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常》付出無所求 見證陪伴的力量

2022/10/20| ◎林莉,胡美珍/香港報導
列印
有一群默默無名的人,在被遺忘的臺東角落裡,將最真實的溫暖,傳遞給獨居老人、失親少年、罹癌志工,以及其他與生命搏鬥的人。他們的信念是,將苦難視為如常,無悔付出,直到生命最終。

臺灣新生代紀錄片導演謝欣 志與陳芝安,用一年半時間深入臺東,拍攝三組慈濟志工面對的挑戰與苦樂,對一戶戶拜訪與互動、接觸與深談,在長達七千多分鐘的影片中,剪裁出《如常》。記錄片真實,刻劃了志工們所面對的挑戰與苦樂,更見證了陪伴的溫暖及互助的力量。影片中的人物,有些已經不在人世,但他們所傳遞的溫暖,卻在另一個人的身上延續。

◎點滴愛心凝聚 用生命陪伴生命

慈濟香港分會於2021年9月11日下午在靜思堂安排了一場《如常》電影放映會,招待了六十位嘉賓。播放結束後,志工演繹〈人間有愛〉手語,歌詞中「感謝你!給了我溫暖的擁抱,讓我擺渡過生命低潮……」正好突顯生命陪伴生命的價值。

《如常》讓許多觀眾看得熱淚盈眶,內心感動滿滿,也激勵他們在菩薩道上前行。慈濟訪視志工陳悅徵說,影片裡的訪視志工做得甘願、歡喜,這是人生的價值,每一個人都有愛心的,而慈濟將愛凝聚起來形成力量。

在臉書看見消息而報名參加放映會的常霖法師說,真正的菩薩在人間,電影裡面幫人的是菩薩,被人幫的也是菩薩,因為沒有被別人幫的人,你想去幫人也沒得幫,「最重要就是我自己肯去做,千萬不要覺得自己做不來。」


看電影時,哭至整個囗罩濕透的建築師陳翠兒說,影片讓她領悟到世間不會沒有苦,而離苦得樂的辦法,是人與人之間的互相扶持、幫助,明白得樂是靠大家相連援助。

另一嘉賓連君婷分享,影片讓她最為感動的是那位心臟不好的志工的話:「如果我好起來,我會將我的生命去服務其他人,這樣每一天都是贏回來的。」她說,這讓自己感到生命的寶貴,而志工又說:「生命重要的不是它的長度,而是它的深度」,也很觸動她。

◎志工深耕社區 救拔身心苦難者

《如常》在9月11日的首映,看過的人都說,很好看,一定要看。第二場安排在9月18日,報名一開始,很短時間內就到達人數限額。慈濟環保共行館的建築師陳翠兒是第二次觀看該電影,她上次看後非常感動,這次邀約了幾位朋友一起來看。

她對《如常》導演陳芝安的講述很有共鳴:不要低估任何一個小小的善念,一個念頭生起,會有很多菩薩出現、共同來成就。她說,設計共行館時的一個小小的念頭——如何藉著建築講述人與天地間的和諧——就像電影的情節一樣,湧出很多意想不到的菩薩,讓她很受感動。

被譽為「紅白藍」之父、曾參與電影製作的設計師黃炳培(又一山人)說,從電影人的角度,感恩慈濟製作這部電影,讓他明白慈濟人深耕社區,對大眾點滴、持續的關懷,並向外清楚地表達慈濟人的「情感在哪裡、熱情在哪裡、愛在哪裡,是十分立體的表達。」他說,年輕人要向志工學習,付出會得到更多,生命陪伴生命,其實是受助者陪伴著我們,鼓勵我們向前。

王琮淳說,影片讓他很感動的是,很平凡的生命,只要願意付出,就會有很大的改變,就像主角的年紀已很大,仍儘量想辦法幫助身邊的人,不只解決他們的生活,還有心靈的問題,付出真誠的愛……可以改變很多人。

人醫會的護士陳淑湞,面對無法生育的情況,當醫生的丈夫說,既然有的孩子沒父母,不如他們就領養一個。就這樣,陳淑湞擁有一個活潑可愛的女兒,開始時,她覺得對女兒是一種施捨。

有一次,她帶女兒參加寺廟義工,給法師一句話點醒了:妳是累生累世多少福報,才能有這樣一個女兒。自此她去掉傲慢,感恩身邊的人與事,深刻體會,如影片中所彰顯的,能幫助別人就是最大的福報。

《如常》中主角的故事,加上現場來賓的分享,令大家更深刻了解付出的偉大意義,可讓生命更圓滿、人生更豐富。期待更多人加入大愛的行列,為創造人間美善而努力!

圖左 :被譽為「紅白藍」之父、曾參與電影製作的設計師黃炳培(又一山人)說,從電影人的角度,感恩慈濟製作這部電影,讓他明白慈濟人深耕社區,對大眾點滴、持續的關懷。[攝影者:李健平]
圖右 :慈濟香港分會於9月11日下午,在靜思堂安排了一場《如常》放映會。[攝影者:盧志德]

圖左 :在臉書看見消息而報名參加放映會的常霖法師說,真正的菩薩在人間,電影裡面幫人的是菩薩,被人幫的也是菩薩,因為沒有被別人幫的人,你想去幫人也沒得幫,「最重要就是我自己肯去做,千萬不要覺得自己做不來。」[攝影者:盧志德]
圖右 :第二場安排在9月18日,報名一開始,很短時間內就到達人數限額。慈濟環保共行館的建築師陳翠兒,是第二次觀看電影,她上次看後非常感動,這次邀約了幾位朋友一起來看。[攝影者:盧志德]
圖左 :《如常》中主角的故事,加上現場來賓的分享,令大家更深刻了解付出的偉大意義,可讓生命更圓滿、人生更豐富。期待更多人加入大愛的行列,為創造人間美善而努力![攝影者:盧志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