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靜思弟子 骨子裡的慈濟情

2023/01/24| ◎彭鳳英/志業體活動報導
列印
一分相思之情,是弟子們牢記在心裡面的根;一分感恩之心,是弟子們骨子裡的慈濟情。馬來西亞資深志工劉濟旌、郭濟緣、簡慈露,帶領吉打、檳城、雪隆的靜思弟子於大年初一(1/22)連線向上人、靜思精舍師父、全球 慈濟人拜年;透過經藏演繹、教育、醫療、社區深耕的影片呈現合齊之心。

因COVID-19疫情,讓上人擔心弟子們的慧命。郭濟緣感恩上人:藉由科技隨師,疫情期間舉辦品書會、推素,在家也可以聞法、說法、傳法,讓大家跟緊上人的腳步來行善。政府解封,生活回歸正常之際,開始入經藏的排練演繹,弟子們沒有空過時日。

◎回到最摯愛的家

整齊的步伐,整體的美,來自個人的美。上人讚歎馬來西亞慈濟人:大馬連心,見證你們長時間沒有回來,可是精進都一樣,畫面之美表達人人真心真誠傳法脈,精進在宗門。讀書會法入行,人人發心立願,檳城、吉打離臺灣那麼遙遠,可以體會各位菩薩平時的精進、守規律。

「等待了兩年多,雪隆(雪蘭莪、吉隆坡)弟子終於可以回到靜思堂齊聚一堂,向上人拜年。」蘇祈逢感恩上人、精舍師父、本會主管同仁,在疫情期間的關心與陪伴,讓弟子們能夠平安度過每一天。

馬來西亞的疫情趨緩,最艱難的時刻已經過去;慈濟五十六周年慶時,終於回到最摯愛的家--雪隆靜思堂。志工們把握時機舉辦周年慶浴佛典禮、入經藏演繹。環保站開始營運,環保菩薩不再失業了;志工積極走入人群,膚慰苦難濟貧教富;百萬菩薩和慈濟人共同度過艱難的時刻,共同推展志業,讓慈濟能夠幫到暗角的每一個苦難人。

一年之計在於春。今年的開始還是要比過去更精進,把慈濟的法弘揚落實在全馬,這是上人最期待,也是跟弟子們最貼心的叮嚀。但願疫情快速的過去,大家能時常歸來心靈的家。

◎人間希望在教育

馬來西亞東邊(東馬)的沙巴州(舊名北婆羅洲),是馬來西亞最貧窮的州屬之一;人口中有30%非公民,他們沒有身分,是從菲律賓、印尼來的移民,在海岸線落地生根。沙巴州地廣人稀,華人雖然很少,不過也有五個據點,包含亞庇支會和四個聯絡處。

東馬,有很多無國籍的人,過去慈濟人並沒有接觸太多。2013年,上人鼓勵馬來西亞慈濟人,百萬好菩薩大招生,也是這個因緣,斗湖聯絡處的負責人羅珍愛,走入黑區去關心那些無國籍人的生活情況,才發現他們的孩子都失學了。因為深入才了解更多,不只有斗湖有很多孩子失學,沙巴的幾個據點也有不少無國籍的孩子需要幫助。

如何把黑區變成亮區?這些無國籍的住民,都是最需要慈濟救助的一群。 於是,2017年設立斗湖慈濟無國籍兒童學習中心(簡稱:學習中心)。

「2020年6月5日向上人簡報在疫情期間所做的事,上人開示:人間的希望在教育,孩子隨著時光分分秒秒過去,但願慈濟人的愛不間斷地陪伴孩子長大……」簡慈露接著說:上人提醒濟貧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孩子的教育;上人的這幾句話,我們重重的聽入心。

下線後,馬上和沙巴據點的負責人商討,除了斗湖以外,還要在各據點設立學習中心,幫助無國籍失學的孩子有受教育的機會。但是,這兩年疫情嚴峻,有非常多的考驗,設立的進行沒有想像中順利,除了斗湖、亞庇支會、山打根聯絡處,另外兩個據點仍在努力籌備當中,希望後面的因緣會成熟。

◎陽光遍灑暗角

2022年5月申請山打根學習中心開課時,面對著重重的挑戰,負責人龔德益坦言:也曾想放棄。教育部的官員,看到不收費,問:資金從哪裡來?怎樣經營?志工跟他們分享,在據點所做的點點滴滴以及關於學習中心的運作,最後終於順利通過申請。

最擔心的是沒有經營學習中心和帶領老師的經驗,幸好有一位退休的陳秋虹校長,和一群二十幾歲,有活力、有愛心、有理想的年輕人加入教育行列。龔德益欣言:「他們都是孩子們的偶像,家裡面對的問題都會向老師傾訴,而且在短短幾個月就看到孩子的改變,品性的昇華,這就是團隊的力量。」

