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會友 與慈濟相遇的起點

2021/03/31| ◎吳南凱/新加坡報導
列印
「慈濟有這麼大的力量改變他(李德福)的一生,真的不可思議。」馬美麗在慈濟人文茶會中,被慈誠李德福浪子回頭的故事所感動,舞臺上正在分享來時路的本尊是那麼溫和,看不出他以前有種種惡習,可說徹底翻轉了人生。

◎人文茶會 以茶會友

馬美麗從馬來西亞南下獅城工作,反思自己這兩年來經常空過時日,生活漫無目標。經慈濟人接引,邀約她來參加人文茶會,讓她不虛此行,仿佛也找到了身心可以依循的方向。

負責此次人文茶會的協調羅政秋說,人文茶會原本計畫在去年(2020年)初舉辦,卻遇上新冠疫情來襲,不得不延後。眼看2021年疫情趨緩,雖然活動辦理有五十人的上限規範,不像往常可以一次舉辦上百人的聚會,但慈濟人更加珍惜得來不易的因緣,把握機會複辦人文茶會,用心接待每一位來訪者。

兩場人文茶會於2021年3月20日在靜思堂舉辦。下午天氣悶熱無風,突然烏雲密集,一陣大雨傾瀉而下,導致一些會眾躲避不及。幸好是陣雨,不一會兒就雨過放晴,不影響茶會的進程。

◎熱忱接待 賓至如歸

大家在進場前遵循防疫常規,進行電子簽到、量體溫和淨手。上到三樓佛堂,映入眼簾的是雅致樸素的迎賓布景,木桌上擺放著一本書、一支茶杯、一小盆花卉、搭配一幅「人文茶會」字畫,給人一種寧靜安詳的觸動。

繞過屏風,志工熱忱接待,讓人賓至如歸。人文茶會的節目豐富,除了古箏演奏、志工的心得分享,還有「竹筒歲月」短片,以及淨斯茶的故事分享。不僅如此,志工還準備了淨斯茶和茶食讓大家品嚐。過程的細膩與用心,讓人感到溫馨,也留下難忘的回憶。

義安中學副校長陳仁麗在老同學紀翠雲的陪同下與會。陳校長曾多次參加慈濟的大型活動,如歲末祝福、浴佛典禮、吉祥月祈福會等等。第一次參加慈濟人文茶會,感受到慈濟團體的美,陳校長說進場就有寧靜祥和的感覺,細品茗茶的芳香,讓人輕鬆自在。陳校長感恩紀老師的接引,讓她找不到拒絕參加慈濟的理由。

◎以茶入道 人文飄香

第二場活動是在晚間舉行,經過午後雨,氣溫稍降,陣陣微風令人舒爽。住在巴西立地鐵站附近的林鋒,這天偕同太太林景麗第一次來到靜思堂。他感歎地說每次經過高速公路看到這棟灰色建築,感到「神秘莫測」,這次終於有緣到訪。

林鋒對「竹筒歲月」印象非常深刻,很認同證嚴上人所呼籲的每天投竹筒,每天發一分善心,而不是每個月才起一次善念。林鋒說:「在買菜前和買菜後投竹筒,分別很大。買菜前,發心要助人,去到菜市場,就會要求菜攤少給一點,這分善念,也能影響其他人。如果買菜後投竹筒,就沒有機會把善念傳給他人。」

林鋒從小就接觸佛法,經常拜佛頌經。慈濟人把佛陀的慈悲喜舍精神,落實在生活中,實踐在世界各個角落,讓他深受感動。

志工曹綺文邀約了兩名朋友前來體驗人文茶會。友人龔玉芳表示讓她有所學習的是竹筒歲月的精神,小錢也可以行大善,不要小看自己一個小善舉,積少成多,積沙也能成塔。她也說靜思語「口說好話,心想好意,身行好事」,字句淺白卻蘊藏著待人處世的深刻智慧。

另一名友人謝樂盈說:「第一次聽到〈一家人〉這首歌曲,就愛上了,好舒服哦!特別是大家一起聽歌學手語的時候,那一刻的心情很愉快、很開心。」她們倆都表示感謝曹綺文帶她們認識慈濟,瞭解慈濟。

人文茶會是從「人文志工共修」演變而來,近年來以更溫馨的小組茶會形式,以茶會友,接引民眾走進慈濟,感受人文境教之美、人情之美,啟發人人發現自己內在真善美的心靈風光。

圖左 :雖然只有包括工作人員在內總共五十人的場次,志工一點都不馬虎,用心在細節處,營造人文茶會的素雅氛圍。圖為佛堂後方的布景。[攝影者:潘彗文]
圖右 :老同學紀翠雲(右)是慈濟教師聯誼會成員,陳仁麗副校長應她的邀請前來參與人文茶會。[攝影者:吳南凱]

圖左 :來自馬來西亞的龔玉芳(右一)表示讓她所有學習的是竹筒歲月的精神,小錢也可以行大善,不要小看一個善舉,可以積少成多,積沙成塔。[攝影者:潘彗文]
圖右 :人文茶會是從「人文志工共修」演變而來,近年來以更溫馨的小組茶會形式,以茶會友,接引民眾走進慈濟,感受人文境教之美、人情之美,啟發人人發現自己內在真善美的心靈風光。[攝影者:潘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