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福」創「建」 勇於承擔德傳家

2023/02/05| ◎游采潔/志業體活動報導
列印
農曆春節對華人社會來說是一年的結束與開始,亦代表「家人團圓」及「過去一年生活回顧、肯定」的意義。花蓮靜思精舍飄散著濃濃的「年」味,歡喜迎接全球慈濟人回到心靈的故鄉,然而疫情阻隔了海外慈濟人,所幸科技打 破時空阻隔所產生的疏離。

今天(1/27)大年初六,福建省靜思弟子在廈門創新城慈濟志業中心與泉州、漳州、福州、莆田、福鼎、建甌等七個地方,透過連線向證嚴上人拜年及分享生活的點點滴滴,閒話家常增進彼此情感的交集。

◎大愛為樑 智慧為牆

福建是第一個茹素才推薦受證慈誠委員的區域。疫情爆發時,上人呼籲大眾要茹素。廈門、泉州、漳州、莆田、福鼎、福州等區慈濟人用心推動,實業家也發心帶動,在志工培育的過程中,非常扎實的日日薰法。廈門慈濟志工苟林峰表示,三年多都無法回心靈的家,福建弟子非常想念上人。他們將這分思念之情,轉化行動日日薰法香,身體力行、堅定信念、精進行菩薩道。

2022年福建各地疫情此起彼伏,閩西武平、閩北松溪發生嚴重水災。苟林峰感恩慈濟基金會總是在第一時間,連線指導他們救助的方向,讓六地的慈濟人可以迅速的成立統籌協調團隊,及時進入災區將物資協調到位,堅守在第一線,協助送餐、關懷個案從未間斷,讓受災民眾及時感受到上人和全球慈濟人的愛與關懷,因此獲得各地政府的肯定與民眾的好評。

12月3日正式開工的武平縣師通幼兒園,於今年(2023)二月中旬主體結構即可完成。武平縣政府和設計、施工的企業對慈濟「大愛為樑、智慧為牆」的理念非常推崇,他們發願要把這八個字融入到今後他們的辦學之中。廈門慈濟志工一起進入閩北,持續在建甌生根;福州和廈門志工也持續在順昌、連城,推動慈善和環保,鄉親們對慈濟的愛日漸濃厚,政府高度肯定慈濟的做法,希望慈濟的模式可以推廣複製。

廈門人文真善美志工除了在社區耕耘,還協助到外區記錄和陪伴。吳德華說:「今年因為疫情,他舉行的雲端歲末祝福,大陸各省有近六千條線參加,收到許多回饋,感恩直播團隊的用心。」團隊中有很多年輕人,王玉曾經是慈濟幫助的孩子,畢業後她成為最年輕的真善美錄影志工。

李水治投入人文真善美團隊多年,她表示在連城的真善美團隊,有慈濟的照顧戶、老師,有些人是從完全不懂電腦,開始學著做簡報、文稿、錄影,團隊每週二晚上連線閱讀學習;每個月到連城舉辦一次真善美實體共修,目前已有一部分能完成三合一(文字、圖像、錄影)記錄。李水治代表人文團隊一起發願:「我們願成為上人的眼睛、手和腳,見證世間的美善,記錄慈濟慈悲喜捨的身影。」

◎能做就是福

廈門實業家為了接引更多人瞭解慈濟精神,舉辦讀書會。志工盧雪平說明:「疫情的影響,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舉辦讀書會,全年共承辦了十四場,超過一千四百五十人次參加《行願半世紀》共修,讓參與的會眾瞭解慈濟的大愛,並宣導素食生活。」

寒冬送暖的行動也沒停歇,雖然疫情變化多,原本發放三個鄉鎮六個街道需要一百多位志工,最後只能有部分志工承擔發放。2022年12月初,廈門、漳州、建甌當地志工八十二位一同在建甌地區發放生活物資,共有一千八百八十九戶家庭,三千二百六十二位鄉親受惠。民眾林衛平感恩地說:「是你們讓家鄉的困難戶過了一年又一年溫暖的春節。我要感召更多的當地志工來付出,讓慈濟的大愛灑向人間。」

李赤軍、肖方禮夫妻倆和媽媽張根娣全家做慈濟。李赤軍表示,以前四處朝拜的迷茫人生,2013年走入慈濟,接引全家做慈濟,募心募愛。他們的兒子在上海自主創業,會向朋友、客戶推素及募心募愛,他們期望孩子有因緣進入慈濟大家庭也能發願茹素。張根娣感恩上人創辦了慈濟:「不僅讓女兒回家了,也讓我這麼大年齡還有慈善、環保、福田可以做,能做就是福,不但自己要做,還要邀約朋友一起來做。」

◎擇良地 善心愛心被喚醒

泉州環保站的點有七十八個,有一千五百位環保志工守護大地的健康。志工鄧福蘭:「照顧好老菩薩,讓環保站如家一樣溫馨,老菩薩都說環保站是她第二個娘家。」丁麗璇:「感恩上人創造慈濟菩薩道,讓我學習做人,上人說行善行孝不能等,我就帶動婆婆、媽媽及師兄一起做環保。」

