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寧靜中找回教育的初衷

2023/02/03| ◎徐翠苓/志業體活動報導
列印
上人說,在現今紛亂的社會,唯有從人心開始改變,而人心的改變必須透過教育,所以說教育是國家、社會的希望。

慈濟教育志業的精神,在於厚養禮儀與道德,期望能教育出有禮、有德的孩子。慈濟辦校的宗旨,是以人文 精神的教育為圭臬;孩子們在學校接受良好的生活教育,學習端莊的行儀,畢業後能成為各行各業的良善種子,在工作崗位上盡責守分,為社會帶來希望。因此上人說:「即使辦教育再辛苦都是值得的。」

一個人的力量有限,我們必須邀集更多在教育崗位的校長、主任、老師,一起來了解慈濟教育志業的精神,一同為國家、社會教育出有禮、有德的孩子,為社會帶來良善。

慈濟為了邀約更多的教育夥伴,投入人文精神的教育,於2023年2月1日到2月3日在花蓮靜思堂舉辦教育人文營。

◎菩薩雲來集

2月1日中午十二點三十分,工作團隊在靜思堂一樓門廳迎來了第一批學員。

第五組的學員管惠美主任來自加拿大,2008年至2010年向家人請二年假回慈大附中擔任學務主任。回去加拿大之後,每年都會安排回臺灣取經的時間,好把慈濟的人文精神、教育方針帶回加拿大的人文學校落實。

疫情影響,三年沒回來的管惠美,今年終於回來了,她說:「教聯會承辦的教育人文營是一定要參加的。回來一定要把慈濟能量充飽飽,回去加拿大後,才可以好好陪伴慈青及人文學校的學生。」

桃園復旦國小總務主任邱婉婷,三、四年前參加主任培訓的時候,曾經來過靜思堂參訪,也參觀慈濟大學、慈大附中。校務繁忙的她,在同一期主任班同學的邀約下,參加人文營。她說,希望這三天讓自己暫時放下校務,沉澱一下,回去學校時,應該會更有力量面對繁雜的總務工作。

天母國小學務主任黃愷宜承擔此次營隊的司儀。二十幾年前就投入慈青的她,年年寒暑假都會回來花蓮,參與教聯會或慈青的營隊,藉著營隊的課程滋養心靈,守住自己為教育奉獻的初發心。

劉靜蓉是新北市中和區自強國小的前任輔導主任,她跟先生新北市大同國小高烱琪校長聯袂參與這次的營隊。二人在慈濟第六聯區(板橋、土城、樹林、三峽)志工的接引下,對慈濟不陌生。劉靜蓉說:「我們很讚歎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的環保理念,家裡有不少他們公司的產品,外套、包包、衣服等等。」

這次參與營隊的學員分別來自臺北市、新北市、桃園、新竹、臺中、彰化,以及臺南、高雄、屏東。在學員、工作人員相見歡之後,營隊的課程便從德宣師父的「佛教儀軌說明」拉開序幕。

◎盤點生命的價值

2月1日下午,學員分成二大隊,進行靜思堂慈濟志業博覽會導覽。為第二大隊導覽的是,經歷數次大病、大災,從南投大成國中退休十多年的張玉秀老師。

張玉秀老師以靜思堂銅門的十六幅銅雕,為學員講述證嚴上人發願茹素、尋找生命真理、剃度出家、皈依印順導師座下、成立佛教慈濟克難功德會的緣起。

轉身走入莊嚴肅穆的講經堂,張玉秀為學員介紹長十六公尺,高二十四點六公尺由北朝鮮藝術家使用三百四十萬片馬賽克,於2001年慈濟三十五周年前夕,在花蓮靜思堂拼貼完成的佛陀灑淨圖。

順著參訪動線,跟著張玉秀的導覽,學員了解靜思精舍不接受供養,自力耕生,克勤、克儉、克難的靜思家風;看到了慈濟慈悲科技研發的產品;更深入慈濟在全球的慈善足跡,以及慈濟在愛地球、推動環保的用心。

教育志業執行長王本榮在晚間的課程裡,向學員介紹慈濟教育的精神理念,「慈濟教育以培育社會專才為目標,堅守道德倫理的教學原則,人文與專業並重,品德與專業兼修。慈濟的人文教育是指導學生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充實人生與發揮生命價值的人生觀。」

王執行長並以他擔任慈大校長十四年的經驗,分享在學校,身為行政人員該用什麼樣的智慧來領導學校,讓同仁走向超越巔峰、挑戰極限,以及為所當為的教育之路。

臺中西屯區大仁國小劉美芬校長讚歎:「王執行長妙語如珠,智慧具足,把醫學、武俠小說、佛學融入在教育、領導學裡,令人佩服。雖然這個營隊進行的時間,學校行政仍在運作中,來參加營隊,心裡很掙扎,但是來得很值得。」

