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習培訓 傳承大愛無國界

2016/07/24 | ◎鄭春燕/新北市新店區報導
列印
2016年新店文山區「見習志工、培訓委員慈誠課程」,於7月24日在臺北慈濟醫院舉行。一大早,親切的招呼問候聲充滿著醫院大廳,工作人員與學員約計二百五十人,期待一 個月一次的主題課程來臨。

今天課程的主題是「國際賑災」,常參與國際賑災及冬令發放的志工許學智敘說「直接、重點、尊重、及時、務實」與「走在最前, 做到最後」的救災原則,讓學員們對慈濟大愛無 國界的賑災,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和感動。

◎延續互助精神

「為何不救台灣?要去救國外?」志工講師許學智談起1999年8月,當慈濟志工為土耳其傷亡慘重的大地震展開街頭募款時,有些人質疑慈濟「為什麼不救臺灣?卻去救那遙不可 及的土耳其?」孰知三十一天後,臺灣發生了驚天動地的921大地震,許多國家也遠道來馳援,土耳其亦派救難隊來幫助台灣。

慈濟國際賑災從1991年4月援助孟加拉水患開始,迄今援助的地區已有九十二個國家。大愛無國界的意義就是不分種族、宗教、地域或是政治立場,慈濟都以人類互助的精神、尊 重生命的理念,悲愍之心向受災國家伸出援手。

1991年7月,中國大陸華東、華中地區發生世紀大洪澇,兩億多人流離失所,證嚴上人不忍眾生受苦難,發起賑災救助。當時兩岸政治雖屬不明狀態,台灣的輿論多充滿了質疑與 反對,慈濟仍以兩岸同文化、同種族,以大愛化解的理念,才能順利在大陸發放物資、建學校與蓋大愛屋。

因為1991年華東、華中的賑災,慈濟人展現「感恩、尊重、愛」得到肯定。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後,外面世界幾乎無法進入賑災,而慈濟得以順利成行,川震至今已過八 年,慈濟人依然還在當地關懷及推動環保概念。

許學智以多段刻劃人性光輝的故事分享,例如泰國賣麵老闆幫助一位偷食物給家人的小孩,三十年後,成為醫生的小孩感恩回報的溫馨故事。短短三分鐘影片,他不知分享過多少次, 但還是哽咽的無法言語,也讓許多學員跟著紅了眼眶頻拭淚。

剛從四川洛水回來的許學智說,在洛水看到一位慈青,她是當年慈濟在義診時的小志工,如今她讀大學了,加入慈青社回來幫忙!這就是善與愛的循環。愛是會感染的,付出中見苦之 福、見貧知足,收穫最多的也是自己!

◎愛與善的傳承

多年前,學員吳郁美在急診就醫,無家人陪伴,有一位慈濟志工主動來陪伴她。郁美說:「她的行為讓我很感動!」這位志工分享慈濟的故事,每天一早騎車載她做早課、薰法香,安 排郁美到花蓮當醫療志工,今年還幫她報名見習志工上課,讓她更進一步了解慈濟。

郁美說:「每天早上參加薰法香,是在洗滌自己的習氣。既然決定要走入菩薩道,就要深入去做人間菩薩!」看到世界災難這麼多,慈濟國際賑災是不分種族、不分宗教去幫助苦難眾 生!有福報的人要保握因緣多付出,吳郁美說,自己會更積極的參與,做救人的人間菩薩!

見習學員李家蓉的母親是桃園區資深志工,她以媽媽為榜樣,用「寸寸感恩心、步步覺有情」為座右銘,要將小愛化成大愛的慈濟精神。她堅定地說:「我要走出去關懷所有的人!」 家蓉是職業褓母,她把一對姊妹視如己出,更打算要帶她們來當書軒小志工,希望種下善的種子,未來孩子長大後更可以去影響其他人。

「走路要輕 怕地會痛……大愛的人 我要向您致敬……您在陌生的國度裡 為受災的人送溫情 這是悲天憫人的說明……」透過資深志工的分享,讓學員們更了解大愛無國界,悲天 憫人的精神,如同「擁抱蒼生」的歌詞義涵令人感動。

圖左 : 講師以多段刻劃人性光輝的溫馨故事分享,令許多學員紅了眼眶頻拭淚。[攝影者:許金福]
圖右 : 培訓學員李家蓉(中)用「寸寸感恩心,步步覺有情」為座右銘,將小愛化成慈濟大愛的精神,她堅定地說:「我要走出去關懷所有的人!」[攝影者:許金福]

圖左 : 認真做筆記的學員吳郁美(右一)看到世界災難這麼多,慈濟國際賑災是不分種族、不分宗教去幫助苦難的眾生。[攝影者:許金福]
圖右 : 手語「擁抱蒼生」的歌詞演繹,其義涵令參與學員感動。[攝影者:許金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