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多元族裔合作 廣伸愛的觸角

2020/12/10| ◎錢美臻/德州分會報導
列印
「我在特殊兒童小學當老師,我的一位同事原本在機場塔臺工作監控氣候,但受到疫情影響航班銳減,機場人員也都隨之減班,家庭收入瞬間大減,生活馬上面臨危機。」疫情確實影響了許多家庭,包括原本有穩定收入的中產階 級家庭都可能很辛苦,慈濟美國德州分會志工林桂英(Joyce Lin)在談到食物發放的感想時,有感而發地想到社區鄉親面臨的處境。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持續增溫,11月11日德州成為全美第一個感染人數突破百萬的地區,當地疫情和社會經濟日益嚴峻,慈濟人在憂心當地醫療體系的乘載負荷量之餘,更加掛心接連面對颶風侵擾的德州居民,在經濟蕭條時該如何維持生計。

◎愛的觸角伸得更遠

當2020年初新冠肺炎開始侵襲美國之際,慈濟德州分會已預想到此將嚴重衝擊居民,主動積極與休士頓食物銀行(Houston Food Bank)協商舉辦食物發放。

從六月開始經過三次試辦,之後獲准自十月開始成為食物銀行例行發放站,透過每月兩次大型發放,志工們都累積了不少經驗和心得,並會在每次發放後檢討需改進之處。

雖然當前每月兩次的食物發放,預先準備好的三百五十戶物資,都順利在兩小時內發放完畢,但德州分會執行長黃濟恩表示,由於觀察到來領取食物的民眾大多數是華人、亞裔,為讓愛的觸角伸得更遠更廣,將加強與不同族裔的社團組織合作。

就像現在僑委會「海外青年文化志工」(FASCA)的學生和家長,會固定來幫忙。明年(2021年)將聯繫不同族裔團體來參與發放,一方面讓不同族裔居民都知道慈濟有例行發放,另一方面也希望能招募多元文化志工加入慈濟。

◎讓資源能物盡其用

儘管德州分會志工都會把發放時間,提前告知鄰近平租公寓的管理員,但原本設計食物發放時,預想中會來領取的對象,在真正發放時卻較少出現。「有可能是居民會擔憂領食物需填個人資料,洩漏個人移民身分,引起移民局關注,所以未來加強與不同族裔團體溝通是必要的。」德州分會執行長黃濟恩說道。

德州分會負責食物發放項目的志工林書賢解說,德州分會會所設在休士頓華埠內,居住在華埠內的居民,多為越、柬、寮難民和來自中南美洲的無證移民家庭,觀察每次發放回收的領取單,發現此類居民比例較少。

此外,林書賢觀察到近期食物銀行配送的食物,數量和品質有下降趨勢。當慈濟辦例行發放,食物銀行會送來一車十個棧板的食物量,但經志工整理打包,往往其中五分之一是必須丟棄的變質食物。林書賢說:「每一份送出的食物,對挨餓的家庭來說,都是珍貴的物資,志工們都樂見所有食物,能真正物盡其用。」

「確實在發放中,偶爾會看見民眾開名車來領食物。但就像我的鄰居是建築工程升降機司機,因疫情失去高薪工作八個多月,全家日子過得很艱困;每當有志工因發放看到名車興起煩惱疑慮,我都會用我的同事和鄰居失去收入來舉例,畢竟我們並沒看到對方背後的困難之處。」從未缺席參與食物發放的志工林桂英說道。

當前有愈來愈多居民陷入經濟低谷,新聞報導還提到,有德州民眾排隊十二個小時,只為領取一份有感恩節冷凍火雞的食物;另有許多因蘿拉颶風(Hurricane Laura)摧毀家園,被迫疏散流落德州各城市的災民,也需要幫忙。

需要援手的人很多,但善心的社會資源得來不易,因此慈濟人格外感恩能有發放的機緣,同時也希望來領取食物的居民,能珍惜每一份食物,切莫浪費或貪求,才能讓愛心擴及到更廣的地區。

圖左 :居住在德州分會鄰近的長者,推著菜籃車或助走車來領取食物。[攝影者:吳育宗]
圖右 :慈濟美國德州分會在2020年10月10日,正式成為休士頓食物銀行的例行發放站。[攝影者:吳育宗]

圖左 :僑委會「海外青年文化志工」(FASCA)的成員,定期來協助慈濟德州分會發放。[攝影者:吳育宗]
圖右 :志工須整理食物銀行提供的食物,將損壞變質的挑出廢棄。[攝影者:吳育宗]
圖左 :志工把食物銀行送來的食品,分門別類擺放,進行裝箱成可發放的一份物資。[攝影者:吳育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