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如修行 職工發心入經藏

2023/01/10| ◎黃田恬/新加坡報導
列印
「剛才比劃得不夠俐落,我們重來。」距離2022年12月9日正式演繹的日子不到三週,職工許翠琴和經藏演繹種子老師,對團隊要求嚴謹,一句「能捨一切諸難捨」就反覆練習了近十遍。

中午一時,新加坡靜思堂一樓 的齋堂裡,多數職工還在享用午餐;此刻的三樓佛堂,已有十幾位不同部門的職工,聚集排練入經藏——從〈開經偈〉到《無量義經•德行品》的演繹。

◎把握分秒 入經藏演繹

2022年《靜思法髓妙蓮華》經藏演繹在全球各地啟動,將於12月9日至11日假臺灣高雄巨蛋體育館連線演繹。新加坡全島慈濟人總動員排練,志業體職工的入經藏練習也遍地開花。

位於島國北部的中醫義診中心職工,就聯同兩位西醫部職工,趁午休空檔練習;而兩所幼教中心職工是趁每週五下班後的時段,緊鑼密鼓排練。

靜思堂職工則是每週星期一、三、五,於午休的半小時空檔練習。對很多參與過經藏演繹的職工來說,像今天這般反覆微調姿勢和表情,都是入經藏必經的「化城」。

幕後策劃團隊邊走邊整隊,只是這次全球慈濟人同步入經藏,各地疫情此起彼落增加不確定性,團隊也經歷了不同於以往的考驗。

◎鍥入經藏 身口意合一

除了在靜思堂協助同仁教學,許翠琴也參與策劃與協調工作。若集體排練時要讓參與演繹者更瞭解慈濟史實,她也會繼續留下來為大家講慈濟故事。

乍看之下一人彷彿承擔幾個崗位,她以上人的話,「換個環境就是休息」自勉:「就是有需要做的事情,就去做了!」

和九年前《法譬如水・慈悲三昧水懺》經藏演繹相比,此次同樣大致分為專業藝文團體的呈現,以及慈濟人藉由手語、肢體動作和詞曲唱頌相應和。

不過,此次海外是連線演繹,像新加坡參與者演繹時,是看不見臺灣舞臺上專業舞者的演員,和巨型螢幕播放的慈濟史實影像的。要如何把經文義理展演到位,展現虔誠莊嚴的「心靈境界」,最是挑戰。

「演『大船師』為什麼要用力?因為背頭(臺上大螢幕影像)播放的是慈濟蓋醫院、找尋醫生的困難。」

許翠琴說明,蓋好醫院要開業了,找不到醫生怎麼辦?就還是要堅毅地做下去啊!「這樣的精神要讓大家知道,才有可能呈現出來。」

「演繹的人站在隊形裡面,無論他們是『船』還是『海浪』,觀眾所看到的畫面,他們自己看不到,要讓他們理解,所做的手語和肢體動作,結合音樂節奏快慢、歌詞、隊形背頭,就是要呈現給觀眾看的意境。」

「比得完美,不是演繹的重點。」她強調,演繹不止是來自個體的專注和用心,更是每個人和身邊夥伴的合齊協調、整體的美,並藉由唱頌將經文要義傳達給觀眾,自己也因深入經藏而貼近佛陀的精神。

◎獲得感動 可貴的經驗

職工排練緊鑼密鼓,梁家聲也是其中一員。他在加入志業體前,是活躍的慈濟志工,在《水懺》演繹承擔妙手種子,最近幾年歲末祝福都負責法繹任務。這次他難得不在策劃團隊,能全心參與演繹。儘管很熟悉演繹的曲目,梁家聲卻仍有新的收穫和感動。

練習進入《無量義經》之〈德行品〉,「大醫王,分別病相,曉了藥性,隨病授藥;大船師,運載群生,渡生死河,置涅槃岸……」 梁家聲解釋,重複的詞句,卻是不同動作和意涵:「從第一遍唱要啟航、運載眾生,到第二遍時無論碰到什麼阻礙,還是要堅定心,克服一切困難去做。」

「這是以前(演繹)沒有的動作,要調適自己的心境,想像整套動作,才能把感覺帶出來。」加入志工會務發展室一年有餘,梁家聲認為比起在社區作志工付出,作職工更是「加重承擔」。

平常會務工作繁忙,應付接踵而來的任務期限,不知不覺對志工抱有高期待,梁家聲自省要再加一層善解和包容,「大家都在忙家業,要感恩和體諒。」

「我最近看到一則(證嚴)上人開示,上人說,知足感恩善解包容,感恩尊重愛,該給你們用的,我都給了。」梁家聲心想,現在(工作)就是把上人給的法統統「搬出來」,但這麼簡單的道理,最終還是看自己怎麼運用。

世人常說知易行難,就是通過一次次的承擔和磨練,培養自己轉念的功夫。他提醒自己,無論身為職工或志工,都要視彼此為共同體,「辦任何一個活動,一定要和志工同進退,規劃一起規劃,做一起做。」