賭了四十幾年的丁啟惠揶揄地說:「就像垃圾,上人把我回收來做環保,每天薰法香,做環保法喜充滿,連睡覺都在笑!」她也邀姊妹淘一起加入做環保,改掉四十幾年的賭博習慣,全身心投入做環保。分享之餘還獻唱了環保歌:眼睭睜開要感恩,歡喜快樂日日春,慈濟工作做來屯,吃老才有好老運。
泉州九一零醫院康復科主任林友聰,利用每週末到環保站義診。看到環保菩薩身上帶著疼痛,無私的付出深深被感動。因此發願組織人醫團隊到各個環保站進行健康問診。帶著家人和同事一起參加慈濟的活動,他說:「當善心被激發,愛心被喚醒,自我也有很大的提升成長。」

漳州社區中父母、子女、夫妻、婆媳姊妹共同參與慈濟共有二十八個家庭。今天一同向上人、全球慈濟人拜年。小志工陳巧靈十一歲,經常跟著爸媽一起參加社區活動,也到四堡快樂成長營當小志工,除了自己茹素也推素,她的心願是:「考上慈濟大學,就可以經常回精舍看您了,我還想當清修士,就能一直在您身邊,做您的手和腳,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今年二十二歲黃子彬,曾經是個讓媽媽李偉晶很頭疼的問題少年。他說:「2022年暑期被我媽媽騙到四堡大愛生活館,第一次到山區,生活的環境不是很好,睡的是福慧床,感覺不是很習慣。擔任音控的他,看到當地的孩子,父母很多都不在身邊,爺爺、奶奶沒有能力教導孩子;但是看到孩子們的純真可愛,慢慢地就喜歡上了四堡這片土地。在一次次的往返四堡,他被當地家長對慈濟人的感恩心所感動。

黃子彬接著說:「在四堡參與各項活動,承擔音控、人文、交通等等,感恩給我承擔和發揮的空間。在團隊中,師姑、師伯們常常鼓勵和肯定我,無形當中也讓我找到價值感。去年在四堡七十六天,感受到能付出的人最有福。感恩那一年的夏天讓我遇到四堡的孩子,讓我走進慈濟大家庭。」未來他也會在連城、四堡、大愛美好生活館輔導小朋友,為他們說故事。

上人歡喜勉勵:「小朋友都有發心立願,要挑天下米籮,要記得喲!要永遠都要記得這一句話,為天下挑米籮,感恩。」

◎有福之州 人醫教授共耕福田

福州是有福之州,人文、人才薈萃的地方,人醫、教授齊做環保。福州在2022年歷經了兩次嚴重的疫情,志工們做不請之師,主動請纓配合社區協助核酸檢測,總共動員了七百九一人人次,服務時長二千七百二十二小時,獲得最佳志願服務組織獎。

最辛苦的是醫護人員,福州受證人醫慈誠委員共十七位,無論是淩晨四、五點出發,還是奮戰到半夜,都是無怨無悔,爭分奪秒應戰必勝。「因為有上人的法、有願力,所以克服難關,圓滿完成任務。」志工黃月媚接著說:「黃峰師兄,是福州第七醫院副院長,接到核酸採樣任務、支援一線抗疫,工作以來都是二十四小時在線,吃住在辦公室,事務千頭萬緒,但他仍兢兢業業,為疫情防控工作默默奉獻著。」

省立醫院心血管內科護士長盧劍萍,疫情期間她身兼三職,除了帶隊下社區做核酸篩查,在醫院要照顧新冠患者,還承擔慈善組幹事,在繁重的工作壓力下,仍不忘推素,帶領著科室的醫護人員健康茹素,幸運的她至今未受到感染。幸運地還有省立醫院主管護師倪秀芳,茹素八年多,在內科門診每天接診患者多達上千人,也未確診。

鄭彬是省立醫院的護理人員,當福州疫情剛開始時,醫院組織大量的醫護人員,進入社區進行核酸採集,她是科室裡年紀最大的護士,但她依舊義不容辭在第一時間報名。鄭彬說:「感恩上人讓我有福走進慈濟,上人說要盤點生命,這十年的慈濟歲月讓我明白生命的價值;從醫三十年,從沒有像現在這樣感恩自己從事的職業,能夠用所學的專業救人,發揮良能。」她期許自己不忘初心,能做上人的手,膚慰每個病人,讓醫療與慈善結合,用愛守護生命,守護健康。

◎全家做慈濟 共同學習「愛」

莆田區慈濟志工有十二位,加上社區志工一共有二十五位,平均年齡不到四十歲,其中有四對同修、一對姊妹。吳輝星與鄭志娥是夫妻,一起參與慈濟活動。鄭志娥從2018年開始承擔生活組窗口,剛開始什麼都不會,到現在會製作各種糕點。她表示:「上人說用心就不難,我相信自己可以做好。」

