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地馬拉「女超人」為貧苦人奔走 不說辛苦

2022/09/07| ◎王瀅琇,沈雅慧,曾千瑜/中美洲報導
列印
「瓜地馬拉是一個高山區,所以每次我們要去發放的時候,每位師姊都要先吞一顆暈車藥,因為都是山路,而且很高。」瓜地馬拉慈濟志工張慈燃說起,在高山上崎嶇蜿蜒的山路上,一部車載著一群女子緩緩前行,大家克服高山 暈車症,就為了給貧苦人家送去溫暖……

◎勇猛精進 慈濟「女超人」當自強

中美洲的瓜地馬拉,位處加勒比海旁邊,面積大概是臺灣的四倍大,可是人口比臺灣更少,只有一千三百萬,可見人口分布很稀疏。瓜地馬拉是一個母系社會的國家,居民信奉天主教,每一個家庭幾乎都有五、六個以上的小孩,也就是這個原因,造成貧困的家庭沒有能力讓孩子受教育。

另外,瓜地馬拉也是個貧富懸殊的國家,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就大約有百分之六十九的人口生活在貧困中,農村地區比例更高達百分之八十,受到疫情的重創,貧窮的人口更急速增加。

2月俄烏戰爭爆發之後,它的情勢也跟著受到影響,因為能源、資源更加的不足,再加上氣候異常,使整個大環境更加艱難,可說是雪上加霜。

在瓜地馬拉,由於地形的緣故,不時遭受火山爆發、颶風的影響(中南美洲的颶風,就是臺灣的颱風),隨之而來的乾旱、土石流,導致當地的農作物歉收,讓更多家庭陷入貧窮的困境。在瓜地馬拉受證的慈濟志工,目前只有七位娘子軍,儘管是在這樣艱困的土地上,她們依然秉持慈濟慈悲濟世的精神,將愛與溫暖帶給需要的人,持續長達二十年的陪伴,讓她們成了當地臺商口中讚歎的「女超人」。

◎發放文具 孩子的教育不能等

無論走到多遠的窮鄉僻壤,慈濟人總是將孩子的教育擺在第一位,因為證嚴上人說教育可以翻轉人生,是脫貧的途徑。2022年截至8月底,慈濟在瓜地馬拉已經進行了五場的文具發放,另外還舉行了八場紓困發放,累計發放人數超過一萬人次,但實際受惠人數更不止於此。

以往都是辦理小學的文具發放,後來慢慢也接到市政府提報一些初中生,其實在瓜地馬拉孩子眾多的家庭,父母不太有能力幫小孩添購學習使用的文具,所以志工常年舉辦文具發放。

今年(2022)開始第一次為六百位初中學生舉辦文具發放,為了落實「感恩、尊重、愛」,即使面對的是才十幾歲的孩子,志工依然堅持彎下腰,雙手呈上物資。因為志工人數不多,一場發放下來,志工黎英至少彎腰三百五十次以上,但是沒有人喊累,他們把活動當作是最好的修行。

由於當地的志工不多,所以他們很努力地借力使力,每一站都與市政府人員及當地居民協調,邀約協助發放。就有當地媽媽表示很感恩慈濟,因為家裡有四個小孩,這樣的文具用品發放,真的大大減輕了他們經濟上的負擔。

◎募心募愛 邀約市長拋磚引玉

在丘阿蘭喬市,自從2020年開始紓困發放之後,每年慈濟到當地發放,市長亞歷杭德羅就會帶領著市府團隊,穿著慈濟志工背心一起打包物資,甚至一同進行物資發放。

市府公關奧多,從前在當地水災的時候,曾經受過慈濟的幫助,一直感念於心,於是他就自己上網找了證嚴上人的法照,至今都掛在辦公室裡面。

奧多因長年參與慈濟的發放,在去年(2021)的發放現場,他已經懂得幫志工向鄉親說慈濟,還帶動小朋友們比手語的「感恩」。2022年初的發放,奧多還特地從丘阿蘭喬市搭乘巴士,到臺僑會館接志工到他們當地進行文具發放。奧多就在發放現場,帶動著全場不斷地呼喊著「慈濟」,現場迸發的熱情是居民對慈濟長年陪伴的感謝。

除了文具發放之外,2022年也做了很多的紓困,每一場都有著滿滿的物資。因為志工希望能夠幫助這些缺糧的家庭,讓他們能夠溫飽肚子,也照顧他們的家人。很多婦女隻身一人揹著小孩,另一手牽著孩子前來;而在純樸的鄉間,婦女們將重達三十幾磅的物資打包妥當後,頂在頭上帶著欣慰的笑容回家,由此可見他們對物資有多麼需求。

當地也有非常多的原住民,瑪雅民族等等,他們很多是文盲,也沒有身分,就由市政府的志工來協助發放。軍人則因為受到感動,也加入協助當地居民、婦女領取物資,成為協助引導鄉親領物資的志工。而為了響應募心募愛,志工每一場發放一定會邀請市長拋磚引玉,投注愛心匯聚功德。

為了表達感謝,每一場發放幾乎每個市政府都會製作獎牌,或當地的紀念品送給慈濟,像聖多明哥塞納科赫市市長大衛除了響應竹筒歲月,更致贈感謝狀及馬雅織物給志工,以表達由衷的謝意。

