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彼岸》 花蓮監獄師生與慈濟合力創作 募心募愛

2023/01/14| ◎林純霞/花蓮報導
列印
「這艘法船,是靠船底的一根螺絲當軸心,由馬達推進產生動力航行,如果水平沒抓好,船身前進時會高低不平,左右搖晃。」花蓮監獄作業科郭宗林老師與同學,齊心協力,以兩個月的時間完成了《道‧彼岸》的藝術創作。

「猶如人生前進的動力,除了馬力要足夠外,更需要步步踏實,穩定度才夠。跑得太快會跌倒,跑得太慢……」同學們圍繞著作品,欣賞共同的傑作外,也似乎對製作過程,體悟出微妙的道理……

慈濟花蓮監獄志工陪伴團隊,每年依循證嚴上人推動淨化人心的腳步,到監獄帶動人文,今年以「弘法利生」為目標。11月7日,靜思精舍德禪師父受邀分享「弘法利生」的要義與實踐後,同學開始構思《道‧彼岸》的藝術創作,希望透過這項作品,由慈濟志工代為向社會大眾,募心募愛。

元月10日一早,花蓮監獄典獄長葛煌明及作業科郭宗林老師,在慈濟志工潘惠珠、沈思彤及鍾麗雅等陪同下,拜會證嚴上人,將同學的作品與心意送達,並由典獄長親手代勞,把同學們捐贈郵票後換成的小零錢投入法海。

證嚴上人讚歎老師的用心帶領及同學們的才華,也祝福同學們「轉凡夫為菩薩」,用法洗滌後展現全新的人生。

《道‧彼岸》作品的法船,在眾人的見證下,用愛啟航!

◎善權方便

《道‧彼岸》的作品,在花蓮監獄郭宗林老師的帶領下,由五位各有專長的同學組成製作小組。沈思彤及潘惠珠,在陪伴過程中不時以「法水」澆灌,拋出創作的養份,考驗團隊智慧與默契。

施作團隊的同學,包含木工、電工、美工、裝潢等專長,在兩個月內,從無到有,完成創作,同學們事後回想,心得總結是——「有心就不難」。

「一開始,我們很擔憂,因為不知道從何著手,但當第一張草圖出來後,就有信心了。」起初,同學只能參考潘惠珠及沈思彤帶進去的「慈濟會徽」,彼此腦力激盪。

經過大家的討論,決定把法船立體化,再加上德禪師父分享中提及「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的要義,及上人推動弘法利生,遍撒全球的宏願,同學們心中終於有了譜。

作品元素,由慈濟會徽在前端,代表著源起,終端則是轉動的地球儀,意寓十方世界;兩端之間,由一艘六度波羅蜜法船,在驚濤駭浪中接引有情眾生,向彼岸前行。

「船要如何往前行,我們想了很久,同學試很多種方法,從拉線,到最後裝接馬達,而且馬達的馬力要符合我們計算此岸到彼岸的速度。」郭宗林老師全程陪伴同學發想及施作。

「海浪一開始考慮用花燈,但太生硬了;改用木頭刨出海浪的曲線,但卻不夠細緻。」

「每一個創作環節都一樣,從嘗試錯誤中,不斷改進,找到美感,再繼續創作。」郭宗林老師極為讚歎同學的創意、耐力及討論過程的合和互協。

◎六度真實義

從此岸到彼岸,到底要多少時間?多遠的距離?大哉問。

這項作品以仰角十五度呈現,立面約一百二十公分乘一百公分大小。

「我們調了無數次的動力,從一分三十秒、二分二十二秒……最快十三秒就跑完了,但都不穩。最後以二十二秒的速度,從起點跑到終點,而這個速度船身的穩定度最好!」負責電工的阿喜說。

阿喜擅長電工,主要任務負責讓法船——「向仰角的方向航行」!

由於在監獄裡無法取得電池、電瓶等材料,由潘惠珠到汽車修理廠取得一顆五伏特電池,讓同學組裝。

「如果是海平面,二安培的變壓器,就能行船。但我們討論、實做後,發現海平面仰角十五度,電流負載加大,我們得讓變壓器換成五十安培,船才能從臺灣花蓮航向世界啊!」阿喜克服困難後,終於露出笑容。

「船向上航行,非常艱難;就如我的人生旅途,一路坎坎坷坷,但遇到困難卡關了,就要用更大的力量,重新啟動,才能突破!」阿喜有感而發。

「我的心船已無數次擱淺,這次我有決心,重新啟航。」他因經不起毒品誘惑,已多次入獄。

「這艘法船,我最該拿的是『持戒』的船槳,不能放手!」

阿昌專長木工,負責雕刻法船及慈濟的會徽作品。從船身、船槳及船帆,他取材木頭,一刀一刻,雕工細緻,尤其在船槳與船帆,雕出「法乳」。

「這艘法船是要航向全世界五大洲,度化人心。船槳是一艘船的動力所在,在驚濤駭浪中,只要大家同心協力,就能堅定前行。」阿昌用心雕了六枝船槳。

「這六枝船槳,代表『六度』,是法槳!」

「我的人生,翻船過好幾次,也錯過了一些好因緣。」阿昌娓娓道起自己錯過的因緣。

「大約二十年前,我就認識了慈濟,也非常敬佩上人的願行。當年還在社會跑跳時,曾經與朋友聊到,如果有一天能勸我放下槍枝的,全世界應該只有證嚴法師!」所謂的當年,是在他第四次犯下槍枝罪的時間點,而這次再入獄,已是第六次了。