鄭志娥感恩的說:「多虧有師兄的支持,陪伴完成。」吳輝星補充道:「師姊一直往前衝,師兄又怎麼敢停下腳步。我覺得同修的好處應該是有個專屬的總務師兄吧!」線上一陣笑聲。由於莆田共修處位於五樓,沒有電梯,當物資較多的時候,往往要爬上爬下的搬好幾趟。吳輝星表示:「莆田師兄們有個共同的願景,就是樓層低一些,師兄多一些。」他也向上人承諾:「慈濟事就是我的事,因為我是慈濟的護法金剛。」

翁梓洋的父母都是慈濟人,跟著父母從社區開始做環保。2022年松溪發生大水災,他父親前後四次趕赴松溪勘災。他表示:爸爸第一次去松溪,正好媽媽腰間盤突出需要人照顧,我覺得爸爸連家庭都沒空照顧,哪有時間去照顧別人。」

第三次勘災的時候,翁梓洋和媽媽跟著他父親一起前往松溪,參加了物資的發放,看到民眾肯定的微笑,讓他十分開心也才知道出來是造福世間,而不是為了自己。從無法理解到明白,他心有所感:我知道了一個道理,父親的付出是為了學會更好地愛別人、愛我們的家。」翁志涵欣言:「感恩上人創辦慈濟世界,讓弟子能夠以德以愛傳家。」

慈濟在福鼎已二十七年,慈善的腳步已散布到福鼎的各個鄉鎮,志工用心薰法香,身體力行做慈善、環保、醫療志工以及法親關懷。2003年慈濟援建福鼎市醫院的病房大樓啟用,與慈濟結下了善緣。2022年又成立慈濟腫瘤防治中心,福鼎志工穿梭在醫院各處關懷病患。百勝院區,志工關懷病患、醫護,見證了福鼎醫院醫療人文的延續。

福鼎市醫院院長汪敬恆表示:「志工用愛搭建起醫患之間互動的橋樑,防疫期間,慈濟家人的物資讓醫護感受到溫暖的力量。」

過年期間,全球慈濟人紛紛連線向上人及精舍師父拜年。「每一回看到任何國家都覺得心中很溫馨,現在聽到福建話更有親切感。」上人期待人人發一念虔誠的心,也期待人人茹素,用心造福就是福氣、祥和;祥和可以讓疫情快速過去。人人精進薰法都能體解佛法的真諦,期待法脈宗門更鞏固的聯繫起來,更需要菩薩們投入人間,為人間付出,這就是慈濟人的精神理念。上人盼望有因緣、有時間,大家可以回到精舍心靈之家。

圖左 :小志工陳巧靈(左二)十一歲的心願是:「考上慈濟大學,就可以經常回精舍看您了,我還想當清修士,就能一直在您身邊,做您的手和腳,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網路截圖)[攝影者:陳春淑]
圖右 :廈門人文真善美志工吳德華(右)、李水治(左)分享他們除了在社區耕耘,還協助到外區記錄和陪伴。(網路截圖)[攝影者:陳春淑]

圖左 :廈門實業家黃愛美(右)、張海旺(左)為了接引更多人瞭解慈濟精神,舉辦讀書會,全年共承辦了十四場,超過一千四百五十人次參加《行願半世紀》共修,讓參與的會眾瞭解慈濟的大愛,並宣導素食生活。(網路截圖)[攝影者:陳春淑]
圖右 :李赤軍(右)與先生肖方禮(左)、媽媽張根娣(中)全家做慈濟。李赤軍2013年走入慈濟,接引全家做慈濟,募心募愛。(網路截圖)[攝影者:陳春淑]

圖左 :志工黃月媚(中)說明福州在2022年歷經了兩次嚴重的疫情,志工們做不請之師,主動請纓,配合社區協助核酸檢測,總共動員了七百九一人人次,服務時長二千七百二十二小時,獲得最佳志願服務組織獎。(網路截圖)[攝影者:陳春淑]
圖右 :省立醫院心血管內科護士長盧劍萍,在繁重的工作壓力下,仍不忘推素,帶領著科室的醫護人員健康茹素,幸運的她至今未受到感染。(網路截圖)[攝影者:陳春淑]

圖左 :鄭彬說:「感恩上人讓我有福走進慈濟,上人說要盤點生命,這十年的慈濟歲月讓我明白生命的價值,從醫三十年,從沒有像現在這樣感恩自己從事的職業,能夠用所學的專業救人,發揮良能。」(網路截圖)[攝影者:陳春淑]
圖右 :翁梓洋(左二)的父母都是慈濟人,跟著父母從社區開始做環保。去年松溪發生大水災,他父親翁志涵(左一)前後四次趕赴松溪勘災。(網路截圖)[攝影者:陳春淑]
圖左 :廈門慈濟志工一起進入閩北,持續在建甌生根;福州和廈門志工也持續在順昌、連城,推動慈善和環保,鄉親們對慈濟的愛日漸濃厚,政府高度肯定慈濟的做法,希望慈濟的模式可以推廣複製。(網路截圖)[攝影者:陳春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