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住願力報佛恩 在佛國弘法利生

2023/03/14| ◎李志成,蔡翠容/志業體活動報導
列印
「在修行的過程當中,要怎麼去學會滅的功夫?如何能讓法入心?」靜思精舍德宸師父期勉大家,以「大慈悲為室,柔和忍辱衣,諸法空為座」三軌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把握當下,腳踏實地去學習、去付出,就能入佛法門, 自在悠遊於法海中。

2023年3月9日,如常的志工早會中,德宸師父以「安住願力、廣淨佛國、回饋佛陀的故鄉」為題,首先說起近日發生於八千多公里外的大災難,土耳其大地震,又談及慈濟在尼泊爾定期的發放,無論是受助者或是助人者都感受一分真摯的愛,而慈濟人更於此積極做到「菩薩招生」與「一生無量」……他細說著,慈濟人將正法帶回到佛陀故鄉的因緣。

◎莫忘走過足跡

證嚴上人每天面對全球苦難,不只是土耳其大地震,馬達加斯加也面臨氣旋、饑荒的問題;莫三比克從2019年受到氣旋重創之後,慈濟在當地建學校、蓋大愛村,然而它的災難卻仍不斷發生。「甚至於馬來西亞,這幾天在東南部下了大雨……上人還是每天持續關注著世間種種的苦難。」

每天面對種種苦與災,上人將之視為這是他來人間的一個使命,期許一生要很踏實、不空過,也要很知足,不求名利,但求全球慈濟人一起共同投入,從直接、重點,親手遍布施,到跨宗教與組織合作。上人期勉大家,無論是為佛教弘法利生,或是為苦難眾生,人人共聚善念,一起為愛付出。

「為佛教、為眾生」上人除了為眾生拔除一切苦之外,另一重要使命就是為佛教,要將正法帶回到佛陀的故鄉。「這一生做不完,下一世要繼續做。」德宸師父引用上人所說,說明上人的願是「虛空有盡,我願無窮」。回饋佛陀故鄉的行動,不僅在尼泊爾的藍毘尼,目前已經擴及首都加德滿都、迦毘羅衛,甚至包括印度,佛陀成道的菩提迦耶與說法的王舍城。

師父更分享,近日靜思精舍清修士林靜憪,帶領同仁及新加坡、馬來西亞志工一起前往追尋佛陀足跡,到菩提迦耶、王舍城、靈鷲山等地。一行人在菩提迦耶的摩訶菩提寺、大覺寺及摩耶夫人廟前誦《無量義經》。「相信他們都很清楚,不是只把經文帶回去,最重要是把佛陀教導《無量義經》或《法華經》當中,教菩薩法的菩薩道精神帶回到當地。」同時,在當地慈善腳步也不停歇,帶動當地定期發放,並已撒播愛的種子由本土志工一起承擔行善足跡。

說及慈濟與尼泊爾的因緣,德宸師父分享,從1993年水災而起的因緣,到2015年地震,上人不斷叮嚀:要莫忘那一年,莫忘那一事,更莫忘那一群人。「看到前面的歷史,點點滴滴的故事,真的是非常非常的感動。」師父繼續與眾述說這一段「莫忘」的故事。

◎安心安身安生

莫忘那一年--1993年7、8月,佛陀的故鄉尼泊爾因暴雨引發山洪,淹沒村莊、農田,逾千人往生,四十萬餘人流離失所。接到蒙藏委員會求援訊息,當時國際賑災行動剛起步的慈濟基金會,立即展開行動。

「每當大災難發生的時候,上人就會去想到,災難人民的苦。當時是融師父、旻師父他們帶著團隊出門。」德宸師父提及,9月11日,慈濟賑災團經由新加坡前往尼泊爾;當時除了要克服語言、文化的差異,還有國際政治等因素,賑災工作困難重重,亟需耐心協調與溝通。

