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約旦INGO 嶄新的使命與承擔

2019/09/25| ◎林玲悧,魏玉縣/志業體活動報導
列印
2019年8月1日,已是義診團到約旦正式行程的最後一天。團員依然起個大早,齊聚共修《人間菩提》,聆聽上人開示。

接著,前往塔拉博特社教中心(The Tarabot Social Center)義診, 下午則共同見證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約旦分事務所(Tzu Chi Charity Foundatain Jordan Branch)揭牌。

◎歡喜心整理「新家」

安曼的天氣已不像前一日在果雅莎菲村那般燠熱,也或許是因為今天有機會見證慈濟約旦分會歷史性的一刻——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約旦分事務所揭牌,義診團團員的腳步,明顯輕了許多。

志工團隊抵達塔拉博特社教中心後,即分別進行義診現場的布置及約旦分會新辦公室的清理。

約旦分會的辦公室,位在社教中心二樓,已重新粉刷,裡頭堆放許多紙箱及塑膠袋,大家一起動手,將可回收物品分類集中;有的志工負責掃地、拖地,或用清潔劑細刷塵垢,志工顧佩珍擰著髒污的拖把說,「這是『三變淨土』,將穢土變為清淨國土。」

地板清乾淨了,大家開始把新購的辦公家具搬進去;志工林金安忙著掛上「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約旦分事務所」的揭示牌,請大家幫忙,確認是否水平,人人就像自家辦喜事一樣歡喜。

◎義診 跟時間賽跑

義診團進行五場義診,走過四個義診場地,對總務組和管線組、協調組來說,最大的考驗就是,如何讓各科診療室可以儘速上線,服務湧入前來看診的患者。

每到一處,運送物資的車輛一到達,大夥兒幾乎是蜂擁而至,趨前卸貨,依序搬入各診間,接著拆箱、組裝、布管線……每個人都跟時間賽跑。協調組童韻家就說:「大家趕快把工作完成,讓醫生可以趕快看診,這就是我們共同的信念。」

每到新的場地,首先要考量的就是電源,童韻家表示,有些地方的電壓很不穩定,一定要調整到適用帶來的機器,不然就會燒壞。再來就是考慮場地的問題。他會依據各診間醫師的需求與規劃,請志工吳啟明統一調度,「大家一起幫忙,速度都非常快,這是長期累積下來的默契!」

每次參加義診,童韻家總是抱持學習的態度,心念也很單純,「就是盡自己一點點力氣幫助這些災民、難民甚至貧窮者。」他接著感嘆地說:「看看這些災民,我覺得臺灣簡直就是天堂!」

童韻家之前在家族開設的建設公司幫忙,現在則是全職慈濟志工,「能夠做慈濟人,都非常非常幸福。」他是國內義診活動的常客,來約旦,則是第一次參加海外義診。在此之前,他每兩個星期要捐一次血,至今已捐血一千七百多次了!前一、兩個月,突然接到捐血中心告知,他的血液對機器非常敏感,問是什麼疾病,卻又說不出來,他去全身健康檢查,也沒發現有任何疾病。

如果到疫區或落後國家地區參加義診,必須相隔一年以上才能捐血;既然不能繼續捐血,童韻家就參加國際賑災,第一次就來到約旦。

「臺灣社會福利做得好,比起這些難民,臺灣的低收入戶,真的不算什麼!」童韻家說,臺灣有健保,看醫生幾乎只要付掛號費,即使自費也不多,所以不懂珍惜醫療資源。「出來看看,才知臺灣真的是這麼好的地方,簡直是人間天堂!」

◎機器的守護者

志工張讚生的專業是水電(管線組),以約旦義診而言,電源,就是他最大的考驗。比較偏遠的地區,電壓絕對跟城市不一樣;城市有店家,人口比較密集,會比較穩定。他說:「不管在哪個國家,最好是用發電機,因為發電機的發電在兩百二十伏特至兩百三十伏特之間,最適用機器。」

張讚生家裡經營水電工程公司,從1976年跟著北區人醫會在萬華為遊民義診開始,就積極參加國內義診,連金門、澎湖也常去,每個地方都有二十幾次的經驗。海外義診則是從1997年開始,至今已有二十多次經驗。

「挑戰雖然很多,但也很高興能幫助人家,只要工作不會很忙,我都樂意參與。」參加義診必須自費,卻絲毫不會影響張讚生投入義診的心念,以去年(2018年)而言,就到柬埔寨、馬來西亞和約旦,參加了四次海外義診,儘管路途遙遠,依然願意把握每次機會。

◎把握時間看診

「這邊有長沙發的底座,就拿來當床鋪;需要屏風,剛好有乒乓球桌,推出來當屏風……就可以塑造一個比較適合我們看診的環境。」義診團到達塔拉博特社教中心時,負責綜合科(內科、外科、皮膚科等)的葉添浩醫師和陳紅燕藥師忙著布置診間。

三個月大的小玫瑰(Rose)被媽媽抱著進入診間,媽媽輕輕將她的雙手放到葉醫師面前。醫師一看,表情鎮定地審視嬰孩的雙手,發現女嬰的左右手各多出一指,是個「十二指女嬰」。