2月2日上午十點三十分,簡守信院長以李清照的詩句「九萬里風鵬正舉」為題,從文學、藝術、音樂的作品中,結合慈濟醫療人文,帶著大家省思:「自己在時代、時間的卷軸裡,是不再被打開消失了,還是人已離世,你的生命價值仍然持續的影響著大家。」

在校長、主任、老師的營隊裡,一定要提到孔子,孔子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簡院長把孔子的話,轉化成「三十痛風、四十高血壓、五十糖尿病、六十耳背、七十心律不整不逾矩。」

簡院長提醒大家,「我們的身體隨著年齡一定會有一些大大小小的狀況,這些狀況跟飲食有很大的關係,大家要盡可能的素食,對身體才會比較好。」

臺中慈濟醫院有許多醫病之間溫馨的故事,簡院長說:「這些在醫療中傳遞出的關懷,就是慈濟醫療的人文精神。而醫生對病患真誠的關懷,才是醫療最重要的價值。」

◎在寧靜中找回教育的初衷

2月2日在有點微涼、空氣清新的早晨,學員聚集在道侶廣場,等待德本師父、德澄師父帶領「靜行 靜心」。

活動開始前德本師父邀請學員以放鬆、靜心、禁語的原則,用心感受靜行的每一步、聽到的每個聲音,以及眼睛看到的每個風景。

第七組學員王淑君是臺南港東國小的教導主任,很感恩在大家急著上班的早晨,自己能夠有個安詳自在的時刻反思、觀照自己。在靜下來的時刻,才看到周遭也有很多的生命,努力的跟著我們共生息。所以,我們真的要好好愛惜這個地球。

臺南市新泰國小教務主任林素蓮分享,走在落羽松與中央路之間的步道,一邊是車水馬龍繁雜的景象,另一邊是一列靜靜行走在慈濟園區的行者。她有感而發:「這彷彿就像上人在紛紛擾擾的紅塵裡創造了慈濟世界,讓我們在慈濟找到自己心靈的一方寧靜。」

從臺中中州科技大學退休的張廖麗珠組長,在靜行中體會到,「我們必須要腳踏實地,第一步腳步踩穩了,才能再跨出下一步。」以前總想要去爬山,其實在慈濟園區就可以看到山就在你身邊。她覺得:「以前的自己是太過於追求了,當沉澱下來的時候,便會發現美景其實就在眼前,隨著呼吸聲,感受到寧靜才是最美的。」

從新北市蘆洲國中教務主任退休的王麗平覺得,「當靜坐結束,眼睛睜開來的當下好像『醒來了』一般。今天從大自然的寧靜中,得到滿滿的能量。真的,靜下來後,便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也才會看到自己心的狀態。」

活動結束後,德本師父感恩大家如規、如矩用心感受周遭的一切。「這條靜行的路彎彎曲曲,甚至還有些坑洞,就如生命中,我們也會遇到一些坎坎坷坷,但是只要把握方向、把握時間,專注做該做的事,跟隨典範的腳步,便可順順利利的走下去。」

社會變化快速,資訊氾濫,充斥著各種誘惑與污染,使人心浮動。在滾滾紅塵、忙忙碌碌的生活裡,是否還曾聽見大地的呼吸聲、鳥叫聲、狗叫聲,還有自己心裡的聲音?

證嚴上人開示:「大地有呼吸的聲音,它總是這樣地很靜,很靜的,那種心靈與大地呼應,有脈絡的聲音。」

在心很寧靜的時候,才可以聽見自己內心的聲音,才可以重新找回當初悄悄在心中,為教育發的願。「不忘初衷,真心、用心於教育!」

圖左 :學員報到後,小組成員與隊輔彼此自我介紹,互相認識。[攝影者:詹進德]
圖右 :臺中西屯區大仁國小劉美芬校長:「雖然這個營隊進行的時間,學校行政仍在運作中,來參加營隊,心裡很掙扎,但是來得很值得。」[攝影者:詹進德]

圖左 :營隊的課程便從德宣師父的「佛教儀軌說明」拉開序幕。德本師父協助指導學員「問訊」的毘廬印打法。[攝影者:詹進德]
圖右 :張玉秀的導覽:靜思精舍不接受供養,自力耕生克勤、克儉、克難的靜思家風,以及慈濟慈悲科技研發的產品,全球的慈善足跡,以及慈濟在愛地球、推動環保的用心。[攝影者:詹進德]

圖左 :教育志業執行長王本榮在「慈濟教育志業的願景與展望」的課程結束後,致贈學員他的二本著作。[攝影者:詹進德]
圖右 :臺中慈濟醫院簡守信院長分享醫病之間溫馨的故事,在醫療中傳遞出的關懷,就是慈濟醫療的人文精神;醫生對病患真誠的關懷,才是醫療最重要的價值。[攝影者:詹進德]

圖左 :第五組隊輔朱玉蘭老師在靜行、靜心後,帶著小組學員分享心得。[攝影者:詹進德]
圖右 :2月2日在有點微涼、空氣清新的早晨,學員在德本師父、德澄師父帶領下,從道侶廣場到竹軒「靜行 靜心」。[攝影者:詹進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