下飛機,安頓好行裝,團隊立即往喜馬拉雅文化中心與尼泊爾政府開會。直接、重點、尊重、務實,不談政治,賑災團向當地政府表達慈濟的賑災原則,一定要親手遍布施。在停電情況下,大家不放棄協調討論,徹夜長談,經過兩天溝通,慈濟終於得到當地政府配合交通運輸,於第三天9月13日展開勘災行動。

在滿目瘡痍災區,師父們帶著團隊,一一關懷與膚慰。一位房子遭大水沖毀的老婆婆,看見一行人到來,便以乞求語氣問起:「你們能不能給我一塊塑膠布?」小小的心願,只為遮風擋雨,令勘災成員不禁聞之鼻酸。

實際了解災民情況,作為後續援助評估及關懷計畫。在1993年12月24日,慈濟基金會與尼泊爾政府簽約,由政府提供土地,擇定三縣四地,援建一千八百戶住房。1995年2月18日,三座慈濟村揭牌,計有勞特哈特縣桑塔普六百戶、寶拉衣三百戶及薩拉衣縣敘卡波卡里五百戶。又於同年6月19日,第四座慈濟村,在馬克萬普縣巴當波卡里四百戶,進行揭牌交屋儀式。

「慈濟要為災民打造的是安穩家園。」德宸師父繼續分享著,三座慈濟村的屋舍建設都是以當地建築特色為主的連棟式住屋,每戶建坪有數十坪,為砌磚牆、頂覆金屬浪板平房。內有一廳、一房、廚房配套,廁所則設於戶外;每戶有一塊空地供住戶種菜。慈濟國際賑災,於此展開大愛村援建,樹立典範。

◎珍惜賑災因緣

2015 年 4 月 25 日,尼泊爾發生芮氏規模7.8強震,造成八千多人罹難,一百四十多萬人受災。隔日,慈濟基金會立刻成立賑災中心,迅速備集賑災物資,並於4月27日,首梯勘災醫療團共十五人前往災區進行救援。因此因緣,慈濟人再次回到當地,眼前熟悉景物令人感動。

五月,慈濟志工再度走訪1993年水災援建的巴當波卡里慈濟村,先前所立碑文雖然堆積著塵埃,增添些許老舊、斑駁,但是當地村民卻非常珍惜這記錄著歷史痕跡的感念,在四年前自發整修,三面分別有中文、英文、尼泊爾文的立碑。

「哎,奇怪,我們這裡就是臺灣村。」不論是小孩子或大人都對面前一群,穿著「藍天白雲」自稱來自臺灣的慈濟人提出疑問:「你們怎麼說,是從臺灣來?」原來敘卡波卡里大愛村,還有第二個名字,叫臺灣村。

為了那次震災,慈濟展開十一梯次援助,提供災區醫療、避難所、物資發放、簡易教室、餐點及施行以工代賑。然而完成賑災工作之後,因緣未具足,未能在當地建學校……而上人卻一直沒有放棄。此後,慈濟人在尼泊爾,已經慢慢一點一點生根、發展。

德宸師父引述《二0一九年衲履足跡》:曾有法師邀慈濟到藍毘尼建精舍、蓋佛寺,這不是慈濟的方向,就沒有應邀而去。若只是蓋寺院,沒有人留在那裡宣揚佛教,或是推展慈善工作,對當地居民也沒有幫助。「上人說,佛陀給我們慧命,我們回報佛恩,要為佛陀的出生地去付出。我們在付出過程中,要去安他們的心、身跟安他們的生活。」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接引他們接觸佛法,建立正向的人生觀,培育種子志工,就地帶動大家耕福田。

上人念茲在茲要報佛恩、為佛教,在今年(2023年)2月6日「慈善志策會」開示中提及,在二千五百多年後的現在,藍毘尼仍苦不堪,依舊是種姓不平等,人民也是極度貧困,低姓種族,都只能乞討為生。