看診經驗豐富的葉醫師發現,女嬰右手的手指都已成型;左手多出來的一指雖有指甲,但猶如增生的肉芽,應該比較容易處理。葉醫師對小玫瑰的媽媽說明孩子的情況,請她不要擔心,找當地醫院應可適當處理。

連續幾天的義診,來到葉醫師診間的患者總是絡繹不絕,不忍患者遠道而來還無法看診,葉醫師經常忙到連中午時間都捨不得去用餐。他說:「看診時間很有限,總是想說不要讓他們失望,就稍微捨棄一點自己的時間。」

不管是難民或是當地貧困的居民,平常要看病的機會不多,葉醫師表示,「他們看到我們來,其實知道我們是很真心想幫他們做這方面的服務。」他說,在約旦,慈濟已經做了十幾年慈善,最後會發現貧病相依,所以,開始做義診,藉此啟發當地人的善念,讓他們也一起做慈善。

昨天在果雅莎菲村(Ghawr As Safi)義診結束後,一行人正準備打包物品返回安曼,葉醫師走到公用洗手間,發現廁所阻塞溢出排泄物,許多人望之生畏紛紛走避,唯獨他找來一支手動幫浦,使力按壓,「 我覺得這是舉手之勞。」他雲淡風輕地說:「這就像在家裡隨手整理環境一樣。」

◎臺灣孩子好幸福

牙科助理鄭紫寧在新莊一家牙科診所服務,十四年前受診所醫師黃建文邀約投入人醫會至今。在國內就經常參加義診,到過北部山區、創世基金會,還有臺北車站為外籍勞工義診。

「知道要來約旦義診,必須跟診所請假,也一直祈求佛菩薩讓我能夠參加。」她說,很多醫師、護理師都希望參與海外義診,因為有名額限制,真的不是每個人都有這麼好的因緣。

鄭紫寧跟在夏毅然醫師旁邊擔任助理,面對每一場龐大的看診量,她並不覺得疲累,「他們都很期待能來看牙齒,我也希望每位患者來了,都能夠接受醫師的診療。」看到難民的那一刻,她還是很不捨,「他們不像我們在國內,要看牙齒,預約就可以,他們或許只在我們到來時,才有機會看牙醫。」

鄉親因為不常給醫師診療牙齒,或者可能沒有接觸過牙科醫師,比較容易緊張。遇到這種情況,鄭紫寧通常會本能地握著他們的手,「雖然語言不通,但是,透過肢體上的動作,他們也可以感受到我們的愛。」

前一天(7/31)在酷熱的約旦河谷地果雅莎菲村義診時,因為氣溫非常高(最高溫達攝氏四十二度),讓鄭紫寧感受到當地人民真的很辛苦。她疼惜地說:「我們不過是待一天、兩天,而他們是生活在那裡真的很不容易!」

◎請醫生幫幫忙

安薩嘎(Alsaar)和太太帶著家裡最小的女兒來給葉添浩醫師看診。女兒七歲了,身高已到媽媽胸前,卻還不會走路,由爸爸、媽媽抱著來。孩子一站在地上便搖搖晃晃,兩隻腳的腳底也無法完全貼地,或許是對陌生環境的不安,一進診間就哭個不停……

陪伴這一家人三個月的約旦志工王術珍和王皓,對葉醫師描述這個家庭的概況:這家人有四個孩子,只有今年中學畢業的十八歲男孩(老二)是正常的,其他三個兄妹都無法走路,由爸爸媽媽親手照顧。

「這個沒辦法,所有的醫院都跑遍了!」看診桌前,王術珍跟葉醫師說:「家裡也很窮,為了這三個孩子,幾乎傾家蕩產了!」

王皓也補充描述這一家人的概況,請葉醫師看看能怎樣幫忙。「老大二十六歲了,跟這個女孩一模一樣;十四歲的孩子比老大和這個女兒好一點,但是走路還不穩。」三個生活無法自理的孩子,都由媽媽照顧;爸爸也只能幫人家開車、做一點小工,賺取家用,生活只能算「過得去」。

長期照顧三個孩子,生活起居都靠媽媽抱著,媽媽已經椎間盤突出引發腰痛,「但是也沒辦法,爸爸要出門工作。」王皓嘆了一口氣說:「媽媽要餵三個孩子吃飯,幫他們洗澡、上廁所……」

葉醫師了解女孩的情況之後,指著醫囑單上的內容請王術珍轉達女孩的父母親:「我有建議要去給骨科檢查她的踝關節、去復健科看要如何做復健、到神經科檢查一下神經系統,是否有遺傳基因的問題;如果有必要,醫師會再轉介到其他醫院。」

這一住在南薩地區的約旦家庭,堪憐的處境讓王皓和王術珍非常不捨,三個月來經常打電話去關心,或是到家裡陪陪孩子,逗他們開心,希望藉由今天的看診,能為這家人帶來希望的曙光。

◎慈濟在約旦

1997年,慈濟志工林慧真將慈濟愛的種子帶進約旦,同年九月成立聯絡處。次年,她因病往生,陳秋華等人延續愛的腳步,耕耘約旦慈濟志業;2009年約旦慈濟人醫會成立,慈善、醫療在約旦併行。