「每一次唱都還是感動,只要盡心盡力去唱,隔壁的夥伴也會感受到道氣。」這次梁家聲經由入經藏獲得感動,調適了心態,對他來說,也總是可貴經驗的累積。

◎診間百態 治病也醫心

對佛教慈濟中醫義診中心(卡迪)中醫師鄧鳳梅而言,無論參與者多寡,透過群組排練,也能達到「共修」目的。

鄧鳳梅這次承擔職工推手和種子,每個週末也定期參與種子集訓,她的堅持源自九年前參與《水懺》演繹的震撼體驗。「那時我才認識慈濟兩個月,在(觀眾席的)『大愛區』唱曲目,不懂佛法,連道氣是什麼都不知道,只是感受到現場的壯觀和莊嚴。」

「當年趕不上加入妙手妙音組,現在當然要把握參加,就好像看國慶慶典,你在家看電視,和在現場的臺上肯定是不一樣的。」鄧鳳梅視經藏演繹為深入慈濟理念的法門之一。

「在慈濟上班,跟在外面的企業最大的不同是什麼?」她說道,外界企業是一個工作場所,賺「人間財」;而慈濟是修行道場,是賺「智慧財」的地方。

診間如同社會縮影,每日有各式各樣的人帶著疑惑病苦而來,接觸佛法後,鄧鳳梅以平常心看待病人的情緒。

她分享,曾有一位病人上門求醫時面帶憂容,對接待志工口吻也不好。看診時,鄧鳳梅藉由對方脈象急躁入手,瞭解症狀之餘,也與病人談心,瞭解對方家中憂鬱之源,心理負擔很大。

她和病人說,診所負責接待的都是不領薪水的志工,你剛才心急之下態度不溫和,待會不妨和大家說聲抱歉,病人聽了後愣了一愣反問:「那我是不是也要和家人說『對不起』呢?」

鄧鳳梅趁機引導病人:「(證嚴)上人教我們『對的人要和錯的人說對不起』,如果對方做錯,我們要借此提醒自己,假設對方這麼做是為你好的話,更要感恩他,不管是對是錯,都要感恩,你的心會舒服很多。」

結果這位病人離開前,真的向診所志工道歉。鄧鳳梅問患者:「你的心是不是比較『鬆』了。」病人點頭稱是,心情暢快地回家了!

鄧鳳梅笑稱,飲用了四神湯「知足、感恩、善解、包容」,給病人更多包容和時間,換種方式勸說,其實更有機會讓病人「聽得進好話」,改正態度或影響健康的不良習慣。

◎及時把握 有心就不遲

十月中才加入演繹,慈濟大愛幼教中心(義順)教師顏妏姍,抱著歡喜心參加經藏演繹。她第一次排練就遇上社區大組練習,「快嚇死了,完全沒有聽過任何曲目,也不知道自己的站位,就直接開始一連串的練習。」演繹到『海浪』的時候,還站在最前面的正中央。

「還好身旁的師姑很用心教學,我趕快跟著模仿前方參與者的動作,儘量跟上。」今年二十九歲的顏妏姍曾就讀慈濟大學,對手語演繹並不陌生,這次她和其他幼教同仁一起參加經藏演繹,不僅開始齋戒茹素,也會觀看大愛電視節目《人間菩提》等,以豐富自己對演繹詞曲的體會,「動作上其實不是重點,當法進入到心裡,自然的就會將動作演繹出來。」

〈德行品〉其中一段關於忍辱的偈頌「奉持諸佛清淨戒,乃至失命不毀傷,若人刀杖來加害,惡口罵辱終不瞋。」讓顏妏姍特別有感,大體認識到佛法忍辱的奧義。

「這次經藏演繹,讓我學會如何將自己的心定下來,如何做到忍辱,把佛法用到生活中。」她表示,好的事情就是要一傳十、十傳百,讓天下的人都一起來行善事。

許翠琴也有同感:「當大家每週都來(入經藏),都以很恭敬和虔誠的心,處在很寧靜祥和的氛圍,所凝聚的善念,就能發揮很大的力量。」

儘管演繹《靜思法髓妙蓮華》不容易,但每個參與其中的職工都緊鑼密鼓排練,並堅持到最後,只為呈現攝心的演繹,而慈濟同仁在職業和志業上的精進求法之路,不正也是如此。

圖左 :2022年「靜思法髓妙蓮華」連線演繹前,新加坡各區總動員,志業體職工的入經藏練習也遍地開花。[攝影者:曾美珍]
圖右 :靜思堂職工每週三天,趁午休空檔反覆練習入經藏。(攝/ 鄭穎坪)[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左 :靜思堂職工每週三天,趁午休空檔反覆練習入經藏。[攝影者:曾美珍]
圖右 :許翠琴(藍衣者)說,站在隊形裡的演繹者,要將自己心境結合唱誦、動作、神情,契入偈頌描述的意境,才能演繹出攝心的佛法。[攝影者:洪德謙]

圖左 :儘管很熟悉演繹的曲目,梁家聲(左)卻仍有新的收穫和感動。(攝/ 鄭穎坪)[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右 :雖然無緣趕在十年前參與《水懺》演繹妙手妙音組,但鄧鳳梅深知「緣深不怕緣來遲」,這次把握因緣承擔同仁推手和種子。[攝影者:潘寶通]
圖左 :職工齊心入經藏,靜思堂漸漸凝聚道氣。[攝影者:曾美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