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取永遠年輕的蔡秀梅

2019/01/20| ◎林純霞/花蓮報導
列印
蔡秀梅每周固定在花蓮慈濟醫院的人文空間「奉茶」,當她常常被問起年齡後,大家便不敢接領這杯「老奉小」的茶水;但她總告訴大家,「這杯是感恩茶,奉的是心意,心意不分年齡老少。」

◎永遠的蔡小姐 典型的暖媽

她體會到年齡愈大似乎可以做的事情越少,因為一般社會觀念「要尊老、敬老」,所以讓年長者做的事就越少了。因此,她認為,「要靠自己『爭取』機會來做事,否則等著被敬奉,那就真的老了。」

蔡秀梅,被花蓮慈濟志工匿稱是永遠的蔡小姐,她將五十歲存入「壽量寶藏」後,今年才三十八歲,正是中年的資深志工。從小受日本教育的她,舉手頭足間總散發著優雅的姿儀,咧嘴一笑時,不會忘記舉起手來遮掩微翹的嘴角,是一位典型的暖媽。

1967年,她就已經搭上慈濟列車的早班車。回憶當年「募款」,在臺電上班的她,靠著幕後幫忙,最高紀錄曾有二百多位會員,這些散在臺電、稅捐處等公家單位的會員,得靠二十多位幕後幫手,一起連結會員的感情。五十多年過去,至今還有一路支持的會員相陪,靠的就是平日拉起一條噓寒問暖的溫度線。

◎聖人心不染塵 理在事相中

對於靜思精舍早期的清苦與勤儉,她有著深刻的記憶。「有一次近中午時分回精舍,師父知道我還沒用餐,就留我下來吃飯。當我打開鍋蓋時,看到飯鍋裡是粥,粥的上層竟是一層水,粥水清得可以映出我的臉。」

那一餐,她「喝」得哽咽也更加明白,無論志業如何發展,精舍依然過著清寡的生活。凡夫與修行者,總是可以從言行舉止中,察覺修行次第的不同。

早年,有許多機會貼近證嚴上人並跟著學習。「記得有一次,跟著上人下鄉訪貧,下車後要到感恩戶家,必須步行經過一段泥濘不堪的田埂路。一行人想,敬師就要讓上人走在前方,所以全部跟在後面步行前進,「走著走著,『湊湊……』聲此起彼落,因為我們的腳踩下去後,拉起來的各個盡是沾滿泥巴的鞋,腳就越來越重……」

一行人,終於走過了田埂,「有一位師姊心想,上人的僧鞋一定很髒,急忙從手提包拿出衛生紙,蹲下去要幫上人的僧鞋擦去污泥,沒想到竟然沒沾上爛泥。而後面的我們這些弟子,個個的鞋早已被泥包裹了。」

她說起上人常常提醒弟子們「多用心」,在那個年代已經在教了。「用心在腳下,就能體會踏地怕地痛,我們的腳步就會輕,理就在這事相中闡明了。」聖人心不染塵,而凡夫常常身陷污泥,無力抖落。

◎無盡寶藏智慧 靠自己轉念

「隨著志業的發展,內心總有些追不上的失落感。」蔡秀梅有些感觸。但歲月秒秒追著年紀跑,對每個人而言都是一樣的對等線,任何人都無法享有「優惠」。

然蔡秀梅認為,心念如何不被追著老,唯有靠自己轉念,是自己可以給的「特惠」。「現在蹲下去揀菜,已不太能自己爬起來了;但招呼一下旁邊的志工,扶一下手、借一下力,站起來又是『三十八歲』。」

長者擁有敢於實踐的雙手和勇於跋涉的雙腳。存在「壽量寶藏」的是有形的年齡,提領出來用的是「無盡寶藏的智慧」。

轉個念,就可以體會「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的心靈美境。

圖左 :蔡秀梅,被花蓮慈濟志工匿稱是永遠的蔡小姐,她將五十歲存入「壽量寶藏」後,今年才三十八歲,正是中年的資深志工。[攝影者:潘惠珠]
圖右 :在花蓮靜思堂關懷據點分享早期上人在東港救生與放生,吃素的意義。[攝影者:黃稜淵]
圖左 :蔡秀梅認為,「要靠自己『爭取』機會來做事,否則等著被敬奉,那就真的老了。」[攝影者:羅明道]