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診如冬陽 愛是共同的語言

2016/12/26| ◎廖月鳳/宜蘭報導
列印
連日來大雨、小雨不斷,惦記著遠渡來臺工作的漁工健康,東區人醫會與宜蘭慈濟志工寧願放棄暖暖的被窩,一早從花蓮坐火車前往南方澳為外籍漁工朋友義診。雖然語言不通,志工們面對漁工的熱情在心口難開,用比手畫腳來 表達關心。

一年二次的義診已成為東區人醫會和宜蘭慈濟志工的默契,大多數人遊玩的假日12月18日,卻也是志工忙碌的時候,為了配合漁船作業時間,太陽才剛探頭,大家趕緊與陽光賽跑,移民署的工作人員及宜蘭志工已經踏進南方澳第三漁市場,先涮洗得乾淨沒有魚腥味。

◎簡單說英語 有愛無隔閡

陰雨,讓宜蘭冬天的空氣多了濕冷的味道,十點義診才開始,清早七點不到,就有遠從宜蘭市、員山鄉來的慈濟志工,抵達第三漁市場開始布置義診場地。還有從新加坡特地回臺的義診活動主持人陳蘇珊,因熟悉英文而成為最佳的溝通橋樑。

志工們如冬日暖陽一般的熱忱,場地布置就緒後,志工沈秀娟召集大家出發關懷出外人,到各靠港的漁船邊邀請外籍漁工朋友前來義診,此時太陽已經迫不及待的露笑臉,陽光斜照進義診會場,一掃連日來的濕冷。

看到志工們與漁工朋友,滿腔熱情的比手劃腳表達關心,從新加坡來臺灣參與外籍漁工義診的志工陳蘇姍教大家說簡單的英文。

「來看醫生」怎麼說呢?「Come see doctor.」大家還是沒有辦法將三個單字連起來唸,「怎麼辦?」陳蘇姍教大家拆開唸:「一個說come,另外二位接著說see 和doctor。」這樣聽起來比較容易多了。

和漁工朋友的結緣品有圍巾、生活物資包,「那麼生活包的英文又該怎麼說呢?」「就說禮物好了,禮物的英文有二種說法gift和 present。」這就難倒了年長志工,饒舌了半天依然聽起來像是臺語腔的國語:「我放棄,還是用我的方式,要看牙齒就比牙齒,看眼睛就比眼睛,剪頭髪就在頭上比喀嚓,這樣比我說英文更容易懂!」

◎醫生護健康 志工暖心房

只要有心就不難,志工都是憑著一股助人的動力,在學的當中累積經驗,成就自己的願力,一行人沿著港邊的漁船大聲地打招呼:「Hello!今天有醫生來喔,有看牙科、內科、外科、疼痛科還有中醫和推拿。」

全憑志工用手勢的溝通,當然沒有讓漁工朋友順利理解,就再配合猜一猜,不過夾雜國、臺語的英語,大部份的漁工仍可以知道這群媽媽們的意思,只是連日陰雨加上潮汐的關係,多數的漁船今天都得趁著好天氣出港捕漁,志工失望而漁工朋友也露出不得不出海的無奈表情。

回到義診場地,東區人醫會成員已經搭接駁車來到會場,人員就位開診,牙科依舊熱門,外籍的朋友對於中醫仍然興趣滿滿,尤其對古老的針灸療法很有興趣。

另外二手衣是大家佇足最久的地方,為了能讓外籍漁工好過冬,羅東惜福站志工蕭麗華和李素華等人早在一、二個月前已經悄悄準備二手冬衣。整理妥當的衣服內,蘊含著志工對出外人的牽掛和關懷,希望生長在熱帶國度的漁工朋友能帶著溫暖渡過臺灣低溫的冬天。

◎一人一竹筒 大家愛援敘

環保宣導區仍掛滿回收物,延續上次維護海洋生態的宣導,今天更一步提供小禮物,以闖關方式讓漁工朋友多了解環保對海洋生態的影響,希望他們能將志工迫切關懷海洋的人文帶到海上,不要將垃圾隨意往海裡丟棄。

陳蘇珊也搜集了菲律賓、印尼文有關慈濟竹筒歲月的影帶,讓漁工朋友了解慈濟從五毛錢的起源,現場還準備竹筒讓他們帶回;一人一竹筒,希望將一人一善的觀念深植漁工朋友的心中,並邀請在下次的義診日,能將竹筒帶來一起緩助敘利亞難民「讓愛延敘」。

到了中午,豐盛的素食擺上桌並邀請大家響應「111,全球茹素日」的運動,宣導「吃素就能救地球!」在顧及身體健康的同時,疼惜地球、減緩地球暖化,就從尊重生命、從我做起。

圖左 :配合漁船作業,義診於上午十點才開始,沒有出海作業的漁工朋友下了漁船就在漁港內免費看醫生。[攝影者:李世清]
圖右 :漁工朋友因為手部腫脹,張比嵩醫師為他仔細問診。[攝影者:廖月鳳]

圖左 :志工羅棟文(左一)與劉世超(右二)為漁工朋友解說垃圾分類及垃圾對海洋生態的影響。[攝影者:賴振豐]
圖右 :已經是冬天,天氣詭譎多變,數次義診以來的經驗,志工早已經悄稍的志工提早準備二手冬衣,整理妥當的衣服是內蘊著志工對出外人的牽掛和關懷。[攝影者:廖月鳳]

圖左 :一人一竹筒,希望將一人一善的觀念深植漁工朋友的心中,並且邀請大家下次的義診能將竹筒帶來緩助敘利亞難民,一起「讓愛援敘]。[攝影者:賴振豐]
圖右 :由慈青帶動舞蹈伸展操,炒熱了義診中所有人的心,包括漁工朋友和醫生、志工全部都動了起來。[攝影者:廖月鳳]
圖左 :贈送生活物資包及圍巾,給前來接受義診的漁工朋友。[攝影者:廖月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