錯失因緣,沒有善緣相助;又善惡一念間,墮入惡的循環,悠悠已過二十個年頭。

「槳手就是要用心、用力,用到對的方向,才能到彼岸。」

「而船帆要有張力,我調整過好幾次帆的『方向』,方向對,才能到彼岸!」阿昌在雕刻中,刻到內心的無明處,懊悔不已,但也刻出了心裡的張力。

「學習『忍辱』功夫,是我的下手處。」阿昌告訴自己。

「浪,該怎麼畫?」小楊有美工的巧思與巧手,他負責烙燒及海浪繪圖。在接下繪圖畫浪的任務後,讓他有機會靜下來反省人生的浪潮。

「以前遇到挫敗停滯,不知如何向前時,常常就被一波波大浪捲進去而沉沒!」

「船,必須穿過大浪;破浪後,才能漸驅平穩!」他想起慈濟志工告訴他:「難行能行!」。

「這一次,由我手中畫出『浪』,猶如我的人生,也可以由自己來控制。」小楊眼神堅定、語帶肯定地說。

「尤其,烙燒六度字體時,心想『這麼多年了,以前別人度我,都度不過,真正的問題是——『我要自度啊!」他一邊烙燒,一邊想著。

「人生的動力,最難的就是『跨出』的那一步」團隊的溝通協調工作由小林負責,他有感而發:「團隊合作,和氣完成作品,其實獲利最多反而是自己。就如同人生境遇,勇敢的克服困境,就能過關。」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

「當作品完成後,周邊的硬體裝修,就是我的專長。」官仔有豐富的裝潢經驗,他當仁不讓,承接任務。

「從慈濟會徽這一端望過去,看到會徽中的蓮花,我就感覺心無比清淨。而此岸到彼岸,就是要靠著淨如蓮花的法船來接引。」

從此岸到彼岸,到底多遠?這個答案,在同學完成作品後,檢視自己的心,盤點自己的人生後,已經很清楚找到解答——在「一念間」。

從器世間來看,由此到彼,是有可度量的距離;但心靈的轉化,心即是此岸,也是彼岸了。

◎「權」與「實」

「我們聽法向前走,修菩薩道六度萬行,在滾滾紅塵裡面,成就菩薩道的道場。」證嚴上人指引眾生學佛的方向,行菩薩道與印證道理。

潘惠珠與沈思彤,一路陪伴監獄同學,了解靜思法髓一定要轉化成權宜方便,所以透過創作讓同學從「做中覺」,啟迪道心。

「我把每一位同學的人生經驗,都當作一張張『白紙』,相信他們在聽聞法髓時,都能浸潤在心田。」潘惠珠如此告訴自己,也因此,能堅持數十年如一日走入高牆陪伴。

「弘法利生是利己兼利人,受法能自化化他,淨化我們的無明,傳遞正確的道理。」證嚴上人如是說,志工如是做。

「人性本善啊!善惡只在一念間,若能有契機,打開心門以法入行,就能避開錯誤的選擇,再造惡業。」沈思彤一路陪伴同學創作,也看著同學心靈的成長。

「一個接引一個聞法,佛法就在一人度化一人中傳承。除了在這個時代橫向幅員中拓展,還要在時間長河中,縱向的一代傳一代。」上人如是期勉志工,志工如是耕福田,一個都不能放手!

◎志同 道同

這項作品的地球儀上,在北緯二十四度的地方,同學們特別在兩處標示閃亮亮的點,一處是尼泊爾藍毘尼,是兩千五百年前,佛陀住世說法的地方;一處則是臺灣花蓮,證嚴上人以佛教《法華經》的精義,教導弟子行菩薩道之出發地。

「佛法的道理,貫穿二千五百年,證嚴上人以淺顯易懂的道理,依事解理,最重要當然是『行』!」同學感動滿滿。

沒錯!二千五百年,時空雖然轉變,但不變的是這條貫穿的法髓菩提大道。

在陪伴受刑人的「道」路上,志工團隊始終相信,因緣「到」,體解「道」,受刑人都能上「岸」!

圖左 :精舍師父們,也響應法船啟航。法船從花蓮精舍出發,法海大道,航向全球,並交會在尼泊爾藍毘尼。[攝影者:潘惠珠]
圖右 :在完成作品後,作業科郭宗林老師(左一)及慈濟志工帶領創作的五位同學,拿著裝滿愛的竹筒,將愛匯入作品法海中。[攝影者:薛崑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