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懷約旦貝都因人 溫暖照進河谷地

2022/07/21| ◎吳秀玲,林綠卿/約旦報導
列印
「疫情給我們一段痛苦的時間,疫情讓我們受到困難和折磨,感謝阿拉,讓您們非常辛苦了,希望疫情能夠好轉,你們真心地對待我們,非常感謝你們的幫助。」約旦河谷區(Jordan Valley)居民伊兒罕(Elh am)從慈濟志工九十度彎腰,恭敬的身形中收下物資包,娓娓地道出心中的感動,臉上漾開的笑容,就如藍天下燦燦冬陽。

「約旦政府對於貧戶也有補助金,但是這幾年來經濟不佳,政府也沒辦法再承擔,找不到資源,所以河谷這三個區,是我們的重點區。」約旦分會執行長陳秋華(濟暉)強調河谷地三區平常就連約旦人都不太願意踏進這裡,所以對志工而言是重點區也是肩上的重擔。

◎領取單 發放點滴分明

約旦河谷位於約旦西部,低於海平面線三百五十公尺,約旦河是約旦、以色列的國界,二月首都安曼(Amman)氣溫六度,約旦河谷白天氣溫二十三度,晚上轉冷偏寒。

約旦慈濟志工從2002年起關懷遊牧民族貝都因人,以往每年都會為河谷區六百戶的家庭,舉辦冬令和齋戒月的發放。近幾年新冠疫情蔓延全球,病毒肆虐,居民生活雪上加霜。志工愛心不減,2020年擴大紓困,農田休耕期間,十一月至隔年四月,六個月裡,每隔兩個月,帶來發放物資,幫助貧困鄉親度過寒冬。

2019年11月志工依約前來關懷,發放米、糖、豆子、油等食品。這次的冬令發放,首次登記造冊,透過領取單讓愛的贈予更加確實。

「每一個物資都來得不容易,我們為了誠正信實,照顧戶來的時候,我們就是一一幫他核對名字,讓他打手印蓋印章,確定他有領到這份物資。」慈濟基金會同仁麥鳳儀細細說明,每個人手上的領取單,讓發放點滴分明。

善的漣漪也感動來自戰亂的敘利亞籍阿布歐比達(Abuobeida),逃難中太太營養不良,三歲兒子嚴重氣喘,幸得志工伸出援手,成為約旦慈濟的第一位照顧戶。歷經苦難,如今,他穿上志工背心,走入苦難。

阿布歐比達話不多默默做,高大的身軀只見他搬上忙下,汗水浸溼了衣服,臉上還是掛著微笑:「我的想法是每個人都是一樣的,這樣的想法,讓我在每晚入睡都是安心的,任何人,不管是老弱婦孺或男性,我都希望他們快樂,我進慈濟以前就這樣認為,但在慈濟又學到更多。」如同佛法說的「眾生平等」,他一步步在慈濟路上實踐,在愛裡堅強。

約旦河谷區三個地點,民情各不同,有的寡婦居多,有的孩童眾多,2002年起的關懷,綿綿長情路,手中拿著銅板的貝都因少年:「我聽了證嚴上人竹筒歲月,想幫助更需要的人,所以這些一塊、一塊錢交給你們。」志工將貧中之富的種子種下,這回饋,讓大家紅了眼眶。

◎紓困金 祝福也很珍貴

休耕期間,再加上疫災,河谷區貧民原本生活就不易,現更加艱困,似乎沒了盼頭。2021年2月約旦執行長陳秋華和慈濟志工們再度來到,發放的物資除了食物之外,還增加二十約幣(約合新臺幣八百元)的補助,多數居民用在繳交房租,紓解燃眉之急。

「我很高興,再一次感覺很快樂,當我跟他們說話,給他們食物,還有疫情紓困金時,我看到他們每個人都很高興,我有同樣的心情。」租金有了著落,志工安納思(Mohammed Anas)看到鄉親不再愁眉苦臉,這分快樂,來自於付出,讓他的心也不由得跟著飛揚,黝黑的臉龐笑得比陽光還燦爛。

大人井然有序地領著物資,不知愁苦的孩子們,也一樣一個個乖乖排好隊,接到志工彎下腰,親手遞上的棒棒糖,雀躍歡喜的神情,那分單純的滿足,志工是心疼,也是感恩!

陳秋華手中的福氣竹筒,更引起熱烈回響,多年來的援助,愛在彼此間滋長,民眾法第碼(Fatimah)離去前不忘投下愛心:「我孩子的父親已經去世,我想要做好事,幫助有需要的人。」

不論銅板、紙鈔,大家隨緣量力;就算無法投入金錢也沒關係,婆婆媽媽們手心向下在竹筒上送上深深的祝福,布施真誠的心,愛,彌足珍貴!