為了表達感謝,每一場發放幾乎每個市政府都會製作獎牌,或當地的紀念品送給慈濟。慈濟從一開始援助瓜地馬拉,就一直援助的佩勒西亞市,他們的市長已經連任多年,特地用原住民的布做成一面獎牌,上頭繡著感謝慈濟的話。

還有聖安德烈斯(San Andrés Semetabaj)因為志工援助文具發放,還有紓困物資發放,所以市府很感恩上人,加上志工每次都會介紹慈濟、上人的竹筒歲月,所以他們真心覺得證嚴上人真的很偉大,還請畫家為上人畫了像回贈志工,表達他們的感恩。

◎愛心關懷 但盼來日反轉手心

瓜地馬拉從去年(2021)開始申請臺灣的愛心大米,志工跟當地的天主教明愛會合作,委請他們協助慈濟清關,申請免稅進口大米。在他們的幫助下物資得以順利進到瓜地馬拉,於是每一場就有「Love from Taiwan」的愛心大米可以發放。

從2020年到2022年,慈濟就發放了一萬零八百戶,受惠鄉親大概五萬多人。而在每一場的發放活動,志工總不忘為鄉親說著慈濟的緣起、慈濟的志業,以及上人推素及環保護生的理念,將善心善念的種子植入民眾的心田,期盼將來他們也能反轉手心助人,讓愛綿延。

除了紓困發放,志工也進行了很多家訪及個案關懷。高齡已七十五歲的慈法,是當地最高齡的志工,然而年齡並未阻礙她,為了訪查個案她跟著其他志工進入山區,跨過有刺的鐵絲網,就為了訪視案主。

在那看似沒有人居住的鐵皮屋灰暗的空間裡,其實是有家庭住在裡面的,志工評估之後決定給予幫助,讓鄉親終於露出了笑容,這一幕真實演繹了「菩薩所緣,緣苦眾生」,慈濟人聞聲救苦,讓苦難人在幽暗裡看見希望的微光。

另外,在每年年初的文具發放,天生殘疾的雷斯麗原本都是由媽媽推著輪椅前來領取,可是今年媽媽病逝了,現在雷斯麗跟年邁的祖母住在一起,於是志工每個月都會固定去家訪,送上祖孫倆需要的物資。除此,還有老人院關懷,從2012年至今未曾間斷。

◎克服困難 溫暖未曾被雨阻擋

今年五月瑪塔克斯昆特拉市受到了風災影響,市府提報請求慈濟救援,志工前往勘災,看到很多的家庭連修補屋頂的鐵皮材料都買不起。於是志工用心一戶戶的評估,了解災民需要多少的鐵皮,然後發放提供,也送上生活物資及糧食包,讓居民能夠安身安心。

「雖然瓜地馬拉現在委員只有七位,都是師姊,沒有師兄,但大家都很精進,每週舉行讀書會。培訓志工目前大概有八位,人數其實是非常少的。」志工張慈燃說起在瓜地馬拉志工人數真的不多,年紀至少都超過六十歲了,然而年齡並不是問題,「我們每次的發放都是幾百戶在做,像總務慈梅師姊,她一個人就可以打包六百份的文具物資。」

慈濟在瓜地馬拉已經耕耘將近二十年了,這之間已經有過幾百場的物資發放,可是張慈燃說,「很神奇,瓜地馬拉的五月到十月是雨季,雨傾盆下著,往往造成淹水。可是這麼多場的發放,我們居然沒有一場因為碰到下雨而停止。」張慈燃笑說,「可能是因為每次發放,我們都把上人請出來了,因為上人的關係,所以每次發放都是晴天,艷陽高照,真是很感恩啊!」

在行經的路上,慈濟志工不說苦,因為助人為樂,成了滿滿的幸福。

(資料來源:取材自2022年8月29日宗教處海外事務室同仁吳湘婷,及瓜地馬拉志工張慈燃在花蓮靜思精舍慈善志業的分享內容)

圖左 :因為志工人數不多,一場發放下來,志工黎英至少彎腰三百五十次以上,但是沒有人喊累,他們把活動當作是最好的修行。[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右 :由於當地慈濟志工不多,所以他們很努力地借力使力,每一站都與市政府人員及當地居民協調,邀約協助發放。[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左 :當地媽媽表示很感恩慈濟,因為家裡有四個小孩,這樣的文具用品發放,真的大大減輕了他們經濟上的負擔。[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右 :在丘阿蘭喬市,自從2020年開始紓困發放之後,每年慈濟到當地發放,市長亞歷杭德羅先生就會帶領著市府團隊,穿著慈濟志工背心一起打包物資,甚至一同進行物資發放。[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左 :奧多先生因長年參與慈濟的發放,在去年(2021)的發放現場,他已經懂得幫志工向鄉親說慈濟,還帶動小朋友們比手語的「感恩」。[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右 :慈濟從一開始援助瓜地馬拉,就一直援助的佩勒西亞市,他們的市長已經連任多年,特地用原住民的布做成一面獎牌,上頭繡著感謝慈濟的話。[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左 :除了文具發放之外,2022年也做了很多的紓困,每一場都有著滿滿的物資。[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右 :當地也有非常多的原住民,瑪雅民族等等,他們很多是文盲,也沒有身分,就由市政府的志工來協助發放。[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左 :除了紓困發放,志工也進行了很多家訪及個案關懷。高齡已七十五歲的慈法,是當地最高齡的志工,然而年齡並未阻礙她。[攝影者:慈濟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