在老師們充滿愛的培養下,自信積極快樂友善的氣質像陽光一樣遍灑在孩子身上。他們教育孩子會做事、做學問的同時更要先學會做人,也讓孩子們動手實踐,學習在家幫忙做家務。

◎落實教育使命

來自沙巴州山打根的陳秋虹校長,2018年離開服務三十七年的教育崗位,投入慈濟當志工。2022年5月9日正式接任山打根無國籍學習中心主管,協助處理行政工作。

學習中心剛啟用時,她很煩惱,軟體硬體設備一切都從零開始;每天要面對語言不通、頑皮不受教的無國籍孩子。「感恩負責人龔德益師兄和師姊們一直支持陪伴,對學習中心的需求有求必應,而且隨傳隨到。」

有一天中午,杰斯林老師發現班上一位學生腳趾被玻璃刺傷,傷口雖已經包紮還是血流不止;立刻尋求志工協助送孩子到醫院治療,龔德益義不容辭趕來把孩子送院就醫,令陳秋虹感動不已。此外,學習中心若有欠缺日用品、文具、工具或是需要維修的地方,志工都會來處理,在無後顧之憂的情況下,老師、學生都能在溫馨舒適的環境達成各自的任務。

學習中心共有八位老師,是經過面試培訓才正式投入教學工作。剛踏入社會工作的老師們,雖然沒有豐富的經驗,但是年輕有活力而且很有耐心和愛心。他們來自不同的種族、不同的宗教信仰,可是卻能和睦相處,善待每一位學生如同一家人。

看著孩子們在改變,家長和老師對慈濟教育的認同,心中的歡喜筆墨難以形容。陳秋虹說:這一切歸功於上人創辦慈濟,感恩上人給予的教導及愛護。回顧三十七年的教育工作,無論在工作、在人事,都有孤單作戰的感覺。承擔慈濟志業卻讓她有了滿滿的能量和動力,「不敢言累不敢喊停,因為背後有一群愛心滿滿的慈濟志工和老師,天真活潑可愛的孩子;期待彼此能長久相伴,給孩子正確的人生方向,落實教育的使命。」

◎成為學生的後盾

露億莎是一位很嚴厲的老師,對孩子的要求很高,對學生犯錯很不諒解。自從參與家訪之後發現他們的困境,才打開心結,對孩子更有同理心和愛心,更主動地關注孩子。

學校最常面對的是學生的缺席問題,大部分學生不會坦誠告知缺席原因。其中一位學生哈金,三個月來,幾乎每個星期都有三次以上的缺席,他經常以前一天很晚才睡來不及洗校服為理由。這樣的理由,考驗著露億莎的忍耐度。

露億莎嚴厲地對哈金說,你已經十二歲了,難道還要媽媽幫你洗校服嗎?你應該自己洗校服的,面對責問,哈金總是沉默不語。她決定親自到學生家進行家訪,她問哈金的媽媽,孩子經常缺課的原因,沒想到媽媽竟然流淚道歉,令露億莎感到意外。原來哈金為了幫補家計,經常外出賣水果,直到晚上十一點才回家。

他們家很窮,錢用來買水,就沒有能力再買洗衣粉。露億莎心想:竟然連臺幣十塊錢的洗衣粉都買不起,他們的生活一定很辛苦。在不了解的情況下對哈金的嚴厲,她感到抱歉,因此回到學校向哈金道歉。

家訪後,露億莎有兩個體會:「一是學習了解和同理孩子的處境,並以引導而非批評並落實在日常生活中。二、要讓我的學生不被原生家庭不良文化影響,引導他們自我肯定,我和其他老師夥伴談過,要成為學生們的後盾,讓他們把我們當成父母般的依賴。」

2021年,阿芝拉尼居住的村莊遭遇火災,家毀於一旦。遭遇如此的不幸,她沒有想到慈濟志工會來幫助,當時的她也沒想到現在竟然也成為慈濟的一分子。

參與慈濟後,有機會與志工一起到百淡原住民村做家訪,讓她感觸良多也很震驚,聽到村民說很少買米多數時候是吃木薯,當地有很多人迫切需要食物,還有電源的不足等等,原來還有那麼多貧困的人需要幫助。她希望孩子們接受教育翻轉人生,心願是能回到臺灣當面向上人表達衷心的感恩。

◎他們都是我們的寶貝

沙巴亞庇的沙加村,村民大部分是無國籍人士,在村莊的山坡上興建學習中心可謂是挑戰重重,經過志工們的努力,終於找到承建商。村子坐落在沼澤地裡,蜿蜒破爛的木板橋搖搖欲墜;為了村民的往來安全,慈濟提供材料,村民們義務幫忙,把最克難的一段木橋拓寬重建,讓建築材料順利送上小山坡。

村民們踴躍投入建築工程,連小朋友也一起來幫忙。2022年1月15日學習中心開工,歷時三個多月,這所位於山頂上的學習中心終於興建完成。

亞庇學習中心開學的第二天,有幾位家長來幫忙清理戶外環境,發現一位嚴重兔唇的小孩,他的名字叫阿當今年六歲。志工馬上去做家訪,他的媽媽告知因為沒有證件也沒有錢,所以無法去治療。村中的孩子給他一個外號,叫做小魔鬼;當聽到別人叫自己的孩子是小魔鬼的時候,媽媽非常的難過。