2016年,慈濟約旦分會首次於安曼慈心之家發放助學金,提供二十九位難民學童助學金;2018年持續資助馬弗拉克進修中心租金、安曼歐菈學校助學金,慈善、醫療及教育志業自此同步。

2019年,對約旦慈濟而言,不只是歷史轉折的關鍵年,更讓約旦慈濟歷史邁向全新的里程。慈濟在約旦長達二十二年以上的付出與投入,得到實質肯定,獲准登記註冊成為約旦政府立案的國際非政府組織(INGO)。

2019年8月1日更是慈濟約旦分會的歷史新頁。在約旦哈山親王(Hassan bin Talal)、慈濟慈善基金會顏博文執行長及義診團所有成員的見證下,約旦分會於塔拉博特社教中心(Tarabot Social Center)正式揭牌——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約旦分事務所(Tzu Chi Charity Foundatain Jordan Branch),成為慈濟在中東地區第一個國際非政府組織(INGO)。

◎簽約與掛牌儀式

約旦哈山親王抵達會場前,顏博文執行長率同義診團在塔拉博特社教中心門口迎接;親王也親切地和迎接他的大醫王們握手致意。

莊嚴隆重的揭牌儀式,在哈山親王和顏執行長率同義診團,以及臺灣駐約旦代表買睿明偕同夫人見證下展開。

「愛有多大,助人的能量就有多大。」顏博文執行長在致詞時,引用上人的開示,「生命的價值不是以錢來評估的,是『愛』的價值觀。」他提到,人生的目的就是要幫助他人,「我們很虔誠的祝福約旦人民,以及全世界受苦難的人。慈濟慈善基金會與哈希米組織,未來將會密切攜手合作,提供慈善、醫療以及教育的援助,給敘利亞難民和約旦貧困的鄉親。」

哈山親王也在致詞時表示,「因為你們共同的慈悲心,所以能一起聚在約旦,再次幫助上千人。」在約旦的難民和貧窮的人,需要大家用很有尊嚴的方式,給他們能站起來的力量。「我們一直強調,不能把國民放在金星,而把難民放在火星上,不同的慈善機構需要凝聚在一起,向同樣的人道目標邁進,撫慰這些需要幫助的人。」

此外,哈山親王也感恩上人對約旦義診的支持。他提到:「這麼多有使命感和能力的志工,從不同國家來到約旦,就為了要帶希望給這些需要幫助的人,讓他們可以看到更美好的未來,也讓更多人相信我們可以使世界更美好!」

親眼見證這歷史一刻的買睿明大使也分享他心中的感動:「在這個飽受戰亂動盪的區域裡,慈濟人以真誠而又堅定的關懷行動感動了無數人,跨越了種族和宗教的藩籬。」

買大使讚歎慈濟人所展現的高尚情操,不但為飽受苦難的人們帶來救濟物資,更重要的是這種大愛精神讓瀕臨絕望的人們對人性重拾信心。他也說出內心對慈濟人的期盼,「希望慈濟的義舉薪火相傳,號召更多人響應,不分族群,共同將大愛傳遍人間。」

藉由INGO掛牌儀式,正式確立了慈濟約旦分會在當地的定位,將更有利於慈濟志業推展,更是全球慈濟人共同的使命,這「甜蜜的負擔」,希望能讓更多的約旦苦難人和敘利亞的難民鄉親,早日脫離困頓的人生,重啟光輝的生命樂章。

圖左 :新的辦公室裡堆放許多紙箱及塑膠袋,大家一起動手,將可回收物品分類集中。[攝影者:林玲悧]
圖右 :先掃地、拖地,再來是用清潔劑刷塵垢。顧佩珍說,這是「三變淨土」,將穢土變為清淨國土。[攝影者:林玲悧]

圖左 :哈山親王在致詞時感恩慈濟人,「因為你們共同的慈悲心,所以能一起聚在約旦,再次幫助上千人。」(照片由蕭耀華拍攝)[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右 :隆重的揭牌儀式,在哈山親王(左)和顏博文執行長(右)率同義診團,以及臺灣駐約旦代表買睿明先生的見證下展開。(照片由蕭耀華拍攝)[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左 :簽約儀式完成,哈山親王與義診團醫師、志工大合照。(照片由蕭耀華拍攝)[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右 :安薩嘎(Alsaar)帶著女兒來看診。女兒七歲了,身高已到媽媽胸前,還不會走路,一站在地上便搖搖晃晃……[攝影者:魏玉縣]

圖左 :敘利亞難民生活苦,又加上病苦,家屬辛苦照料之餘,顧不及良好生活習慣,導致滿口爛牙。[攝影者:魏玉縣]
圖右 :三個月大的小玫瑰(Rose)被媽媽抱著進入診間。媽媽輕輕將小玫瑰的雙手舉到葉醫師面前,原來是個「十二指女嬰」。[攝影者:魏玉縣]
圖左 :約旦分會職工賴花秀興奮地說:「我們有鑰匙了!」[攝影者:魏玉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