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心年傳統 水餃祝吉祥

2023/01/20| ◎李志成,蔡翠容/志業體活動報導
列印
「精舍每年過年,都會包水餃,就好像就是一個傳統;因為水餃,另外一個名詞就叫『元寶』,包水餃過年就是討個喜氣。」今年「精舍過心年」負責水餃製作的德杭師父,說起精舍過農曆年的傳統。

2023年1月18日 、19日及20日三天,在靜思精舍大寮外,總是圍坐著一群帶著頭巾、圍裙及口罩的慈濟志工,個個低著頭,雙手仔細捏覆手中水餃,認真將一個個元寶至放入盤。

◎以愛包覆

德杭師父提及,以往「過心年」水餃都是在除夕當天包製,今年用三天時間,預計作一萬五到一萬六千個水餃。「我都是跟著學。」師父客氣表示,自2015年開始,便加入這個區塊,從中也一步步學習。「如果有問題,就可請教教我的師父。」

「六六大順,每年餡料都一樣是,薑、豆包、香菇、素火腿、紅蘿蔔,還有主角高麗菜。」然而,師父滿懷愛心、處處用心,為讓口感酥脆,豆包也先行一一經過酥炸,更為符合普羅大眾口味,增添了素火腿。更重要的是,在水餃正式量產之前,師父便先試作些許成品,請團隊試吃品嚐,為內餡口味及餃皮Q度打分數,作為大量生產的依據。

除了口味的管控,師父更叮嚀,要注重水餃包功。「我們比較嚴謹的要求是,希望餡不要漏出,才不會在煮的時候所有的餡都跑到鍋子裡面;希望每個水餃的皮都要捏緊……」

德杭師父歡喜分享,在製作水餃過程中,他意外有個「驚喜」。因為高麗菜餡料講究新鮮,當天就要罄其所有。「今天我們多出了餡料,大概需要再加兩斤麵皮。」原本打算再採購,沒想到志工間出了高手,取來麵粉,輕鬆完成Q彈餃皮。

◎付出報恩

連續三年都回到精舍承擔過心年工作人員的板橋新埔慈濟志工劉月女,看到正在包水餃的一群人,她上前穿起圍裙、戴著頭巾,加入雙手與大家一起投入包起水餃。

孩子都已長大,也很貼心,希望媽媽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劉月女便很自在回到精舍。「我很歡喜,也以報恩心情回到精舍。」她雲淡風輕提及,「剛進廠」維修出廠,這一場病令她感到就如重生,體會到生命就僅在呼吸之間,才是生命的存在。「能夠付出就是一種報恩,能夠付出就感覺到生命的存在。」

因為大愛媽媽因緣,進而受證為慈濟委員,劉月女感恩慈濟豐富她生命歷練,她笑稱,「我天生就不是個媽媽的料,慈濟給我學習當媽媽的機會。」說到此,經過三次心肌梗塞,一次癌症,最近也通過一場大刀考驗的劉月女分享:「還好,挺過來了。」感恩受上人的法薰習,她在病中細細思量、自省:哪裡做不好?有功課要繼續完成?陪伴孩子的時間不足?想及此,劉月女心肌梗塞雖在急救病床上,卻立即撥電話向女兒道歉,未能好好愛她,感恩生命中有她。

笑稱只會煮麵的她提起,此次包水餃也是從不會學到會。「我覺得真是受用無窮,而且能夠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在慈濟她看到燦爛與美麗,也在團體薰陶中,總是有滿滿感觸與收穫。當雙手舀起餡料時,劉月女看到種種高麗菜、豆包、香菇……種種材料及調味料和混一起,彼此融合,這就如人與人之間也是參差不齊,卻能夠彼此包容而融和。「像這一鍋餡料,豆包吸附水分,高麗菜有甜味,火腿、香菇有香氣……」這就如每個人各司其職,做好本分事。

◎海外祝福

而一群慈濟大學及慈濟科技大學外籍學生,雖是來自菲律賓、泰國、印尼、莫三比克等不同國家,三十餘位年輕人也把握因緣,融入在這一群「低頭族」中。

「很開心,因為我們以前不會做水餃,今天有師父教我們怎麼做……」望一望身旁的夥伴,來自莫三比克的「一千」,說起大家今天的心情。他更表示,今天學會了包水餃技藝,往後他也可以回饋教他人。

到臺灣學中文八個月的一千,開心說著第一次經驗,水餃內有很多他不認識的「東西」,但是聽說很好吃。「臺灣人、慈濟人來幫助我們,我們國家沒有人會說中文。」一千認為,如此要幫助他們的人,就無法和他們溝通。有鑑於此,他來到臺灣學習中文,如此具有葡語、英語及中文能力,就能幫助彼此溝通,作為橋梁。除了學習語言外,一千也從慈濟人助人的行動得到啟發。以往看到需要幫助的人,他也從不會伸手支援,如今的一千,也想助人,也有慈悲心。

而慈濟科技大學,菲律賓馮亞力同學也感恩,第一次到精舍過年,有機會可以幫師父們包水餃。印尼李偉霖同學則表示,因為沒有辦法回國,有機會能到精舍幫忙,可以做志工,就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高中就讀印尼慈濟大愛學校的他,雖是位基督徒,卻受慈濟影響也成為茹素者。「在印尼也有包水餃,但是包法不一樣,餡料也不同。來精舍就是要從頭學一次,要包得漂亮一點。」

盤中個個水餃姿態各異,大小也或許不一,卻同樣包含著靜思精舍師父們的愛及全球慈濟人的虔誠祝福。德杭師父更為大家準備一分神秘禮物,包在水餃裡。等待著有緣人到精舍過心年,自口中發現這分愛的禮物。

圖左 :來自板橋的慈濟志工劉月女,以報恩心情回到精舍過心年,把握因緣付出。[攝影者:蔡翠容]
圖右 :來自莫三比克的「一千」,說起大家今天的心情,今天學會了包水餃技藝,往後他也可以回饋教他人。[攝影者:蔡翠容]

圖左 :在靜思精舍大寮外,一群帶著頭巾、圍裙及口罩的慈濟志工,個個低著頭,雙手仔細捏覆手中水餃。[攝影者:柏傳琦]
圖右 :三十餘位慈濟大學及慈濟科技大學外籍學生,來自菲律賓、泰國、印尼、莫三比克等不同國家,把握因緣進到精舍幫忙包水餃。[攝影者:柏傳琦]

圖左 :除了口味的管控,德杭師父更叮嚀,要注重水餃包功。[攝影者:柏傳琦]
圖右 :德杭師父滿處處用心,在水餃正式量產之前,便先試作些許成品,請團隊試吃品嚐,為內餡口味及餃皮Q度打分數,作為大量生產的依據。[攝影者:柏傳琦]

圖左 :菲律賓馮亞力同學也感恩,第一次到精舍過年,有機會可以幫師父們包水餃。[攝影者:李志成]
圖右 :印尼李偉霖同學表示,有機會能到精舍幫忙,可以做志工,就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攝影者:李志成]
圖左 :同儕間在包水餃工作中也能互相學習教導。[攝影者:柏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