志工立即尋求曾經在2015年參加過慈濟國際人醫年會,也曾經拜會過上人的陳美淮院長協助;陳院長與院方最高管理層申請醫療費用全免為阿當治療,把小魔鬼化為慈濟小菩薩,媽媽也從黑暗中走了出來。

學習中心除了硬體,最重要的還是軟體;負責人翁濟隆感恩雪隆團隊的陪伴與指導,還有一群非常富有愛心的老師和志工,經過幾個月的互動,了解上人的慈悲、慈濟的理念,他們很感恩「可以教這些無國籍的孩子,他們都是我們的寶貝,我們會努力教他們的。」還發願回臺灣見上人。

小朋友們也透過視頻請上人驗收學習靜思語的成果:「敬愛的師公上人,感恩您蓋學校讓我們讀書;我們會靜思語唷!口說好話、心想好意、手做好事、腳走好路,要自愛才會人見人愛。恭祝大家新年快樂!」

◎翻轉孩子的未來

馬來西亞斗湖學習中心,經過六年的努力和尋尋覓覓,終於找到了一個比較寬闊舒適的位置,讓孩子可以安心就學。負責人羅珍愛話說從頭,要辦教育,遇到最大的挑戰就是地方難找,老師更難找,大家都不願意走入黑區,因為孩子非常的頑皮。很感恩兩位老師,經過疫情和種種挑戰,不離不棄一直陪伴到現在。

剛開始的挑戰是,這一群孩子從來沒有受過教育,不懂紀律,不會分辨錯或是對,經常用打架來解決問題。經過家訪了解,不幸家庭的孩子都缺愛。有位老師本身是媽媽,她用媽媽心來教導他們,慢慢的孩子們有了轉變。

做為一名學習中心的老師,羅海燕感到非常有信心,幫助更多不幸的孩子接受教育,讓他們未來更有希望。引以為傲的是看到孩子學成後到社會的成果,其中一位羅哈蜜和父母搬到郊外後,當起小老師,教村裡的孩子讀書。還有一位阿布杜得到老闆的賞識信任,將一間小商店交給他來負責。教育提升了孩子的機會,如果沒有接受教育,只能夠幫忙洗碗或做一些勞力的工作。

羅珍愛表示,我們無法保障黑區孩子的未來是否會變,但是只要來學習中心受教育,至少出去可以找到一份比現在更好的工作,這也是家長很期待孩子能夠有機會來到學習中心的原因。最後,羅哈蜜和阿布杜以生澀的華語說出心裡話:師公上人我們長大了,因為有讀書,我們不缺工作。感恩師公上人,我們愛您。

聽完了沙巴、斗湖、山打根團隊的分享,上人感恩雪隆志工有心、有願,在最苦難的地方,看不見光明的地方,不斷的付出關心與陪伴。看到了孩子們可以獨立,還要為家庭承擔生活,實在很開心、很歡喜。

黑區已經變成了亮區,這些地方真的很有福,慈濟人有因緣給他們的亮光,相信一代會比一代更好,他們的父母也可以得到輔導照顧。最歡喜的是,充滿希望的孩子們都一一長大了。上人叮嚀要長期陪伴,期待他們將來的成就充滿希望還可以幫助更多人。

圖左 :馬來西亞柔佛州新山市靜思弟子,連線向上人、靜思精舍師父、全球慈濟人拜年。[攝影者:陳春淑]
圖右 :馬來西亞吉打分會靜思弟子,連線向上人、靜思精舍師父、全球慈濟人拜年。[攝影者:陳春淑]

圖左 :馬來西亞各據點透過經藏演繹、教育、醫療、社區深耕的影片呈現合齊之心。[攝影者:陳春淑]
圖右 :簡慈露:上人提醒濟貧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孩子的教育;上人的這幾句話,我們重重的聽入心。[攝影者:陳春淑]

圖左 :承擔慈濟志業,讓陳秋虹校長(圖右)有了滿滿的能量和動力。[攝影者:陳春淑]
圖右 :露億莎老師發願要成為學生們的後盾,讓他們把老師當成父母般的依賴。[攝影者:陳春淑]

圖左 :亞庇學習中心負責人翁濟隆(左)尋求陳美淮院長協助,申請醫療費用全免為阿當小朋友治療,把小魔鬼化為慈濟小菩薩。[攝影者:陳春淑]
圖右 :亞庇學習中心的小朋友們,透過視頻請上人驗收學習靜思語的成果。[攝影者:陳春淑]
圖左 :羅哈蜜和阿布杜以生澀的華語說出心裡話:師公上人我們長大了,因為有讀書,我們不缺工作。感恩師公上人,我們愛您。[攝影者:陳春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