了回收回來的輔具而忙碌。因而主動來幫忙修理輪椅。

「我之前才修理好二十幾臺輪椅,最近他又跟我說:『輪椅又不夠了。』需求真的愈來愈多。」

家裡曾開過機車行的蘇家正,學過機車修理,因此也會修理輪椅。雖然罹患小腦萎縮症,行動不便,仍把握時間。一有空就騎著電動三輪車,從員林市莒光路的家,來到李威震位於山腳路的家幫忙。

◎即時幫助更有意義

修復回收輔具近十年,輔具平臺未成立前,李威震常感到資源不足。他表示,平臺成立後,資源和助力變多了。就像南投志工洪錫財,也經常技術傳承,節省了很多開銷。

「有時候,案家的需要是臨時性的,我們能做的就是立刻給予幫助。難免會有聯絡不到其他師兄協助的時候,我就一個人將輔具送過去。」

沉重的病床,在他手上看來簡直輕如鴻毛般。一個角度、兩個滑軌靠著,他就能將一張幾十公斤重的病床,輕而易舉地推上車。

在社區也承擔精進組幹事,時常為往生者助念。他認為「助念」就是和往生大德結一分善緣。但是能夠載送輔具到病患家中,在患者生前有需要的時候,就給予及時的幫助,更有意義。

「許多家屬都因為輔具感受到慈濟的好,在使用者往生後,歸還輔具同時也會主動包個紅包表心意。在婉拒不了時,我便以使用者大名,捐贈到慈濟基金會。再將收據親送到家屬手中。家屬常因此備受感動,從而加入慈濟會員。」

在精進路途中,難免會有遇到困難時,李威震時常回想進慈濟時,助人的初發心。他表示,只要不忘一念助人的初發心,就沒有什麼事情是困難的。

目前彰化輔具平臺有十三個輔具據點,一起守護生命,守護愛。「我們在接到申請案時,會依所屬區域給當地的師兄服務,他們地頭較熟,也比較親,服務更周到,感恩各據點菩薩一起護持。」志工們發揮了合和互協的精神一起護持輔具轉運。

不論行政工作、修復或轉運……慈濟彰化輔具平臺窗口李威震,本著助人的初發心,展現著「物盡其用」的精神,秉持克勤、克儉、克難的慈濟家風。與輔具團隊,時時刻刻為輔具需要者,默默耕耘著。

圖左 :李威震自行設計兩個滑軌跨在貨車尾,一人就能將一張幾十公斤重的病床,輕而易舉地推上車。[攝影者:詹大為]
圖右 :回收回來的輔具,需要經過仔細的清洗和日曬消毒。對於每一項輔具原有而損壞的功能,李威震總能「維修到好」。[攝影者:詹大為]

圖左 :家裡曾開過機車行的蘇家正,學過機車修理,會修理輪椅。雖然罹患小腦萎縮症,行動不便,仍把握時間來投入維修。【李威震提供】[攝影者:詹大為]
圖右 :志工江士偉是專業的噴漆師傅,二手輔具修理好,噴漆後,外觀看起來就像全新的一樣。讓借到輔具的人,都能感受到慈濟的用心和尊重。【李威震提供】[攝影者:詹大為]

圖左 :輔具團隊范光文(左)和李威震等人,時時刻刻為輔具需要者,默默耕耘著。【李威震提供】[攝影者:詹大為]
圖右 :志工李宗炳(左)對於輔具的運送,也是配合到無話可說。【李威震提供】[攝影者:詹大為]

圖左 :李威震和志工搭了簡易儲存室,置放堪用且功能良好的輔具。[攝影者:詹大為]
圖右 :靜思精舍德如師父與德佳師父法親關懷,李威震師兄剛好開環保車載回收物回到環保站(開心農場),師父給予祝福。[攝影者:謝玲蘭]
圖左 :李威震和太太賴孟均(中)同行菩薩道,是一對樂做慈濟的精進道侶。圖為2015年新春至廣成安養中心新春愛灑。[攝影者:謝玲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