除了貧窮,當地醫療也是極度缺乏,教育方面,據聯合國基金會數據,尼泊爾有將近七十七萬的五歲至十二歲孩童失學

◎翻轉貧苦人生

2022年4月疫情逐漸趨緩下來,新加坡、馬來西亞慈濟志工發心立願便肩負使命,積極到當地推動慈濟志業,更致力於菩薩大招生,以翻轉他們的人生。慈濟人下鄉健檢,守護他們的健康,並帶動當地的人;也自2022年底至2023年初,計於二十八所學校進行文具用品及制服的發放,更帶動師親生尊師重道與生活禮儀。

2022年終在佛陀的故鄉,有了安定人心的慈濟會所,將愛永遠落腳在藍毘尼。8月18日,慈濟藍毘尼會所正式啟用,馬來西亞、新加坡和當地志工組成「尼泊爾團隊」,舉辦第一場的「人文愛灑」溫馨茶會,邀約當地的醫療醫護人士蒞臨會所。

在這小小的方寸之地,也設置義診所及職訓中心,既是慈濟人的家,也成為社區的客廳,開始從醫療、慈善、教育、人文,一再一再推動,菩薩招生的腳步也不曾停歇。

志工團隊分組不分心,慈善組每個月固定發放,而就在2023年3月4日,首次由本土志工主導,海外慈濟志工陪伴為後盾。更在3月8日舉辦校長聯誼會,有十七位校長,三位副校長,還有老師一起來學習。「很感動的是教聯會的種子已開始萌芽,悉達多小學的校長,穿上教聯會制服,承擔起「『老師心、菩薩心』的責任跟使命。」大家更見證了慈濟走入校園之後的改變。

慈濟志工更是不忘傳法,將「緬甸的一把米的精神」,在當地帶動、落實,不論是附近鄰居、學校師生甚或是實業家,都已經開始響應一把米的精神。2023年3月5日全球精進日,四十二個國家地區慈濟人一同在線上精進。尼泊爾的海外慈濟志工發願,「上人的願,弟子們都會使命必達,廣傳佛法於尼泊爾和印度。」他們期許要讓更多人認識佛教、知道弘法利生的力量,匯集全球的愛心,將正信佛法,在此生根。

「上人說,一定要有一群人合和一起來推動。所以他們的願是什麼?於如來地,堅固不動,安住願力,廣淨佛國。」德宸師父指出,如來地是人們的佛心,佛陀教導大家正法,人人都要抱持慈悲的佛心回饋到當地。而堅固不動,守的是上人的志業方向,在當地落實,克服種種困難;安住願力,慈濟一直都在;廣淨佛國,將正法帶回佛國,翻轉印度、尼泊爾貧苦人生。

圖左 :新加坡、馬來西亞慈濟志工發心立願便肩負使命,積極到當地推動慈濟志業,更致力於菩薩大招生,以翻轉他們的人生。[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右 :1993年水災援建的巴當波卡里慈濟村,先前所立碑老舊、斑駁,但是當地村民卻非常珍惜,在四年前自發整修。[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左 :在二千五百多年後的現在,藍毘尼仍苦不堪,依舊是極度貧困,都只能乞討為生。[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右 :2022年終在佛陀的故鄉,有了安定人心的慈濟會所,將愛永遠落腳在藍毘尼。[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左 :小小的會所既是慈濟人的家,也成為社區的客廳。[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右 :除了貧窮,當地醫療也是極度缺乏,教育方面,據聯合國基金會數據,尼泊爾有將近七十七萬的五歲至十二歲孩童失學[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左 :賑災團與當地政府,在停電情況下,大家不放棄協調討論,徹夜長談。[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右 :舉辦校長聯誼會,有十七位校長,三位副校長,還有老師,一起來學習。[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左 :3月5日全球精進日,尼泊爾的海外慈濟志工發願,將正信佛法,在此生根。[攝影者:慈濟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