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徑風雨故人來 「日本慈青」30周年相聚

2022/02/19| ◎葉文鶯/日本報導
列印
小徑風雨故人來,一場以「日本慈青」(慈濟大專青年)為名的聚會,在日本分會創會執行長謝富美的邀約下,十多位慈濟老友在寒露過後,2021年10月24日來到謝富美位在陽明山的家中敘舊。

◎快速成立 以愛續 航

細雨霏霏,謝富美立在庭前,迎接陸續到來的訪客,笑容可掬、以誠以情,一如三十年前分會剛成立,將住家充當會所一一接引會員。

透過證嚴上人「慈悲喜捨、濟世救人」的理念凝聚共識,一群來自臺灣的「婆婆媽媽」,加上「慈青」留學生,還有因公赴日的「青年才俊」與家眷等,在草創時期,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才能在社會福利制度健全的日本社會,開展慈善關懷。

「同聚一堂倍感溫馨,彷彿置身在另一個時空的日本分會會所。」三十年前留學日本,而今在大學任教的程建文形容。

回首來時路,在異國行善留下足跡,不枉青春,也格外珍惜至今依然保有的情誼。

「我們兩個慈青,三十年了,還叫做慈青嗎?」程建文、周永泰相鄰而座,從中壯年到鬢髮一抹飛霜,「應該是慈青『學長』或叫做『師伯』了吧?」他們相視而笑。

在八十歲的謝富美心裡,這群孩子是永遠的慈青。當年的留學生,包括談吐如草上之風的慧僧法師,同樣在日本學有所成,返臺後成為佛門龍象。他道出姊姊是花蓮早期的慈濟委員,吩咐他在日本參加慈濟。

「留學生很窮,平日上課,假日也要打工。」慧僧法師說,儘管如此,只要有大活動,他都從橫濱來到東京,因為男眾志工很少。

不只是留學生,謝富美說,大航法師、惠敏法師、厚觀法師、慧璉法師四位留學僧,應駐日代表處上班的李麗嬌邀請,蒞臨會所開辦佛學講座,滋潤求法若渴的異鄉遊子。她特別感念大航法師參與分會申請的章程起草,也帶領志工訪視個案,有些個案後來成為會員,以自身經驗鼓舞他人。

1991年6月6日,慈濟日本分會以隸屬花蓮本會的外國財團法人機構,獲准在東京成立。過程歷經重重困難,謝富美積極詢問,加上許多的助緣,上人以「噴射機」形容這位弟子辦事的速度,繼續委以重任。

分會從草創到茁壯,謝富美在分會成立十年後,雖然小家庭在日本,由於住在臺灣的公婆需要照顧,她將執行長任務交棒予中生代張秀民,她在臺、日兩地來來去去,對於日本分會和法親之間的關懷,一直都在。

◎動員救災 出錢出力

志工管明正早年留學日本,並在當地經商有成。他高大的身影,站在落地窗前欣賞日式庭園,思緒回到日本分會成立之後,他記得1993年第一次的大型急難救助。

他拍拍屁股說:「北海道的奧『尻』島,小島只有三萬人,發生大地震引發海嘯,兩百多人罹難。這是我們第一次以慈濟的名義去救災!」由於當地一名臺灣醫師的提報,謝富美前往北海道,管明正雖然不克同行,他開車載謝富美到羽田機場,志工各盡其力。

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急難救助,莫過於1994年4月26日晚間,發生在名古屋的華航空難,造成兩百多人罹難,乘客多為臺灣人。在地有一位志工盧秀秀,謝富美與管明正、劉光祖三人,翌日一早乘坐新幹線到達名古屋。

劉光祖說,當時已知兩位臺灣旅客在醫院急救中,他們穿上志工背心進入醫院,表明是臺灣的慈善團體,院方為他們做了簡報,之後他們又到名古屋機場的候機室,日本罹難者家屬已經到達,他們一同乘車到停機坪。

「你們是什麼團體?」日本警察一開始,並不知道這個外國慈善團體能做什麼,正好一名臺籍罹難旅客的德籍與臺籍職員先趕到了,日本警方需要中、英語翻譯人員,慈濟志工立刻提供協助。當時謝富美也在機場,以電話向臺灣的證嚴上人回報訊息。

在日本的慈濟志工陸續從各地趕到,接連四天三夜,他們膚慰前來認屍的臺灣家屬,協助翻譯與助念。周永泰說,他記得部分的遺體辨識需牙醫師鑑定,而在座的李宣忠為旅日牙醫師,在群馬開業多年的他,也協助進行這項專業鑑定。

一個不知名的臺灣慈善團體,志工難行能行做到最後,當家屬準備護送遺體返臺,日本自衛隊隊員向慈濟志工豎起大拇指。

管明正說,從東京到名古屋三百多公里,來回交通費也不少,謝富美體貼部分志工的經濟能力,她一向出錢出力,「日本分會沒有謝師姊,一定沒辦法!」他當年返回花蓮本會向上人報告時坦率強調。