◎食物包 溫暖這個冬季

疫情看不到盡頭,志工們心懸河谷地的居民,2022年2月18日,陳秋華和十二位志工,清早開著車,黃沙漫漫中,沿著崎嶇山路,帶著裝著白米、白糖,食用油、紅扁豆、椰棗、黃起司、紅茶包、番茄糊、短麵線的食物包,走訪河谷地三區。

第一區法努須村(Corona Relief Jordan Valley Fannoush),第二區阿茲瓦村(corona relief Jordan valley durar ibn Azwar), 第三區卡瑞瑪村(corona relief Jordan valley durar ibn Azwar)。每區兩百戶的紓困發放,及一百位清寒家庭學童的冬衣捐贈。六百份的食物包,三百件的冬衣,滿滿的物資,暖暖的愛,相信這個冬天,又是一個溫暖的季節。

第一區法努須村,防疫期間志工們做好防疫措施,量體溫、戴口罩、消毒手,保持距離。口罩下掩不住眼底的善意。鄉親們依照名單與號碼蓋手印,領取發放券。發放前在祈禱中凝聚大家的善念,祈求全球疫情早日消弭,人人平安。本土志工如思(Mohammad Alroz)恭讀證嚴上人的祝福信,傳達上人誠摯的祝福和期盼,在愛與善的氛圍下揭開序幕。

第二區阿茲瓦村,志工借用鄉公所辦公室進行發放,現年二十七歲的志工瓦以德(Waed),是沙烏地慈善組織的職工,2019年加入慈濟志工行列,共同的心念熱情參與發放,現場忙著核對登錄資料,能盡一分心力,細心的她一樣忙得高興。

第三區卡瑞瑪村,志工來到法蒂瑪(Fatimah)學校發放,寬廣的運動場上,兩百份的食物包一個個排放整齊,場面壯觀。為了遵守防疫規定,群眾必須保持距離,當地警員也來維持秩序。這村落有比較多行動不便的長者,還有眼盲的照顧戶,志工們輕聲引導,暖心攙扶。

「因有這麼多的愛,才能圓滿一場場的發放。」陳秋華代表致贈上人的福慧紅包,給三位當地協助的負責人,感恩祝福之心滿溢。

◎靜思語 利他刻在心版

發放現場,只要是在等待的當下,如思便引領著小朋友們學習靜思語。一張張的圖卡上,色彩鮮明的有趣圖案,簡單的文字,總能讓孩子們看得目不轉睛。

「認真學習要具備,赤子的真誠,駱駝的耐力,獅子的勇猛心。」「時時面帶笑容,要別人笑,自己要先笑。」……一句句的靜思語,如思與小朋友活潑親切的互動,孩子學得歡喜。朗朗的讀書聲,一遍遍迴盪在風過林梢的樹下空地或教室裡。

靜思語教學,利他行善的大愛精神,在這貧瘠之地,志工用心澆灌這群小幼苗,也將愛輕輕刻在心版上。

一整天三場的發放活動,不管是在哪個農村,都能看見志工蹲下身子,仔細的核對尺寸,親手幫孩子們穿上冬衣外套,溫馨之情流淌在每個角落,孩子們在這個冬季不只身子暖了,心也暖了。

「做中學,學中覺。要親自通過我們的手和眼,去到有苦難人的地方,將慈濟大愛傳去,還要轉識為智,祈希更多的人了解,力行上人的法,這是一條快樂的菩薩道。」將上人的教導奉為圭臬的陳秋華,在約旦就盼匯聚更多的善念,攜手同行善道,溫暖更多苦難人。

圖左 :2022年2月18日,陳秋華和十二位志工,清早開著車,黃沙漫漫中,沿著崎嶇山路,帶著裝著白米、白糖,食用油、紅扁豆、椰棗、黃起司、紅茶包、番茄糊、短麵線的食物包,走訪河谷地三區。[攝影者:陳秋華]
圖右 :2019年11月志工依約前來關懷,發放米、糖、豆子、油等食物品。這次的冬令發放,首次登記造冊、透過領取單,讓愛的贈予更加確實。[攝影者:林綠卿]

圖左 :現年二十七歲的志工瓦以德(Waed,右),是沙烏地慈善組織的職工,2019年加入慈濟志工行列,共同的心念熱情參與發放,現場忙著核對登錄資料。[攝影者:林綠卿]
圖右 :河谷地第三區卡瑞瑪村,志工來到法蒂瑪學校發放,寬廣的運動場上,兩百份的食物包一個個排放整齊,場面壯觀。[攝影者:林綠卿]

圖左 :卡瑞瑪村有比較多行動不便的長者,還有眼盲的照顧戶,志工們輕聲引導,暖心攙扶。[攝影者:林綠卿]
圖右 :一句句的靜思語,志工如思(前左)與小朋友親切的互動,孩子學得歡喜。朗朗的讀書聲,一遍遍迴盪在風過林梢的空地,也把利他行善的大愛精神刻在孩子心版上。[攝影者:林綠卿]

圖左 :志工蹲下身子,仔細的核對尺寸,親手幫孩子們穿上冬衣外套,溫馨之情流淌在每個角落,孩子們在這個冬季不只身子暖了,心也暖了。[攝影者:陳秋華]
圖右 :敘利亞籍志工阿布歐比達( Abuobeida),逃難中太太營養不良,三歲兒子嚴重氣喘,幸得志工伸出援手,成為約旦慈濟的第一位照顧戶。歷經苦難,如今,他穿上志工背心,走入苦難。(照片提供:大愛新聞截圖)[攝影者:林綠卿]
圖左 :志工安納思(Mohammed Anas)看到鄉親不再愁眉苦臉,這分快樂,來自於付出,讓他的心也不由得跟著飛揚,黝黑的臉龐笑得比陽光還燦爛。(照片提供:大愛新聞截圖)[攝影者:林綠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