◎夫妻同修 道業增長

日本分會的慈善工作以急難救助為主,協助對象以華人居多。只要接獲提報,散居各地的會員,也是訪視關懷的得力支點。在座的施瓔珍曾旅居北海道十多年,當年與日籍醫師丈夫參與慈濟義診,發生在北海道札幌的旅遊急難救助等,夫婦也及時伸出援手。

三度派駐日本,自經濟文化代表處退休的羅坤燦代表,也出席這次的慈濟老友聚會。「日本還沒有慈濟分會之前,僑務組只能盡力保僑、護僑,在急難時給予協助;結合慈濟志工的力量,可以做得更多、力量更大!」

他記得初到日本僑務組述職,與慈濟志工一同協助赴日旅遊不幸發生死亡車禍的臺灣女大學生。劉光祖也讚歎羅代表待人親切,親自開車陪志工一同做慈善訪視。

任職於美商銀行的劉光祖因公外派日本,舉家住在三軒茶屋,由於臺北慈濟委員宋吳卻提供位在該區的房子做為慈濟會所,他們才有機緣認識這麼多來自臺灣的志工。房屋雖然只有二十多坪,每有活動,往往連洗手間旁都站滿了人。

劉光祖笑說,太太辛碧紋剛加入慈濟,謝富美得知她具有會計專長,立刻邀約承擔分會財務志工,他一開始還擔心太太受騙。

得知慈濟在日本所募得的善款全數匯回臺灣,其中的匯費並未從善款扣除,而是從謝富美的母親生前捐給分會的一筆基金支付,他相信謝富美為人正直,慈濟是個誠正信實的團體。不但樂與慈濟為鄰,家人經常在假日以會所為家,幫忙接聽電話「看家」呢!

退休後返臺定居陪伴母親的李宣忠,另一半為張秀民因承擔會務,加上子女也在日本,她停留在日本的時間居多。她為了做慈濟,經常不惜舟車勞頓前往東京,也常與志工到外地做慈善援助。每當必須出門,她總是事先為先生煮好便當放入冰箱,讓他用電鍋蒸熱吃。

「秀民最高紀錄曾經一個月只有五天在家。」淡淡的一句話,光是想像冰箱裡的便當盒堆疊得多高,便能明白李宣忠對於太太的支持度有多大!

夫妻同行菩薩道,於家業、道業都能相互信任與支持。當天一同出席的謝和平、趙紉蕙也是一對賢伉儷。劉秀菊也因夫婿派駐亞東關係協會而舉家赴日,小學教師退休的她,發願為華僑子弟義務教授中文,用心耕耘六年,也為慈濟日本分會的中文班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期一會 淡而有味

「沒有你們這些慈青,日本分會也沒有辦法。」謝富美感恩這一群年輕人,那時利用課餘參與慈善訪視、各項活動。

而慈青同學最溫馨的記憶,莫過於來到慈濟會所,一定有資深慈濟志工們準備的好吃飯菜。「有中餐、晚餐,甚至還打包呢!」志工周永泰笑說。

慧僧法師讚歎謝富美出身富貴,乃平日歡喜布施結緣,「財布施能斷貧窮、出離三惡道。」法師勉勵大家不要總是託他人之福,而是要自己發心立願、多結好緣,有所承擔才能自我成長,有朝一日也能像謝富美這樣,成為別人的貴人。

時間累積道業,日本分會成立三十周年,在社會福利制度健全的日本社會,宛如也從小徑風雨中走來,慈濟志工有你、有我也有他,大家於道別之際,陽明山上依然細雨霏霏,卻留下一記美好的回憶。

圖左 :回首來時路,在異國行善留下足跡,不枉青春,也格外珍惜至今依然保有的情誼。「同聚一堂倍感溫馨,彷彿置身在另一個時空的日本分會會所。」三十年前留學日本,而今在大學任教的程建文(左一)形容。[攝影者:曾碧雲]
圖右 :不只是留學生,謝富美說,大航法師、惠敏法師、厚觀法師、慧璉法師四位留學僧,應駐日代表處李麗嬌的邀請,蒞臨會所開辦佛學講座,滋潤求法若渴的異鄉遊子。[攝影者:曾碧雲]

圖左 :任職於美商銀行的劉光祖因公外派日本,舉家住在舊分會三軒茶屋附近,太太辛碧紋剛加入慈濟,謝富美得知她具有會計專長,立刻邀約承擔分會財務志工,不但樂與慈濟為鄰,家人經常在假日以會所為家,幫忙接聽電話「看家」呢![攝影者:曾碧雲]
圖右 :早年的三軒茶屋會所,由臺北慈濟委員宋吳卻提供,位在該區的房子做為慈濟活動場所。每月舉辦聯誼會時,「留學僧」的法師們常應邀舉辦佛學講座,也陪伴「留學生」。[攝影者:曾碧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